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老草發來郵件說,對順德的美食,估計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是我們引以為豪的一張城市名片。從國家級的餐飲名鎮、廚師之鄉,到世界級的世界美食之都,這些光環足令市民驕傲。順德這些年也在努力推廣,比如到國內外的城市進行廚藝交流,比如舉辦美食節或者私房菜大賽等,這些都為順德美食品牌的推廣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不知你發現沒有,假如你要帶一撥客人過來,竟然不知道去哪裡吃,才能滿足客人對世界美食之都的好奇,或者旅客自己來,想去領略一下美食天堂的風採,也會摸不著北。不用說,作為世界級的美食之都,這裡缺乏一個能夠代表順德美食整體水平的聚集地。美食城、美食街,各個鎮街都有一些,但好像都不能為順德美食的整體形象代言。對,我說的是整體形象。由此想到了兩個月前去日本旅遊時到過的一個景點——京都的錦市場。走進這條巷子,可以看到琳琅滿目、垂涎欲滴的各種美食,再就是看到人頭湧湧,各種膚色的遊人穿行其間,我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順德,以美食為特色的地方,不正是缺少一個這樣的地方嗎。
當時我只看到錦市場美食品種之豐富,遊客人數之眾多,對其背後並無多少了解。於是,回來後百度資料。錦市場距今有400年歷史了,這條數百米長的商店街,沿線的130多家商鋪大多銷售魚、京都蔬菜等生鮮食材或乾貨、醃菜等加工食品,且老店眾多。在這裡可以買到眾多京都特有的食材,因此又有「京都的廚房」之稱。除了當地市民之外,也成為觀光客到訪京都的必去之地。這些信息至少反映出三個特徵,一是滿足了本地市民的需求,二是迎合了觀光遊客的好奇,三是歷史悠久,京都美食在這裡的大薈萃與本地人和外地客很好地融入到一塊。據稱,這裡的醃菜都做成了世界級的名牌。
由此想到順德美食,無論是宴席上的大餐,比如順德人烹製的雞呀魚呀,以及一系列讓人目不暇接的創新菜式,還是大餐之外的小吃、點心等,比如陳村粉、倫教糕等,每個人都能說上好多,而且都能形成舌尖上的誘惑,但是,真正要去找,還真的不容易,外地人來就更難。規劃、建設類似於錦市場那樣的順德美食一條街,竊以為對於張揚順德美食品牌來說顯得很有必要。在此,可採取政府引領,撬動社會資源響應參與的方式,把能夠代表順德美食的品種聚集起來,形成一條街,定能夠擦亮品牌,帶旺人氣,成為順德旅遊的一道風景。
另一位網友郭先生也在網上留言。他是一名滴滴司機,每日到處跑,經常會被遊客問到順德有什麼好吃的地方。為什麼遊客來順德不是玩而是找好吃的?或者順德美食的確已經打響了自己的品牌,但是遊客去找地道美食實在太困難。遊客來順德玩,一般用時較短,有一個集中能吃到順德美食的地方是最好的。他說,像吉之島、天佑城等大型購物廣場,對遊客而言吸引力是不大的,但是歷史文物古蹟對遊客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建議將歷史文物古蹟與美食品牌整合規劃和建設,比如,可不可以將華蓋路步行街一帶打造成一個美食天堂美食街,將順德地道的飲食名店拉進來,做到不出一條街就可以吃遍順德美食。他認為這會是非常有效的辦法,就好像我們去廣州購物第一時間會想到北京路步行街、上下九一樣。
▲華蓋路步行街
郭先生說,順德美食就是一個超級品牌,發展空間無限大。大良作為順德歷史文化中心,遊客到順德旅遊基本上離不開大良,現在大良步行街是非常多遊客去的地方,但基本是走過場,因為遊客不是來這裡買衣服的。他認為將步行街一帶打造成美食天堂、美食品牌是可行的,西山廟、鳳嶺公園、順德人民禮堂、清暉園,以及附近出產金榜牛乳的地方等等都是比較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再有一個美食街融入其中,應該會很有賣點,也會成為順德旅遊的特色所在。
郭先生感慨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啟動了,廣佛同城是必定的,而珠三角同城也是大勢所趨。食住玩是短期遊客的剛需,順德應該利用自己的特點、優勢錯位發展,整合美食與旅遊的同時帶動順德其他產業發展,將順德打造成一個其他地區無法複製的美食天堂、美食之都。
網友蘇先生也說,順德需要打造一個美食之都,《尋味順德》紀錄片吸引了珠三角很多遊客到來,但因為順德美食地點太分散了,外地遊客很多找不到,建議有一個全面展示順德美食的地方。
順德區中道改革研究所在建議中說,社區治理現代化,是今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的目標。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直接為社區治理髮文,是建國68年來的第一次。由此可見,解決社區治理現代化問題刻不容緩。
社區治理現代化是伴隨城鄉社會發展提出的全新課題,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轉折期,基礎性的研究不容忽略。就順德而言,中道改革研究所建議:一是政府指導並扶持民間建立相關研究機構,對社區治理現代化過程進行持續性跟進研究;二是政府相關部門結合階段性中心工作,每年向社會發布城鄉社區治理的課題招標,鼓勵社會研究力量參與研究;三是及時整理編寫城鄉社區治理典型案例,總結實踐經驗,推廣成功模式,把社區治理現代化探索引向深入;四是利用研究成果,及時組織專題培訓,提高社區幹部、社會組織、社工人員、社區村(居)民的協同共治能力與水平。
中道改革研究所提出,當前社區治理已經成為困擾順德城鄉社會建設的一道繞不過的難題。可以嘗試通過開展廣泛性、普惠性的社區教育,為社區治理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他們建議:一是完善社區教育的區級統籌機構,確保社區教育有權威的實體性機構統籌,有實在的人員編製做事,有足夠的財政經費支撐;二是把區級的社區學院、鎮街的社區學校建設成為有名有實的社區教育指導機構,明確職責,加強對社區教育面上的業務指導和資源調配;三是明確社區教育必須辦在社區,指導具備條件的村居社區,通過開辦社區大學、社區學堂等形式,以提高村(居)民素質、增強村(居)民社區共同體意識、增強村(居)民社區參與能力為重點,在社區開展全員教育;四是把社區教育作為美麗文明村居建設的一項必備指標,及時總結推廣社區教育的成功案例。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對順德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從高層次人才引進的角度來看,順德即將要與大灣區裡的廣州、深圳等國內超一線城市競爭,如何找準順德定位,因應產業基礎開展差異化的引才措施,區政協委員劉迪有自己的看法。
劉迪認為,廣深作為特大型國際大都市,其擁有完善的生活配套、優越的發展空間和載體平臺,本身也有完備的人才政策,強大的虹吸效應不可忽視。在各區域人才政策趨同化的情勢下,順德只有提供更完善的發展平臺和更優越的生活環境,才能提高對人才的吸引力。在發展平臺方面,劉迪認為順德可以在各類科技載體、創新基地的建設上下大功夫,以優良的產業發展環境吸引人才,以強勁的產業發展需求促進人才培養。他還認為,現在順德應繼續優化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為人才提供舒心的生活工作環境。
事實上,找準順德在大灣區中的定位,是制定引才戰略的先決條件。劉迪認為,大灣區中「創新深圳、人才廣州、製造佛山」的定位非常準確,而順德立足製造業,在引進人才方面應更加注重採取柔性手段,以長短期聘用、項目合作、技術諮詢等多種靈活方式留住人才,同時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外國專家組織、海外留學生組織等的聯繫。同時更加關注人才與企業崗位的匹配度,更加重視人才引進後地方的承載力,避免人才浪費。此外他還建議政府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區域人才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減少直接介入人才引進事宜,多在政策制定、大環境打造方面發力。
順德區人大代表利燕碧建議,應加強整治村級道路及城鎮中心區域停車問題;各級管理部門及村居要對各自管理範圍加強整治力度,村居通過更好地利用閒置用地規劃臨時停車場,緩解停車難亂停車的問題。同時,利燕碧認為,可以探討在車輛停放密集的地方或城鎮中心區域多建設多層停車庫或地下停車庫,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間位置緩解停車壓力。
網友「開心」建議,在沿桂畔海兩岸建造地下停車場,停車場上面做綠化、休閒、體育設施,地下停車場設置汙水管廊等。同時地下停車場頂高比現狀路面高1米,以解決通風問題,立體規劃,一河兩岸,單向循環行駛。
過去幾年,順德加大力度整治內河湧,大良桂畔海水系治理提升也初見成效,這些工作都贏得了市民的高度讚譽。但是要讓順德各鎮街和村居的市民都享受到同樣優質的內河湧水質,區政協委員佘常光認為順德仍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佘常光建議,搞好環境是關乎市民幸福感的民生大事,順德應該更加大力投入,補一補環保的「欠帳」。事實上,順德從2013年起開展的農村汙水分散處理工程,在農村河湧水質治理上已經初見成效。他表示,順德要進一步完善城鄉汙水處理,可以加大投入建設農村汙水分散處理點,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從而改善農村內河湧水質,讓順德城鄉居民都能夠享受到優質的生態環境。
網友「大山裡的人」也認為,水環境整治,最關鍵的問題是截汙,生活汙水、企業廢水等要有相應的專門管道收集。還有要達到效果必須所有鎮街一盤棋,甚至包括與周邊、上遊地區的南海、中山等一起協調考慮。
市民馬雲霞建議,將大崗山公園片區(包括容桂體育公園)統籌規劃打造成順德東部高品質的森林公園,並延伸至大良與順峰山森林公園連成一片,組成順峰山森林公園系列,進行統一規劃提升改造,全力打造順德版的「國家森林公園」,成為美麗順德新名片。
作為一名金融服務人員,區人大代表利燕碧針對如何高效服務企業給出建議。她說,在企業融資及金融服務方面,各級政府多與金融機構及企業溝通聯繫,為企業融資提供政策支持。目前,區一級政府與金融機構正致力推進這方面的工作,希望各個鎮街也能根據各自區域企業的特點,配套合適的優惠補貼政策,如針對符合特定條件企業的利息補貼、擔保費補貼等政策,減輕企業的負擔,支持企業的壯大發展。
網友「我愛順德」建議,區政府要推動北滘鎮更加強化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引進大項目之後,需要做好相應配套產業或協調周邊地區做好配套產業的服務,為配套提供政策扶持等。
即日起到10月30日可以通過順德新聞網(www.sc168.com)「問計於民」專題網頁、珠江商報社官方微信「問計於民」欄目、郵箱sdwjym@126.com等,圍繞新發展理念,尤其是「順德創新驅動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城鄉形態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村居基層治理、內通外聯融入廣深、高效服務企業做強做大和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等事關順德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各方面工作,提出有針對性、建設性的具體意見建議。徵集活動結束後,珠江商報社將對徵集到的意見建議進行整理,並提交給區委、區政府作決策參考。
希望廣大市民、企業家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進來,積極建言獻策,與區委、區政府一起凝聚共識、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共同推動順德未來的創新發展,讓順德的明天更美好,共建共享宜居宜業宜創新的美好家園。
「問計於民」參與方式
方式一:市民可通過順德新聞網(www.sc168.com)「問計於民」專題網頁、珠江商報社官方微信「問計於民」欄目提交建議。
方式二:市民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提出建議,郵箱地址:sdwjym@126.com
來源丨珠江商報 記者曹開文 陳適 李文杰 張泰銀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丨王達 校對丨張爭爭
二審丨陳曦 三審丨黃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