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家在農村的朋友不知道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回到老家,路面到處雜草叢生,樹木茂盛,樹枝橫飛;有時候感覺都有點難以下腳,因為這些野草瘋長得太過茂密且高,便擔心會不會從草叢裡突然竄出一條蛇。
還有房舍邊、屋背後的那些大片竹林裡,一些乾枯的竹子就那樣歪歪扭扭地倒在竹子與竹子間。
有時候看到這些不免有些嘆息,感嘆時間飛逝,感嘆經濟發展確實快,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僅剩部分老年人在家,好些土地、小路荒蕪只留雜草、雜樹枝叢生。已無人再去打理和關心這些我們小時候認為的寶貝了。
這要是擱二十幾年前,路旁乾淨,就算有些個小草冒出也絕對是溫和無害的。畢竟那時候使用柴火做燃料的家庭比較多。一到夏天,勤勞的家人們把這些路邊野草、多長出的一些小樹枝全都處理掉,趁著烈日曬乾,儲存到冬天做柴燒。
那時候燒火用的燃料主要有稻草、麥草、玉米杆以及油菜杆等當然煤炭也普及,只不過買煤需要花錢而且不便宜,大家更願意就地取柴。況且大家更願意吃用柴火煮出來的飯,味道香噴噴的。
不過光靠稻草、麥草這些根本不夠用,因為那時候時常停電,家裡又養著七八頭豬,需要大量的柴火煮豬食。我們這些小孩子就被父母派出去拾柴火,我們也樂意,叫做三五同伴帶上工具一起出去勞作。
主要會帶一個背簍、繩子還有一個簡易的鐵鉤以及鐮刀。這些都是拾柴必不可少的。我們樂意去幹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可以跑到父母看不見的地方瘋玩。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那時候背著背簍一出去就是幾個小時,一邊勞作一邊玩,有時候是一陣忙碌先把柴火拾滿一背簍再玩耍,有時候先玩耍再忙碌,但這種情況通常因為時間不夠最後草草完工回家,因為收穫小免不了被一頓責罵。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想來,都不會把拾柴火、打豬草這類活動當成是苦差事,相反,反而覺得這是一件比較有趣的事,既幫家裡分擔了農活又可以跟著小夥伴出去玩。感覺還不錯。
有時候拾柴火的人多了,也並不容易拾到,我們也會走很遠的路,翻山越嶺,畢竟那時候無主的樹枝、雜草更多的長在山坡上、懸崖邊。若是去弄別人土地、田間的柴火務必得小心些,要是被發現指不定得被追著罵好遠。畢竟家家都需要這些草、木枝來燒火。
好在我們手腳快,完成一大背簍還用繩子纏得老高,並不需要太多時間。這時候我們可能會找塊空地玩撿石子或者玩撲克牌又或者其它項目,反正小孩子能玩得項目多,瘋玩的有時候都找不到時間,通常依靠太陽地走向來判斷,太陽快下山了就是往回走得時候。
我們家有一件空屋子專門用來堆柴火的,我和弟弟為這個屋子做了不少貢獻,總是在放假的時候把這個屋子用木材、樹枝填得滿滿的。
拾柴火,忘不了得一件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