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本拆介紹了學習外語的一些經驗和實用工具,需要「補課」的朋友請看這裡:
哪種外語更好學?用血淚史告訴你小語種學習的那些坑
還在為背單詞學外語頭疼?這兩款APP助你玩著就能變大神
今天我們就單獨來聊聊英語學習,尤其是英語翻譯當中一些有趣的冷知識。
01 常見的品牌英文,你認識幾個?
飲品類: 雪碧- Sprite,念作[spraite],不少人可能會誤認作「spirit」(精神);
七喜- 7-Up,據說是因為七喜包含7種調料並且進行過碳酸化,所以命名為7-Up;
可口可樂- Coca Cola,或者稱「Coke」;
百事可樂- Pepsi Cola;
樂百氏- Robust,意思是「強健的,茁壯的,健全的」,寓意產品可以創造健康生活;
星巴克- Starbucks,名字源於小說《白鯨》中一位酷愛咖啡的大副Starbuck。
衣著服飾類: 雅戈爾- Youngor,注意是「youngor」不是「younger」(年輕的)哦;
天木蘭/添柏嵐- Timberland,乍聽這個名字可能比較陌生,但說起別名「踢不爛」應該很多人就知道了;
UGG,雪地靴在澳大利亞被稱為ugly sheepskin boots,因而其英文簡稱發音應為[g],而不是分開念u/g/g;
耐克- Nike,其名字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尼姬(希臘語為Νκη,拉丁字母轉寫作Nike)。
洗護日用類: 舒膚佳- Safeguard,意為「保護;保衛;保護措施;預防措施」;
飄柔- Rejoice,意為「高興,欣喜」;
雷達- Raid,意為「襲擊,搜捕」,與品牌強力殺蟲的賣點契合;
吉列- Gillette,由創始人名字命名,像這類命名方式的品牌很多,尤以奢侈品為主,如Chanel、Gucci等;
汰漬- Tide,作名詞時有「潮流、趨勢」之意,作動詞時意為「順應潮水漂行」。
02 品牌命名有規律可循。
很多品牌都喜歡使用爆破輔音和元音[o]的組合,因為發音清晰、響亮,更容易讓大眾記憶這個品牌名,例如:Coca Cola(可口可樂)、Nokia(諾基亞)、Moto(摩託羅拉)、Toto(東陶)等。
03 除了香港、西藏,還有一些地名的英文不能直接寫成漢語拼音。
如:拉薩- Lhasa;烏魯木齊- Urumqi;呼和浩特- Hohhot。
此外,還有的地名雖然用漢語拼音表示,但需要注意隔音。如:西安- Xi『an,陝西-Shaanxi(注意跟山西「shanxi」區分)。
04 逛街購物時,遇到有這些英文的服裝品牌店請別錯過!
「XX Outlet」,outlet既指「大型品牌直銷購物中心」(如奧特萊斯),又可以表示某品牌的直銷店。
「Factory Store」或「Factory」,指「工廠/廠商直銷店」或「折扣店」。
「Clearance」,表示「清倉特賣」。
不管以上哪種叫法,反正都意味著便宜,甚至物超所值。
05 「property」除了表示「財產、所有權」,還有其他用法。
在藥品說明書的英文版中,經常可以看到「properties」,在這裡它表示「性狀,性能,特性」。但在其他一些一般性質的產品說明書中,並不用「property」來表示產品的性能、特點或特徵,而是常用「feature」來表示。
06 常見貨幣的英文簡寫及標識。
歐元 (Euro)—— EUR —— (歐分:cent,1歐元=100歐分);
美元 (United States Dollar)—— USD —— $(美分:¢,1美元=100美分);
英鎊(Pound)—— GBP —— (便士:pence,1磅=100便士);
日元(Japanese Yen)—— JPY —— ¥ ;
人民幣(Renminbi)—— CNY —— RMB/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