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奎特:一位塗鴉藝術家的起落

2021-01-10 騰訊網

「巴斯奎特:不為人知的筆記本」日前正在美國俄亥俄州克裡夫蘭市中心的克利夫蘭美術館展出,展覽將展至4月23日。

巴斯奎特,是二戰後美國塗鴉藝術家,新藝術的代表人物。今年9月,他的個展還將在英國倫敦開始展出。「巴斯奎特:真的成名」是巴斯奎特作品首次在英國大規模展出的展覽。作為紐約的前衛天才藝術家,巴斯奎特在1978年得到媒體的關注,他與同學艾爾·迪亞茲一起以「SAMO」之名,在紐約各地塗鴉謎一般的語句,在這之後不久巴斯奎特迅速地成為同代人中出名的藝術家。

據悉,「巴斯奎特:真的成名」由迪特爾·布赫哈特博士和巴比肯藝術中心策展人艾莉諾·奈恩策展,並由巴比肯與席恩美術館合作組織,從國際博物館和私人收藏中借出作品,百餘件非凡的精選作品中有很多都不曾在英國展出。其中包括巴斯奎特為1981年在美國紐約當代藝術中心(PS1)舉辦的重要展覽「紐約/新 浪潮」而創作的作品。自學成才的巴斯奎特,在從解剖繪圖到爵士等極其廣泛的原始材料與藝術中獲得體驗。這將是一場聚焦藝術家與音樂、文字、電影和電視之間關係的展覽,其呈現的新研究將讓觀眾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認識這位藝術家的一些知名畫作和塗鴉。

圖源於網絡

從自學成才到一舉成名

讓-米切爾·巴斯奎特(Jean-Mi chel Basquiat,1960-1988年),出生於紐約的布魯克林區,成長於中產階級家庭,母親是具有波多黎各血統的黑人,父親則具有海地血統。父母從小提供給他優質的教育,並有意鼓勵他對藝術的喜愛,父親經常帶給他繪畫用的紙,母親經常帶他參觀各大博物館,如布魯克林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1968年,巴斯奎特在布魯克林街頭玩耍的時候遭遇車禍。住院期間,他的母親給他帶了一本19世紀解剖學複印本《格雷的解剖學》,以及達文西的解剖圖資料。這些成為了日後巴斯奎特藝術的重要創作源泉,他甚至為1979年創建的實驗樂隊起了個相同的名「格雷(gray)」。不過,很快,他發現自己將在繪畫領域受人矚目,而非音樂。

家境優越的他,卻從小反叛,迷戀街頭文化。15歲開始離家出走,在華盛頓廣場流浪,後被警察送回家。1976年,17歲的巴斯奎特從學校退學,被他父親趕出家門,從此他寄居朋友家,依靠變賣T恤衫和手工明信片為生。此時,他開始在蘇荷(SoHo)街區、曼哈頓的牆上,以及華盛頓廣場、紐約地鐵的車廂上創作塗鴉,並以「SAMO」(same old shit:老掉牙的臭狗屎)的標記為人熟知。

1979年,安迪·沃霍爾通過《訪談雜誌》的編輯佩姬·鮑威爾的推薦,特地買了他的一張手繪明信片而互相認識,從此把他視為非凡的天才,帶他一起製作作品,一起參加展覽,此後,巴斯奎特的藝術道路一路水漲船高。然而,當時安迪·沃霍爾為了讓巴斯奎特的成名更加激勵人心,對外宣稱巴斯奎特是在加勒比島的貧民窟裡出生,隻身遊蕩紐約,每晚在紙箱裡流浪。不管怎樣,當巴斯奎特被安迪·沃霍爾看中的時候,他知道這是一個機會。

經過沃霍爾的推薦,1981年,在非盈利的紐約當代藝術中心(PS1)和藝術與城市資源機構舉辦的「紐約/新 浪潮」群展上,巴斯奎特初露鋒芒。1982年第一次個展在紐約的安尼娜·諾塞伊畫廊舉辦,在開幕的當晚所有作品全部銷售一空,巴斯奎特獲得25萬美金的收入。1983年,巴斯奎特參加了在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行的雙年展,成為了這一展覽歷史上最年輕的參展藝術家,從此奠定了這位23歲藝術家無可比擬的知名度。

很早以前,他自己已經預感將會站在藝術舞臺中央。在遇見沃霍爾之前,他的藝術其實已經成熟。畫面出現符號、兒童般稚拙的線條,無處不在的文字注釋、標誌的皇冠符號、多彩的色彩表現已經非常具有感染力。那時,他有意識地在商人經常出現的街道上,在畫廊街區的牆上,用特殊的符號吸引主流藝術圈和當代藝術經紀人的眼球,足以顯見他想要躋身主流藝術圈的野心。而安迪·沃霍爾正是幫他推到藝術生涯頂峰的重要人物。

圖源於網絡

街頭藝術進入主流空間

他是美國新表現主義的領軍人物,他的繪畫中,自由書寫的同時也訴諸強烈的情感。作品有超現實主義自動寫作的痕跡,也有波普藝術表現大眾文化的特質。

他作品中黑人頭像的重複出現、皇冠、文字、文字被劃傷的痕跡、版權字樣等符號充斥著所有的作品,形成一套獨特的視覺語彙。這些文字和符號各有其象徵意義與政治意義:牛奶(代表白人)、肥皂(代表白色清洗)、棉花(代表奴隸)、白色代表著壓迫等等。他的作品看似隨心所欲,其實在畫面中流露著各種典故和巧思,凌亂的畫面其實以多層次繪畫來隱喻歷史在徵服和抵抗之間的凌亂感。看似年輕的他,其實已經有著非常成熟的思想。他的音樂夥伴米蓋爾·霍爾曼曾經描述道:「他只有19歲,但我已經被他超前的思想折服了,他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年過40、環遊過世界的長者,甚至像一個超脫常人的神。很多認識他的人都有同樣的感覺。」

然而,他的繪畫是自學成才的。他常常從藝術史裡尋找創作靈感。畫作裡,不難看到畢卡索、託姆布雷、培根等人的影響。

他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創作素材。日常的凌亂手稿是他真實自我的寫照。最近正在克利夫蘭美術館展出「不為人知的筆記本」,正是他日常時光的片段思緒,筆記本充斥著支離破碎的詩歌、文字遊戲、素描以及他對街頭生活和流行文化的社會觀察。隨處可見的圖像、文字、音樂、朋友們教科書上的圖表、物品包裝上的原料成分、街頭的標記等等大眾文化圖像都是他記錄的內容,也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筆記上的文字並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畫出來的。字母在小小的頁面上,也布局講究,充滿變化,無異於一幅幅完整的藝術作品。

他將街頭藝術,推進了畫廊的白盒子空間,獲得主流藝術圈,獲得美國白人的關注。從地下藝術躋身於國際藝術明星,巴斯奎特成為美國較早獲得卓著成就的黑人藝術家。

當然,黑人的身份給他帶來獨特的創作題材。「黑人是我大部分作品的主角。」巴斯奎特發現黑人的形象在藝術史上是缺失的,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將當代黑人的生活畫進作品裡。不管高貴的或者傳統的黑人生活和文化,在巴斯奎特的眼裡都值得敬重。拳王、籃球運動員等當代社會的黑人英雄形象常常出現在他的作品中。他在他們身上發現了非裔美國人有著抵抗、勝利和力量的特質。當然除了正面的形象,他也指出美國社會諷刺的一面。

《諷刺的黑人警察》是巴斯奎特對自己種族的尖銳諷刺。他有意識地展現黑人被白人控制的情況。在畫中,他認為黑人成為警察是非常諷刺的,他們的工作是確保法律的執行,而這個法律卻使他們成為自己的奴隸。畫中的帽子象徵著籠子,諷刺黑人警察的字眼直接寫在畫面上,右下角還有著「人質(Pawn)」的英文單詞,明顯地表達了巴斯奎特認為黑人警察地位的荒謬性。

圖源於網絡

巴斯奎特的夢魘與期冀

儘管,有些黑人在他們的領域作出了輝煌的成績,但是現實世界裡黑人社會的不平等待遇仍然是巴斯奎特的夢魘。

《麥可·斯圖爾特之死》是為了紀念被紐約警察毆打致死的一位黑人塗鴉藝術家而創作的。斯圖爾特在地鐵站遭到幾名警察毆打,他們聲稱斯圖爾特正在亂塗亂畫,最終斯圖爾特受傷而死。那天晚上,聽到這個消息的他完全被嚇壞了,這個事件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是多麼危險脆弱。在畫面中,警察被描繪成揮舞著警棍的尖牙小人,而斯圖爾特則是一個黑色的剪影,整幅畫面被紅藍色的漩渦所席捲,一種悲傷、恐怖的氛圍昭然若揭。

比起早期的塗鴉藝術,這一時期的創作畫面尺幅更大,材質上也更加豐富,一般是在油畫布上採用油彩、丙烯、拼貼等綜合材料,這樣更加易於保存和收藏。畫面內容上多了一些理性的分析且更加深刻,符號元素也更加豐富。

但是這一時期的穩定創作並沒有維持太久,主要是因為他的身體狀況因為嗑藥而急劇下降,創作狀態不穩定,創作速度也跟不上從前。他的創作產出能力、行為方式嚴重地影響了與紐約藝術經紀人的關係。而這時候,市場對新表現藝術的熱潮也漸漸冷卻,當他的名字不再出現在經紀人的藝術家名單中時,他受到沉重的打擊,因為他喪失了藝術圈對他的信任。

另外自從他成名後,他沉溺於光環和名譽,相比將要展出的作品,他更關心的是誰會參加他畫展的開幕式。實際上他看重的是社會對他不帶偏見的認可。在別人的眼裡,他就是一個塗鴉藝術家,「塗鴉」是黑人的代名詞,與他同時期的塗鴉藝術家基思·哈林、肯尼早已擺脫了塗鴉藝術家的稱呼,自己卻背負著帶有偏見的塗鴉藝術家稱呼。

弗雷德·霍夫曼曾在比佛利山莊一家高檔飯店裡為巴斯奎特慶祝生日:「我記得他環顧四周後對我們說,你們猜我看見了什麼?我看見飯店裡的每個人都在想為什麼我一個黑小子會在這兒。」

更糟糕的是,有一次,巴斯奎特穿著一件山本耀司設計的松垮垮的黑色西裝,開襟白襯衣,戴著一頂直邊黑禮帽在路邊打車。沒有一輛車停下來。有幾輛過去了,其中有兩個司機是黑人,但是沒人理會他。巴斯奎特轉過身來對同伴瑪姬·布爾特說:「你知道為什麼沒人載我們?那是因為我是個黑人。你能找一輛計程車麼?」布爾特迅速地打到了一輛車。回到大瓊斯街後,巴斯奎特一個人去了樓上。半個小時之後,布爾特發現他癱倒在地上,汗流浹背,開始談論安迪(那時,安迪·沃霍爾已經去世了),時而大聲號哭,時而小聲啜泣。

黑人身份受到的美國社會偏見,嚴重地影響著他的創作狀態,這卻是他無力改變的現實。他認為自己應當受到更多的敬重。

資本青睞促使真的成名

他渴望藝術圈對他的持久關注,又對藝術圈有著諸多的不滿,他成了自己的批判對象,矛盾的心理讓他陷入深深的迷茫中。他變得肆意揮霍,試圖用散財的方式來淨化自身:從豪華轎車的車窗內向鮑威利街和休斯頓街上的乞丐們拋灑百元大鈔;在他自己的名貴西裝上亂塗亂畫;將錢和繪畫原料借給窮困潦倒的朋友;天女散花般地拋撒繪稿和畫作;為一個音樂家朋友購買了一艘漁船,借給一位畫家朋友現金,並且拒絕對方歸還。

同時伴隨玩世不恭態度而來的是一種對體面生活的過度渴望,他輾轉於洛杉磯的各大酒店:偏愛豪華的艾米塔基比佛利山莊酒店,傾向選擇在西四十六街上古老悠久的巴貝塔餐廳舉辦奢華的藝術晚宴,喝酒也要尋找店裡質量最好年份最久的葡萄酒……他的情緒在兩個極端間激烈搖擺:有時溫和友善,有著不動聲色的機智,有時卻又陰沉多疑、粗暴易怒。

黑人出身滋生的敏感脆弱心理,藝術圈對他關注的減弱,對自身能力的懷疑,對安迪死亡後的緬懷,使他的生活和情緒陷入無法自理的狀態,越來越依賴毒品來抵抗內心的焦慮。1988年,27歲的他,在自家的公寓裡嗑藥過度致死。他短暫的10年創作生涯裡,留下了上千幅繪畫作品、3000多幅紙本和素描作品。

25年後,市場對他的關注度重新燃起,他的作品屢屢創下拍賣紀錄。

2013年,創作於1982年的《癮君子》在紐約佳士得以4880萬美元被競得,創下巴斯奎特當時的市場紀錄。

2016年5月10日,創作於1982年的代表作《無題(惡魔)》,也是他藝術生涯中的轉折期作品,以5728.5萬美元在紐約佳士得春拍「戰後及當代藝術晚拍」成交,刷新2013年其個人作品拍賣新的世界紀錄。

這位藝術家的隕落,深層原因是美國社會對黑人的種族歧視。一位黑人藝術家,即使有才,即使有錢,即使有名氣,即使有安迪·沃霍爾這樣的大牌藝術家支持,也躲不過整個美國社會的偏見。巴斯奎特,很難想像日後他的作品能夠得到如此矚目,且受到資本如此青睞。生前不受待見,死後他的作品卻成了全球人夢寐以求的目標。如果社會對他寬容一些,那麼這位死時只有27歲的藝術家定留給我們更多的精彩的藝術品。

今年9月,英國倫敦的巴比肯藝術中心將舉辦巴斯奎特自1984年以來在英國的首個展覽「真的成名」。此次展覽也將是巴斯奎特去世後在英國的首個大型展覽。目前英國的公共藝術機構裡尚未收藏有巴斯奎特的作品。這是今年能看到最全巴斯奎特作品的展覽了,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巴斯奎特的信息,就去看展吧。(文/林慧萍)

相關焦點

  • 巴斯奎特與「真正的轟動」:他並不僅僅是街頭塗鴉藝術家
    美國藝術家巴斯奎特的傳奇不僅因為他少年得志,也因為他的英年早逝。倫敦巴比肯中心的正在展出的展覽「巴斯奎特:真正的轟動」分14個章節介紹了藝術家短暫而多產的藝術生涯。「出名要趁早呀! 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張愛玲在《傳奇》裡寫過。
  • 攜手天才塗鴉藝術家Basquiat 利郎推出塗鴉藝術家聯名合作系列
    昨日,利郎正式官宣,攜手天才塗鴉藝術家讓·米歇爾·巴斯圭特(Jean-Michel Basquiat),推出聯名系列產品。  2020秋冬,LILANZ聯合巴斯奎特,推出秋季塗鴉聯名系列,將其自由靈動、鮮明色彩的塗鴉在服裝上運用,增添年輕活力的氣息,面料上則選擇柔軟的針織和光感順滑的化纖,簡單隨性。
  • 看巴斯奎特「真正的轟動」:紀錄片呈現黑人藝術家短暫光華
    如今,導演Sara Driver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真正的轟動:巴斯奎特的晚年》(Boom for Real: The Late Teenage Years of Jean-Michel Basquiat),展示了巴斯奎特的晚年藝術圈與藝術生活,也為了解藝術家短暫的一生、藝術生涯等進行深入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影像資料。
  • 自我| 巴斯奎特
    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他從一名地下塗鴉畫家變成了一名職業畫家,很多人為他的畫作出價數千美元。他如此與眾不同。巴斯奎特甚至在他被承認為藝術家之前,都被他的朋友們視為傑出的年輕人。「當我見到他的時候,我就知道他與眾不同,」音樂家和電影製作人麥可·霍爾曼(Michael Holman)說,他和巴斯奎特一起創建了噪音樂隊Gray。
  • 藝術寵兒 巴斯奎特作品拍賣TOP5
    近兩年,巴斯奎特成為了市場上炙手可熱的藝術家,所有人都渴望得到巴斯奎特的作品。這不,當地時間5月18日晚,巴斯奎特新的作品拍賣紀錄在紐約蘇富比2017春拍「戰後及當代藝術晚拍」現場誕生,創作於1982年的《無題》以110,487,500美元成交,約合人民幣7.6億元,創美國藝術家拍賣紀錄,同時也是非洲裔美國藝術家的拍賣紀錄。
  • 巴斯奎特:「黑人畢卡索」?這對我像是一種貶低
    ▲藝術家讓-米歇爾巴斯奎特在Artprice最新發布的《2017年當代藝術市場報告》中,巴斯奎特不出意外地名列藝術家總成交額榜首,總額3.14億美元(折合20.8億元人民幣)。雖然中途輟學,轉向街頭創作,但他從未與布朗克斯區的塗鴉藝術家為伍,而是活躍於經濟境況較好的白人為主的SOHO區,獲得了新貴們的關注,因為他們是在以塗鴉藝術為主要藝術形式的1970年代紐約城裡成長起來的。儘管巴斯奎特不願將他的創作與黑人身份聯繫在一起,但實質上後者賦予了巴斯奎特更豐富的藝術語言:對人類起源、神話的探索,存在主義式的宣言,對資本主義以及經濟社會的清晰審視等等。
  • 巴斯奎爾 | 一位天才藝術家的隕落與興起
    從地下藝術躋身於國際藝術明星,巴斯奎特成為美國第一位獲得最高成就的黑人藝術家。黑人的身份給他帶來獨特的創作題材。「黑人是我大部分作品的主角。」巴斯奎特發現黑人的形象在藝術史上是缺失的,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將當代黑人的生活畫進作品裡。不管高貴的或者傳統的黑人生活和文化,在巴斯奎特的眼裡都是值得敬重。
  • 他是中國巴斯奎特,帶著街頭塗鴉「闖入」一流美術館!
    他就是中國青年塗鴉藝術家 ——奶粉zhou(周運籌) ▼ 特別是美國塗鴉大師巴斯奎特的作品 深深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
  • 英國神秘塗鴉藝術家班克斯作品
    跟隨著如:讓-米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和基思-哈林(Keith Haring)這些藝術家在1980年代開拓出來的風格軌跡,班克斯將這種傳統的塗鴉藝術語言帶入了藝術論述很少涉獵的領域以及把他的作品已經拍出了天價的拍賣行。
  • 籃網新款城市版球衣曝光 用以紀念布魯克林藝術家巴斯奎特
    據悉,這款球衣是用以紀念布魯克林藝術家讓-米歇爾-巴斯奎特。巴斯奎特是一位出生於布魯克林的藝術家,在70年代和80年代嶄露頭角,在27歲時不幸去世,他的作品集引人注目,他在1982年創作的一幅畫作《無題》以1.105億美元的價格成交,成為有史以來最昂貴的畫作之一。
  • 巴斯奎特|第一位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美國黑人藝術家
    讓·米切爾·巴斯奎特 Jean-Michel Basquiat,是美國的一位街頭塗鴉藝術家,巴斯奎特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這位二十世紀最神秘的天才藝術家先以紐約塗鴉藝術家的身份獲得大眾認識,後來成為一位成功的1980年代表現主義藝術家。成為了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黑人藝術家。
  • 一期一畫|我最熱愛的巴斯奎特
    巴斯奎特的父親是海地的外交官,母親是波多黎各人,他小的時候,母親經常帶他去大都會博物館看各種展覽。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在曼哈頓的街頭塗鴉,到二十歲的時候,已經參加紐約的各大展覽,並成為最受矚目的年輕藝術家。
  • 生活| 在阿姆斯特丹的巴斯奎特酒吧,享受一杯「叛逆精神」
    即便是在以梵谷和倫勃朗聞名的荷蘭,也可以找到人們對於這位美國藝術家的熱愛——在位於阿姆斯特丹東部的Bar Basquiat喝上一杯,你將有可能穿越時空的阻隔,來到一個不同文化、美學、風潮迸發並交融的年代。
  • 籃網下賽季新球衣遭洩露,設計靈感來自杜蘭特最喜歡的藝術家
    在即將到來的2019-2020賽季,籃網隊的 "城市版 "球衣照片已經被洩露,似乎該組織選擇了紀念一位紐約的傳奇藝術家——已故的『讓-米歇爾-巴斯奎特』。杜蘭特一直是巴斯奇亞的崇拜者,所以這位籃網隊前鋒有獨特的機會來紀念他最喜歡的藝術家之一,而他有機會在即將到來的賽季開始時穿上巴斯奎特風格的球衣。
  • 觀察|上海M50塗鴉牆的拆除、「啟塗」與新生
    上海蘇州河畔八月下旬,95後的本土青年街頭潮流藝術家組合CA$Ha在塗鴉創作圈發出新信號——塗鴉創作沒有休止,而是被轉移到了M50園區內部的新牆面上,上海需要這個供青年藝術家放飛自我、發揮才華的平臺。相比之下,組合中的另一位成員鯊魚Juice則認為,塗鴉牆就是覆蓋覆蓋再覆蓋,塗鴉也會不停消失。「塗鴉本來就是一個瞬間的藝術,不是壁畫。如果作品一直保留在那反而覺得可惜,失去了其短暫的生命。塗鴉的珍貴之處在於瞬間的價值,它隨時會被推倒,或者被覆蓋、清除。」
  • 最潮黑人藝術家 Hebru 和他的 Flyboy | 為喬丹作畫,被 Jay-Z 碧昂斯收藏
    上周五,一位美國藝術家在香港個展發售了一張標價 450 美元的版畫,我在想這麼貴肯定沒多少人買,結果不到一個小時這件限量120版的版畫就售罄了,這位藝術家就是美國黑人潮流藝術家 Hebru Brantley。
  • 法蘭克福席爾恩美術館舉辦巴斯奎特作品展
    4月3日,在德國法蘭克福席爾恩美術館,一名男子參觀巴斯奎特作品展。德國法蘭克福席爾恩美術館舉辦讓·米切爾·巴斯奎特作品展,展現這位美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與音樂、寫作及影視的關係。此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27日。
  • 藝術大師巴斯奎特銷售展開幕
    巴斯奎特1983年作品《沙袋》(Punch Bag)       從1979用標記和蠟筆創作的簡單紙上作品,到巴斯奎特英年早逝前一年(1987年)的布上油畫傑作,該展覽突出呈現了巴斯奎特創作生涯中的重要裡程碑。
  • 達利、安迪·沃霍爾、巴斯奎特、奈良美智……他們的作品,竟集結在...
    達利、藍碧嘉、安迪·沃霍爾和巴斯奎特的手稿,以及畢卡索、利希滕斯坦等大家的原拓版畫……這些稀缺的市場「寵兒」,將在上海等待買家舉槌。 樂震文作品 歐美大師:定義20世紀經典的畫家們 在20世紀歐美大師經典專場裡,買家會看到難得一見的超現實主義大師薩爾瓦多﹒達利、抽象表現主義巨匠之一馬克﹒夏加爾、裝飾主義女畫家代表塔瑪拉·德·藍碧嘉、美國塗鴉藝術代表人物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