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戰國七雄
01
公元前238年,剷除丞相呂不韋和嫪毐(假太監,秦始皇母親情人)集團後。
秦王嬴政親政,李斯等人認為統一天下時機成熟,建議他發動滅六國之戰,並為他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
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按順序,韓國被列為第一個要幹掉的國家。
它太弱小,也是「戰國七雄」中最小的國家,沒多久就堅持不住了,表示願為秦國的藩屬。
但秦國的目的是徹底滅掉它,不理它的「哀求」,繼續攻打,佔了它的首都,活捉了韓王安,把韓國之地改為一個郡。
實際上,在滅掉韓國之前,秦國的滅趙行動就開始了,趙國,也便成了秦國統一戰爭中,最先面對的硬骨頭。
秦滅趙之戰,開始於公元前236年,距離致趙國損失慘重的長平之戰,不到30年。
趙國雖然在長平之戰中損失慘重,但在隨後的邯鄲保衛戰中取得大勝,並有過短暫的中興,國力恢復得不錯,秦國要想拿下它,並非易事。
秦國的策略是,攻打趙國之前,先讓它和燕國幹起來,然後趁火打劫。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這鬼主意,又是李斯等人出的,然後他們利用間諜,成功挑撥燕趙兩國幹了起來。
然後,秦國藉口援燕抗趙,在西、西北、南三面對趙國發起進攻,使趙國腹背受敵。
秦國對趙國的手段,說起來有點卑劣,趁燕趙兩國激戰正酣,突然派大將王翦率軍佔了閼與。
閼與位於今天的山西和順縣西北,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秦國想得到它已經很久了,因為只有佔領這個地方,才能打通從西面進攻邯鄲的通道。
接下來,秦軍取得一系列進展,趙國一些要地,包括邯鄲西北方向的屏障、閼與以北的韓陽等地,都相繼淪陷,秦軍不久就推進到了邯鄲以南,與邯鄲僅隔一條漳水。
據《史記·趙世家》,公元前234年(秦始皇十三年),秦軍在新任主帥桓齮(樊於期)率領下,再次向趙國南部發動進攻,在邯鄲東南的平陽,一舉幹掉十萬趙軍。
前230年
再這樣下去,用不了幾天,趙國就將不復存在!
趙王急了,連忙把當年一舉幹掉十萬匈奴侵略軍的李牧,從北部邊疆調回來,擔任軍隊統帥。
02
公元前233年,李牧率領所部,在宜安(今河北葶城西南)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截住了正打算進攻邯鄲的秦軍。
雖然秦軍勢如破竹、軍情萬分緊急,李牧的頭腦卻異常冷靜,他認為秦軍連打勝仗,勢頭正猛,不可與其硬剛,不然就是雞蛋碰石頭,待秦軍疲憊,才是出擊的最佳時機。
於是,李牧制定了「築壘固守,避免決戰,俟敵疲憊,伺機反攻」的十六字方針。
秦軍主帥桓齮明白李牧的意圖,也明白自己利在速戰,拖下去對自己不利,趙軍堅守不戰,他就想辦法誘使他們出戰。
桓齮想的辦法,是親率主力進攻宜安東北的肥下。
他以為,肥下遭到進攻,李牧肯定會派兵來救,等李牧一出來,就在運動中把他幹掉!
這點小把戲,久經沙場、經驗豐富的李牧怎麼可能看不穿?
當然了,不明白秦軍意圖的趙將,也是大有人在,趙蔥就是其中之一,他對李牧說,肥下必須得救,不然就完了,李牧說,敵攻而我救,乃兵家大忌,秦軍正巴不得咱們這樣呢。
滿以為能把趙軍調出來的桓齮,去肥下時帶走的是秦軍主力,他們一走,留守秦軍大營的,就沒剩下幾個了,結果被李牧偷襲,連人帶軍需物資遭一鍋端。
李牧
端了秦軍巢穴,李牧判斷桓齮必然回救,就在途中布置了一個口袋陣,萬萬沒料到這招的秦軍,直接鑽了進來,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最後衝出重圍逃走的,僅有桓齮和寥寥幾個親兵。
仗打成這樣,桓齮不敢回去,逃到燕國去了(《戰國策》說是被殺,《資治通鑑》說他逃了回去)。
03
公元前232年,秦國借趙國遭遇特大旱災之機,再次對趙國發動進攻,而且這一次同時出動的,是南北兩路大軍。
秦軍的兩路兵馬,一路由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上,目標直指邯鄲,一路由太原取狼孟(今山西陽曲)後東進番吾,攻擊邯鄲之背。
好在邯鄲之南有漳水和趙長城這些天然屏障,至少能夠遲滯秦軍的行動,李牧便把重點放在北面,決定南守北攻,幹掉北線敵人後,再解決南線敵人。
他把南守的任務,交給副將司馬尚,命他在邯鄲以南長城一線拒守,自己親率主力北上。
秦趙兩軍,在番吾附近遭遇。
番吾位於今天的河北磁縣,也是個戰略要地,此地一丟,趙國都城邯鄲危矣。
趙王遷命令李牧強力反攻,爭取首戰即勝,速戰速決。
趙王遷雖然昏庸無能,但也明白,旱災發生後,很多地方顆粒無收,所以戰事絕不能拖得太久,否則糧食難以為繼,必輸無疑。
實際上,趙王更怕的,是引發國內動亂,他被人民趕下臺。
趙王都明白的道理,李牧豈能不明白,所以一開始,他就不給秦軍反應的機會,集中兵力發動猛攻。
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攻擊面前,秦軍傻眼了,只有挨打的份,然後就是落荒而逃,被李牧一口氣趕出了國境。
趕走北線秦軍後,李牧立即回師邯鄲,與司馬尚合兵一處,再以銳不可當之勢,對南線秦軍發動猛攻,漳河沿線的秦軍竟不戰而走,上黨等地的秦軍也不敢應戰,狼狽撤退。
秦王嬴政
04
消息傳來,秦王嬴政呆了——李牧咋個這麼厲害,咋個才能贏他?
開會討論的結果,大臣們一致認為,只有幹掉李牧,才能搞定趙國。
而且他們一致認為,要光明正大地幹掉李牧,比如在戰場上,當然不可能,唯一的辦法,是玩陰的。
於是,搞死李牧和趙國的一個關鍵人物,出場了。
那人名叫郭開,是趙王的寵臣,為人差到只剩下「貪財好利,嫉賢妒能」八個字。
這樣的人,很容易被收買,所以王翦收買郭開,沒費吹灰之力,然後順利地玩了一出反間計,利用郭開,污衊李牧想謀反。
當然了,王翦之所以能夠成功,趙王的庸碌無知也是一大前提,當郭開向趙王匯報說,李牧和司馬尚都有謀反之意,昏庸的趙王不假思索地撤了李牧和司馬尚,以趙蔥和顏聚取而代之。
接著,趙王又殺了拒不受命的李牧。
收買郭開、撤換並殺害李牧的同時,秦國還把「陰招」玩到了齊國,派一個叫姚賈的到齊國,重金買通齊國權臣後勝,得到了齊王建拒絕幫助趙國的承諾。
趙王遷昏庸,齊王建也好不到哪裡去,居然沒有看出秦國吞併天下的野心,還以為它只想收拾趙國,不然,他怎麼可能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
再說趙國,深得軍心的李牧被殺後,李牧率領的軍隊軍心渙散,很快解體,王翦立即發動猛攻,趙蔥率領下的趙軍一敗塗地,趙蔥被殺,顏聚懼逃。
公元228年十月,王翦率軍攻破邯鄲,郭開力主投降,並打開了城門,秦軍入城,活捉了趙王遷。
前228年
存在了181年趙國,最後用當街殺郭開作為結束…
果然是一個暴烈任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