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近尾聲,某新高一學生仇亦颺長舒了一口氣,歡呼:「總算放假了!」最後10天,父母將帶他出國旅遊。「這個暑假,只有『暑',沒有 』假『.每周一、三、五全天上課,二、四、六用來拼命做學校的暑假作業和補習班留下的作業,加上要背一大堆生僻單詞和長句、準備應試的英語口譯班。我就是一臺會走路的學習機器,放假比上學還累呢!」小仇有些無奈地抱怨。不過,他也很「通情達理」,告訴記者:「同學都在補課、參加夏令營,想約個人打球、一起玩玩都找不到,呆在家也只能一個人上網、看電視,最大的樂趣也就是偶爾在網上碰上一兩個同學組隊打一會兒遊戲。想想別人都在補課,自己也有壓力的。」
向周圍的家長、孩子們打聽,幾乎所有學齡兒童和青少年這個暑期都過著「不在補習班上課,就在去補習班路上」的忙碌日子。
「我們從2004年起就嚴令禁止學校違規補課,每年暑假都要重申。只要有人舉報,我們一定嚴肅處理。不少學校還會給家長發公開信,提醒他們暑假要讓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觀遊覽,自主學習,不宜補課。」上海市教委負責人介紹。事實上,近年來,從教育部到各地都已多次發文強調禁止違規補課,傳播新的教育觀念。然而「按下葫蘆浮起瓢」,禁了公辦學校的公然補課,火了商業味濃厚的社會培訓。這個暑假,學生依舊很累,家長除了接送孩子的壓力,還要面對水漲船高的培訓成本。
誰在把暑期變成「第三學期」?誰又能真正撲滅已成燎原之勢的課外補習「烽火」?
準畢業生、新生,差生、優等生
誰不需要補習
暑期補課潮中,新學期即將進入畢業年級,要面對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大關的孩子是最堅定、最「瘋狂」的群體。
明年將小升初的女孩小葉這個暑假每天7點起床,7點半在離家不遠的體育館上遊泳課,9點鐘遊泳結束,到一家知名英語培訓點上課,早點在路上吃。 「下學期必須通過四星口語考試,再晚就沒用了。」這是媽媽經常掛在嘴上的說法。中午回家吃飯,換個方向再去離家較遠的名師小班去學奧數和作文。每天在暑熱裡跑來跑去,小葉覺得鬱悶,但不敢發牢騷,因為接送照顧她比平時忙碌許多的媽媽也很煩躁。
將升初三的男生小錢連中飯都是在補習學校吃的。像仇亦颺一樣,父母給他報的是全科補習班,在同一個地方,從早上8點一直上到下午5點半。午飯補習機構可以代訂盒飯,一開始大家都在教室裡老老實實地吃,很快,就嫌飯菜難吃開始出沒於學校周圍的小飯店,「關東煮」、「麻辣串」沒少吃。「反正是父母給報的班,我想不想都得上。」培訓班講的是下學期新課,而且進度很快,課上到一半,小錢已有很多知識點都消化不了,只能囫圇吞棗,半通不通,課後練習一大半不會做。
讀高二的學生對於補習基本都很「認命」和自覺:「這個暑假註定是要』惡補『的,還不如主動點和好朋友一起報班,互相幫助、互相安慰。」在新東方教學點,兩個挎著大書包的女生這麼說。
那些剛經歷過升學考試的孩子,未必就能逃過補課風。一位將上高一的同學說,除了上課,幾乎沒出過家門。還沒上過一天課,但新高中已經布置了作業,媽媽還弄來不少卷子、教輔書,加上補習學校的作業和英語應試,每天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這位同學的父母認為,他是靠偶然超常發揮才進了理想高中的,如果不努力,很可能會不適應高中學習,只有提早補課才能增強孩子自信。
有人補差,也有人「培優」,名校競爭激烈,優等生家長希望孩子能一進校就佔據有利位置,表現得比其他孩子出色。中等生家長則認為,孩子只要再用功一點、多補補課,就能上一個臺階,進入優等生範圍,將來考進更好的學校。
在上海長寧區某校讀初一的小黑,因為成績不穩定,早在學期結束前就被老師囑咐:「這個假期要比別人多用功,別出去玩了,不行就讓家長請家教,一對一補課。再不努力,到初二題目難度加大,就來不及了!」
「別人都在補」,「不補,讓孩子去哪」
哪位家長不糾結
「我原來並不想讓孩子上補習班,但聽老師說,他們班絕大多數孩子平時周末和暑期都在趕來趕去上課,我們沒早點報班,已經影響孩子的成績了。」小黑媽媽這樣說。
補比不補好,多補比少補好,早補比晚補好。家長們這樣的思維邏輯和心態,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被裹脅進暑期補課大軍,社會補習機構和家教的行情也一漲再漲。
也有很多家長將孩子送進補習班是出於不得已。在外企任人力資源總監的李女士告訴記者:「雖然這樣學習效率不會很高,但再打折總也會有點收穫,要比他一個人成天看電視、上網打遊戲讓人放心!」因為上初一的兒子注意力不夠集中,李女士選擇的是名牌培訓機構的精品小班,這個暑假,不算送孩子去美國參加兩周夏令營的費用,光是「孝敬」各個培訓機構的錢就超過4萬元。收入較高的李女士調查了同學家長,覺得這個數字還不算高--「後年升學,明年暑期肯定會請名師輔導,那個費用要高得多。」
孩子放暑假,多數家長照常上班,雙職工家庭父母多數會將年假放在孩子寒暑假期間一次性用光,但休假不可能有一兩個月之久。多數時候,未成年的孩子要麼是投奔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要麼獨自在家,或者做個小尾巴隨著父母上班,每一種選擇都很難說是過了一個「快樂充實的假期」.
有調查顯示,近年來,看電視和玩網遊已成為學生寒暑假裡最主要的消遣活動。孩子們期待已久的暑假往往就在「遙控器+滑鼠」的單調活動中消磨掉。青少年自控力弱,兩個月的沉迷足以成癮,更容易被網絡暴力淫穢內容影響而走上歧途。李女士說,現在的孩子缺少玩伴,越來越「宅」.暑假徵求孩子意見,他哪裡都不想去。為了不讓孩子在家整天上網打遊戲,她每天把電腦鎖進書房,但又害怕孩子無聊偷偷跑去網吧或發生意外。結果,整個暑期上班時間都會心神不寧,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簡直是患上了「暑期焦慮症」.
「除了海外遊學,學校一般不組織夏令營活動。今年學校加固校舍,連返校都取消了。孩子放暑假後去社區報到,拿回一張暑期活動項目菜單。兩個月內有五六次活動,但有時去了就是蓋個章,證明活動過了,孩子沒培養出熱心公益意識,反而學會走形式、做假了。有的社區有託管班,但也就是把一群孩子攏在一起做作業、看動畫片,有點浪費時間。」一位初中生家長這樣說。
讓孩子留在家裡,不放心;報了班,既有經濟上的壓力,又要忙著東接西送,生怕在哪一階段「輸在起跑線上」;一邊怕孩子變得疏懶、養成壞習慣,一邊忍受孩子對暑期不能玩還要補課的牴觸和叛逆情緒,家長們豈能不焦慮?
水漲船高與推波助瀾
誰更快樂一些
業內人士說,暑期是社會培訓機構最重要的賺錢檔期。一個暑期,做得好的話能完成當年度一半的業務量。因此,每年暑期前兩三個月開始,各大培訓機構都不遺餘力做宣傳,報紙上的廣告擠擠挨挨,篇幅越來越大,用語十分誇張,有眾多真假莫辨的成功案例,動輒承諾「提高80分」、「保進名校」.中小學期末的家長會一散場,就有社會培訓機構人員夾道派發傳單。那些熱門的中小型培訓機構哪怕從不做廣告,單靠家長之間的口口相傳,就能提早掛出「名額已滿,下學期請早」的免戰牌。
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培訓機構推出了「一對一」、「一對三」的VIP培訓,把個性化輔導的高端教育服務當作重頭戲。今年暑期,這類VIP 課程通常在每小時200元至300元之間,一些名師或度身訂製的課程更貴,每次600元至1000多元的「極品」價格,在某些家長圈裡也是公開的秘密。
「原本只想給孩子找個地方託管。但到了培訓機構,接待人員說你們只能讀競賽班、資優班,普通班學不到什麼的。」一位家長這樣講述她為孩子「加碼」、「增負」的過程。
從事家政服務的塗女士和老公已工作了10多年,兒子在一家民辦學校讀初二。她很羨慕城裡孩子暑期能補課,自己孩子要麼回鄉下老家,要麼只能宅在小小的出租屋裡看電視,或是掛著鑰匙在家附近晃悠。她發愁說,自己孩子本來成績很好,但上了初中以後自己輔導不了,又沒錢請家教或者報班,功課就這麼一點點落下,「原來還指望他考大學,現在看,只能考技校了。」
事實上,暑期補習也大有向農村蔓延之勢。不過與大城市的社會培訓機構格外紅火不同,暑期培訓在經濟落後地區多半是學校組織或私辦。無需審批,也沒有資格認證,師資水準和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一些生源大省,為了應試,學校集體組織暑期補課的現象仍半明半暗地普遍存在。「我們5個區縣班全體補課,從早上到晚,好不容易補完了,老師說8 月份還要上,請管管學校,還我們一個暑假吧。」重慶市政府網站上,掛著學生無奈的求助信。山東一些縣市今年還出現了學校老師為躲避教育部門追查跨省辦補習班的新聞,把上千名學生挪到鄰省租房集中辦班,某個400多人的教學點,一個多月的收入就高達30萬元。
城市、鄉村孩子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暑期場景,發人深思。在越來越強調教育資源均衡化的今天,暑期「惡補」成風無疑是加大了城鄉、貧富人群教育環境的差距。但究竟是整天疲憊地奔走於暑期班的城裡孩子更幸運,還是要承受生活壓力、但擁有更多時間和精神自由、更寬廣天地的農村孩子更健康,真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