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4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初秋時節,陽光燦爛,在嵐縣郭家莊村的田間地頭,潔白的土豆花扮靚了鄉村綠野。「今年又是個豐收年。感恩黨的好政策,這些年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不僅摘掉了窮帽子,而且還有了可喜的新變化。」望著一望無際的土豆花,村黨支部書記袁存旺給記者講述了郭家莊村的「三新」變化。
護工迎來新生活
「我現在在太原做護工,一個月能掙3000塊錢嘞!」8月4日,在郭家莊村的村頭,村民袁亮英開心地對記者說。
楊貴生、袁亮英兩口子以前在家種地,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原來根本接受不了讓老婆外出打工。她一個婆姨家會啥子嘞!多虧了李書記的鼓勵,她才下定決心參加護工培訓。去年我們倆能收入5萬多塊錢,再也不用發愁孩子們的學費了,日子過得老幸福!」袁亮英的丈夫楊貴生動情地說。
「大家一定要轉變理念。參加護工培訓是免費的,學會了拿到證書就能去城市工作,獲得穩定收入,讓家裡人過上好日子。」國網呂梁供電公司駐郭家莊村第一書記李慧軍苦口婆心地向周圍的群眾反覆講這幾句話。
「呂梁山護工」是呂梁市委、市政府打造的一個脫貧攻堅地域特色品牌。擔任第一書記以來,李慧軍主動上門,給貧困戶講呂梁山護工品牌,讓村民們了解參加護工培訓的好處,懂得「一技在手,生計不愁」的道理,同時讓已經走出去的護工現身說法,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轉變理念走出大山。
如今,在郭家莊村已有60多名經過培訓的農民,走出了大山,在太原、青島、天津等城市找到了就業崗位,有了穩定的收入,過上了新生活。
土豆開啟新銷路
「土豆大家都吃過,但比臉大的土豆可是獨此一份,我們的土豆不僅產自沒有霧霾的高寒山區,而且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和微量元素。」每逢周末,人稱「土豆哥」的李慧軍就上網直播帶貨,熱情地與網友互動,銷售村裡的土豆。
在李慧軍的帶領下,駐村黨員服務隊全員參與直播帶貨活動,以產自「中國馬鈴薯之鄉」的嵐縣土豆為金字招牌,積極幫助貧困戶參加快手、抖音農產品直播帶貨,拓寬銷售渠道。在前不久舉辦的呂梁市「團團帶貨嗨購呂梁」農產品直播帶貨節上,他們共銷售扶貧農產品137單,銷售額6550元。
「通過直播帶貨,解決了村裡土豆的銷售問題,讓村民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入。」袁存旺說。
李慧軍告訴記者,國網呂梁供電公司連續三年在郭家莊村開展「以購代捐」土豆消費扶貧活動,累計購買土豆16萬公斤,為每戶貧困戶每年穩定增收1200餘元。
記者了解到,國網呂梁供電公司還在供電所營業大廳專門設立了扶貧農產品專櫃,推廣銷售扶貧農產品。同時,在辦理電力業務的同時,向客戶推薦「慧農幫」「愛如電」「網上國網」等App,引導客戶積極參與「愛心購」等公益消費扶貧活動,極大助推了扶貧農產品的銷售。
村民有了新風尚
「國家給我們這麼多好政策幫我們脫貧,現在遇到疫情,我們怎麼能沒有行動啊?」「就是,我們沒多少錢,可三五十塊也是一份心意啊。全村這麼多人,加起來那也是不少錢咧!」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感黨恩,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郭家莊村村民自發捐款,共為湖北抗疫捐款4144元。
李慧軍告訴記者,2019年1月,他們在郭家莊村投資10萬元建起了「國網陽光共享愛心超市」,愛心物品通過「愛心積分卡」換取。「愛心積分卡」根據村民對村集體的貢獻度定量發放,鼓勵貧困戶通過環境整治、孝老愛親、助人為樂、文體活動等載體獲得相應積分,用於兌換日常生活用品及農器具使用權,極大地激發了村民脫貧的內生動力。
「貧困群眾通過參與家庭環境衛生評比、德孝評比、扶貧政策問答評比等,有尊嚴地獲取所需物品,生產生活積極性顯著提高,家庭環境衛生明顯改善,極大增強了大夥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郭家莊村村委會主任袁毛栓說。
「噓寒問暖一家人,天長日久成摯友。扶貧扶志帶好路,根深葉茂最長久。青山常在水長流,工作隊員不會走。」採訪快結束時,郭家莊村退休教師範天珍給我們朗誦自己創作的詩詞,表達對扶貧工作隊員的感激之情。
編後
精準扶貧,產業發展是關鍵。扶貧產業既是實現貧困群眾可持續增收、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長效之策,也是促進貧困地區高質量發展、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
扶貧產業如何發展?嵐縣是全國著名的「中國馬鈴薯之鄉」,國網呂梁供電公司駐嵐縣郭家莊村扶貧工作隊,牢固樹立「扶產業就是扶根本」的思路,把發展產業、農民增收作為脫貧的重要內容,千方百計幫助村民發展壯大馬鈴薯產業,同時扶技能、扶觀念、扶信心、扶思想,讓更多貧困戶家庭鼓起勇氣、擺脫困境,以實際行動贏得了老百姓的認可,相信郭家莊村的明天會更美好。(來源:山西日報記者王少科)
原標題:《郭家莊村裡話「三新」》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