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滅亡,平王東遷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2021-02-23 駱駝背上

周朝從成王、康王以後,經過昭、穆、共懿、孝、夷、厲、宣8個王,到公元前782年,宣王死後幽王繼位。從武王到幽王都城都在鎬京(今陝西西安),歷史上叫西周。

西周王朝實行「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這種把封邦建國的政治制度同封建宗法制相結合的制度,加強了天子與諸侯間的紐帶關係,形成了一套嚴密的統治機構。這套辦法和機構,使西周在前期180多年間取得了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奴隸制的社會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形成了中國奴隸制時代的鼎盛時期。但是,繁榮的西周奴隸制經濟,是建築在奴隸的血汗與白骨的基礎之上的,而鼎盛之中已孕育著危機。

周朝第十代君主厲王不諳事理,貪得無厭,強行霸佔著山林川澤,不許平民藉以謀生,說是專利。引起了平民和廣大奴隸的不滿,弄得民怨沸騰,「國人謗王」,為了壓制輿論,厲王使衛巫監磅,「以告,則殺之」。於是,「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階級矛盾迅速尖銳起來。正如當時貴族召公虎說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水壅而潰」。不到3年,國人忍無可忍,終於釀成一場暴動,群起把厲王趕跑了。又包圍了貴族召公虎的家,要他交出藏匿在他家的厲王的兒子。召公無奈,只好把自己的兒子假冒王子交出。國人暴動標誌著中國奴隸制的經濟基礎開始動播,周王朝也開始由鼎盛趨向衰落。這一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

周厲王被趕跑以後,王朝無王,就由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掌政權,史稱「共和行政」。共和行政維持了14年,厲王死於彘(今山西霍縣),其子靜就擁立為王,即周宣王(?~前782年)。

宣王繼位之時,正逢「國運維艱」,奴隸制這座大廈眼看就要倒坍了,宣王卻「勵精圖治」支撐下去,他在位47年,「內修政事,外攘夷狄,復文武之境土」,因而有「宣王中興」之說。其實,這不過是迴光返照而已,周宣王是無法挽救奴隸制崩潰的敗局的。

奴隸制的經濟基礎井田制,在國人暴動以後也逐漸瓦解這時周王朝財源枯竭,養不起重兵,故宣王晚年同羌戎作戰,王朝沒有勁旅,只好徵調「南國之師」。然而千畝(今山西介休)一役,「亡南國之師」,宣王幾乎被擒。這時,西周王朝的統治已接近尾聲。

西周最後一位君王就是周宣王的兒子周幽王(?~前771 年),幽王時,天災人禍一齊發作,他的統治就垮臺了。「幽」字的意思是黑暗不明,諡法上指把國事搞得一塌糊塗的君主,周幽王確實是這樣的一個人周幽王是在天災頻繁、政局不穩的情況下上臺的。他即位的第二年,久旱無雨,「三川(涇、渭、洛)竭」。同年,關中地震,「岐山崩」、「百川沸騰,山冢翠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這樣的大災,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會造成嚴重的損失,古代當然更厲害。由於旱災和地震同時來臨,使農業受到嚴重的危害從而給人民帶來了饑饉,人民因災荒到處流亡,階級矛盾更加尖銳,政局更加不穩了。

在這種情況下,周幽王不但沒有採取措施減輕人民的負擔,來挽救危機,反而重用了虢石父這種「善諛好利」的小人作大臣,對人民大肆搜刮剝削,這就更加引起人民的反抗,促使統治危機進一步加深。

他為了表示對妃子褒姒的寵愛,想廢掉太子宜白,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可是周朝的規矩是只有王后生的嫡長子才能作太子,有權繼承王位。妃子生的兒子通常情況下是沒有這種權利的。因此,幽王想將宣臼殺死。太子宜白在險遭其父暗算後,就偷偷地跑出王宮,躲到外祖父申侯那裡去了。宜臼走後,幽王就下令廢掉申後和宜臼,封褒姒為王后,立伯服為太子。但是,幽王還有一件事情不愜意,就是幽王新封的王后褒姒,雖長得很漂亮,可是從來不笑,不管多麼有趣的事情,她都不感興趣,不露笑臉。

褒姒為什麼不喜歡笑呢?原來她的遭遇太悲慘了。她不是出自公侯貴族人家,而是一個棄嬰,被褒國一對於好心夫婦抱回家撫養,19年後,她長成一個漂亮的少女。褒國有個叫褒珦的貴族得罪了周幽王,其家屬為了贖罪,花錢把她買來,取名褒姒,獻給了周幽王。褒姒雖然身在王宮,名為王后,可實際上無非是一個奴隸而已,或者說只不過是周幽王的一個玩物而已。一個有著如此悲慘遭遇的女人,叫她怎麼能笑得起來呢?周幽王這個奴隸主階級的總頭子,當然體會不了褒姒內心的委曲。褒姒不喜歡笑,幽王卻偏要叫她笑。他想看一看生來就十分美麗的褒姒在笑的時候究竟會有多美,但千方百計總也不成,為此還懸出賞格,說有誰能叫褒姒笑一笑就賞千金。那個慣會怕馬逢迎的虢石父,也是個財迷心竅的貪財鬼,他聽說幽王懸賞千金,就來向幽王獻策。他的計策就是「烽火戲諸侯」。

原來西周時候,為了防備西邊犬戎部族的侵擾,在鎬京附近的驪山一帶修了許多座烽火臺。「烽火」是古代使用的軍事警報的信號。設有軍士日夜守候。一旦敵人來犯,就舉烽火報警,夜間舉火,白日舉煙,烽火狼煙就是向全國諸侯徵兵勤王的十萬火急的軍令。烽火臺是這麼重要的報警設置,周幽王聽了虢石父的教唆,竟然把它當開玩笑的工具。

幽王一心要博得褒姒的歡心,竟然忘乎所以,下令舉火一時,烽火連天,狼煙四起,各國諸侯都紛紛率領大軍急忙趕來救援,他們趕到鎬京城下,既不見戰事,更不見敵人,見到的只是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樓上喝酒看熱鬧。諸侯這一陣忙亂,可真把褒姒給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輕率行事,笑諸侯這樣容易上當。幽王高興得像什麼似的,馬上給了虢石父千金的獎賞。

而那些帶兵勤王諸侯們可氣壞了。知道受了愚弄,但又奈何不得幽王,只好偃旗息鼓而去。後來,幽王一而再,再而三地下令亂舉烽火。諸侯老是上當,以後便不來了。

再說申後的父親(被封在今河南南陽一帶)申侯,他聽說幽王廢掉了申後和宜臼,封褒姒為王后,立伯服為太子,極為氣憤,便聯合犬戎,發兵攻打鎬京。幽王勢危,舉烽火告急,可是這一次,諸侯們以為幽王還是騙人取樂,便置之不理,鎬京雖有不少軍隊,無奈幽王不得民心,「國人」無不怨恨,打仗自然不背出力結果,鏑京被犬戎攻破,幽王和虢石父,還有伯服被殺於驪山(今陝西臨潼東南)之下。犬戎兵擄走了褒姒,把鎬京周王室歷代積存的財物洗劫一空。

等到諸侯們弄清這一次真的是犬戎來犯,急忙派兵趕來勤王救駕時,已經晚了一步。犬戎得了便宜之後,已經退兵返回。諸侯們看到幽王已死,就只好和申侯一起商量,擁戴幽王的兒子宜臼繼承王位,這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即位後,看到戰後的鎬京殘破不堪,又怕犬戎再次打進來,因此不敢留在鎬京。在公元前770年,平王放棄關中,把王都從鎬京遷到東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因為鎬京在西邊,所以歷史上把平王東遷以前的周朝稱為西周,把平王東遷以後的周朝稱為東周。

西周王朝的大廈終於傾到了,驪山頂上古烽火臺的故址猶存,成為相傳12王、歷時257年的西周王朝滅亡的歷史見證。絡繹不絕的遊人來到這裡,常常評論起周代帝王的千過。或說幽王昏庸,褒姒傾國,罪在一人。或說那是歷史的然,舉烽火只是個偶然的事件;偶然反映了歷史的必然,可然終究是為必然所決定。至今,這兩種觀點仍在爭論著。然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舊王朝的衰亡是不可避免的,它之所以會滅亡的原因卻是值得後人深思和借鑑的。

①《史記·周本紀》

②另一說由共(gong恭)伯和代行王政

③《詩·小雅·十月》

摘自:《河南鄉土歷史》,責任編輯:曉東

相關焦點

  • 平王東遷,西周已滅,為何戰國時還有東西周?
    秦接受了西周君所獻的人口和土地,讓他又回到西周去了。看完司馬遷所記載的這段歷史,許多人可能會產生疑惑:平王東遷後,西周不是已經滅亡了,為何到戰國中後期還有一個西周?眾所周知,歷史上的周朝包括西周和東周。西周的最後一任國王就是荒淫殘暴周幽王。
  • 西周滅亡,周平王實是第一罪人
    周王朝以東西二周合稱八百年天下,而西周與東周的分野是周平王東遷洛陽。如此看來,周平王可稱為東周的開創者,然而這位開創者實際又是西周滅亡的罪魁禍首。這一切還得從周幽王身上講起。周幽王在歷史上的知名度很高,堪比夏桀和商紂。中國歷代昏君不少,而夏桀、商紂、周幽這三位亡國之君,卻歷來被當成昏君的典範用以警示後人。他們之間除了都因昏庸以致亡國外,還有另一個共同點——寵信婦人。夏桀寵溺妺喜,商紂聽信妲己,周幽則獨愛褒姒。
  • 東周:平王東遷,春秋時代
    因為魯國是周王室最親、最主要的國家,所以申、鄭、許三國借著魯國的名義立周平王,但平王東遷後,魯國採取不理的態度,可見其並不主張立平王。 晉文侯覬覦[jì yú]黃河西岸的土地,於是起兵殺了周攜王,兼併其土地。而平王沒有實力索還故土,所以遷居洛邑。《史記》記載大不相同,說是平王因躲避犬戎而東遷。
  • 建立東周的周平王在西周滅亡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周王朝以東西二周合稱八百年天下,而西周與東周的分野是周平王東遷洛陽。如此看來,周平王可稱為東周的開創者,然而這位開創者實際又是西周滅亡的罪魁禍首。這一切還得從周幽王身上講起。 周幽王在歷史上的知名度很高,堪比夏桀和商紂。
  • 八百年歷史的周朝(西周和東周)為什麼有兩個滅亡時間?
    最近熱播的《大秦賦》還原了秦朝滅亡周朝的全過程。不過有人感到奇怪的是,《大秦賦》第四集通過旁白說八百年的周朝滅亡,但第九集又演了周朝君主投降。那麼八百年的周朝為什麼有兩個滅亡時間呢?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犬戎殺死周幽王並攻佔關中,周平王東遷洛邑,中國歷史從西周進入東周。周天子東遷後基本失去了對天下的實際統治權,諸侯爭霸的大變革時代——春秋拉開了大幕。到了戰國時代,周天子甚至連洛邑周邊的一塊土地的統治都無法保留了。
  • 平王東遷建都洛邑
    由於洛邑在鎬京的東邊,所以歷史上從平王遷都到洛邑開始稱為東周,而之前從武王立國到幽王失國的歷史稱之為西周。由於護衛有功,平王封秦襄公為侯,並將西戎佔領的岐山以西地區分封給他,秦國作為諸侯國由此開始登上中國的歷史舞臺。平王任命鄭武公、晉文侯一同管理朝政。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東周開始,周天子的王權開始衰落,成為一個名義上的天下共主。
  • 《大秦賦》中東、西周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後來都怎麼滅亡
    春秋、戰國之際,社會政治面貌變化很大,特別是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更是具有廣泛而深遠影響的重大事件。在各個諸侯國都發生程度不同的動蕩分化的時候,周王朝也不能保持固有的局面,終於在戰國前期發生了東、西周分立的重要變化。三家分晉事在周貞定王十六年(前 453年)。
  • 滅亡西周的犬戎後來如何,竟被一個剛成立的小國滅亡了
    西周就此滅亡。一個成立幾百年的國家,被北方的遊牧民族滅亡了。按理說這樣的遊牧民族應該很厲害,即使不能佔領很大地方,也應該能佔領西周鎬京的附近地區。不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滅了西周的犬戎竟然被剛成立的小國滅亡了。犬戎族為遊牧民族,族人的圖騰為狼,所以才被稱為犬戎。我們知道遊牧民族驍勇善戰,但是在社會組織方面遠遠不如中原文明。
  • 武王伐紂到西周滅亡,歷史總是在不停的重演但不是簡單的重複
    因為姜子牙在我國歷史上是特別的存在,被尊為兵家鼻祖、百家宗師。他後來協助周武王消滅了商紂,建立了周朝,號稱「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然後就是姬發繼位,他在姜子牙和周公旦的協助下,聯合各部諸侯,發動「牧野之戰」。周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一戰奠定了周王朝的統治。
  • 西周殘史,周幽王被殺後又傳兩世,豐王攜王成為諸侯的棋子
    2020-12-26 10:00:08 來源: 南極狼人 舉報   西周的歷史在史籍中到周幽王被殺就戛然而止
  • 西周滅亡後,兩個周天子的正統之爭
    眾所周知,周平王東遷洛邑是西周過渡到東周的一個標誌性歷史事件,然而從西周滅亡到東周建立的這段歷史時期,周王朝卻出現了兩個周天子,並且為了爭奪正統之位,他們展開了一場鮮為人知的較量,那麼這到底怎麼回事呢?要想了解這些,我們必須回到那個風詭雲譎的時代一探究竟。
  • 西周滅亡早有預兆,周恭王全力治國,奈何子孫不遵,無奈王朝滅亡
    大家對於西周這個朝代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武王伐紂和烽火戲諸侯了。特別是武王伐紂,被香港和大陸拍成多部影視作品,為這個久遠的朝代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西周一共傳了12王11代,是我國歷史上奴隸社會發展的鼎盛王朝。
  • 《大秦賦》:由一對活寶東周君和西周君,看最長壽王朝的最後瘋狂
    01中國歷史至今為止壽命最長的王朝——周王朝如果說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王朝是哪個,千萬別認為是後世的漢、唐之類的,而是奴隸社會的周朝。背過三字經的朋友應該知道周朝是「八百載,最長久」。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就是我們看《封神榜》中,姜子牙輔佐武王姬發滅掉商朝創建的,定都鎬京。而東周是因為西周晚年出了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敗家天子周幽王,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幾次「烽火戲諸侯」結果把自己的小命和國家都戲耍丟了。公元前771年鎬京被犬戎攻陷,周幽王被殺,褒姒下落不明,西周滅亡。
  • 中國歷代王朝滅亡原因,寫字也要懂歷史
    如人祭和人殉等;2、奴隸主貴族對平民和奴隸們的剝削和奴役日益加劇,階級矛盾激化;3、商朝統治者連年對外進行戰爭,大規模地對夷方用兵,國內的青壯年幾乎都被徵發,加劇了國內的矛盾;4、戰爭俘獲的奴隸太多,他沒有處理好奴隸的安置,導致了大量的奴隸反水。
  • 西周滅亡皆因烽火戲諸侯?距離五十歲的孔子,過去只不到三百年
    西周的滅亡,是數代人的慘痛記憶。我們從今天看來,或許是一場改朝換代,一次屠城,一輪宮廷政變,抑或還有一次遷都。但在春秋時期的古人看來,這是一次文明的毀滅。它也不是短短的一個歷史事件,而是由一個歷史事件引發的長達百年的崩潰過程。
  • 中國各朝代真正滅亡原因,這才是歷史真相
    周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一個世襲王朝,分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與「東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和豐京,成王時期營建洛邑;西周末年,周平王姬宜臼從鎬京東遷洛邑後,史稱東周。
  • 歷史上大一統王朝統一中國都用了多久?保持統一的局面有多少年?
    中國歷史上共有八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分別是秦、漢、晉、隋、唐、元、明、清。大一統王朝簡史一、秦朝西周孝王時期,贏氏祖先秦非子因養馬有功,得到了周天子的賞賜,封地於秦邑,這就是秦國的由來。到平王東遷的時候,秦襄公因護送有功,被封為諸侯,自此,秦朝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 中國各朝代滅亡原因,看看,這才是真正的學歷史!
    如人祭和人殉等;2、奴隸主貴族對平民和奴隸們的剝削和奴役日益加劇,階級矛盾激化;3、商朝統治者連年對外進行戰爭,大規模地對夷方用兵,國內的青壯年幾乎都被徵發,加劇了國內的矛盾;4、戰爭俘獲的奴隸太多,他沒有處理好奴隸的安置,導致了大量的奴隸反水。
  • 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四個朝代,你知道是哪四個嗎?
    NO4 漢朝漢朝(前202年-220年),是繼秦朝後出現的大一統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公元8年,王莽篡漢,西漢滅亡,不久爆發綠林赤眉起義。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開創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中後期發生了戚宦之爭和黨錮之禍,於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
  • 中國各朝代滅亡原因,看後就撕了歷史教科書吧
    線上分享,線下圈子,盡在微信:EMBACLUB===================================中國(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代滅亡的原因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