說到「刷數據」,大部分人第一反應都是威少!作為一名控球後衛,威少曾經做到過連續3個賽季場均三雙,其中得分,籃板和助攻都高居隊內第一。
原本數據漂亮並不是什麼壞事,大O羅伯特森也曾做到過單賽季場均三雙,依然是歷史級別的超級球星。但威少和羅伯特森不同,後者場均三雙的同時率領雄鹿隊奪冠,而威少卻連續三年止步首輪。
不僅如此,威少在數據漂亮的同時卻伴隨著效率低下的問題,他的命中率常年保持在39%~44%之間,職業生涯平均命中率只有43.7%。要知道科比職業生涯命中率接近45%,依然被稱為鐵神,威少被稱為「刷子」就不足為奇了。
在NBA,威少這樣的球員已經算是難得一見了,但是跟另一名球員相比又顯得小巫見大巫了。
籃球皇帝張伯倫的大名,相信每一個看NBA的球迷都有所耳聞。但多數人對於張伯倫的印象還停留在張兩萬的階段。事實上,張伯倫「刷起數據」來比之威少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曾經創造了單賽季場均45分去進不了季後賽的壯舉!
1959年NBA選秀大會上,費城勇士隊用選秀特例摘下了張伯倫。進入NBA的前三個賽季,他分別砍下37.6分,38.4分和50.4分,但是球隊在季後賽的表現卻始終不如意。
即便擁有2屆得分王保羅阿里金這樣的隊友,張伯倫依然無法帶領球隊染指總冠軍。這讓張伯倫這種大包大攬的作風受到廣泛的質疑。1962~63賽季,費城勇士隊宣布遷往舊金山。
在金州,張伯倫依然是炙手可熱的超級明星,該賽季他場均砍下44.8分24.3籃板3.4助攻,接近45+24+3的數據。然而由於西部賽區明顯強於東部,打出如此恐怖數據的張伯倫,居然沒能幫助球隊打入季後賽,反倒直奔樂透而去。
最終,勇士因禍得福抽中了首輪第3號籤,並用它選中了未來名人堂球員內特瑟蒙德。場均45分卻不能幫助球隊進入季後賽,這讓勇士隊開始重新審視張伯倫的價值,媒體和球迷也開始一邊倒的稱張伯倫為「數據刷子」。
要知道當時的張伯倫可是NBA頭號球星,想像一下,本賽季的詹姆斯場均45分帶領湖人樂透會是什麼樣子的吧!
於是一個賽季之後,勇士隊選擇了將張伯倫交易到費城76人隊,張伯倫也意識到了好數據無法帶來勝利,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防守端。
1966~67賽季,張伯倫的得分首次跌破30分,於是該賽季張伯倫率領費城76人隊一路殺進總決賽,並獲得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1個總冠軍。
此後張伯倫得分再沒有上過30分,但他所在的球隊卻年年是聯盟數一數二的超級強隊,曾幫助湖人打出過33連勝,並在36歲時還幫助湖人隊奪冠。
當數據刷子不再執迷於數據,他的可怕之處便體現出來了。就像本賽季的威少不再痴迷於三雙,所以火箭隊終於不再是哈登一個人的球隊了,雙核驅動的火箭隊已經成為聯盟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