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決心推倒「伊-敘軸心」 對兩國同時採取強硬措施

2021-01-19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11月23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導 在對敘利亞問題尚未採取最終行動之際,西方對伊朗的新一輪打擊已經展開。敘利亞是伊朗唯一可信賴的阿拉伯國家,兩國還是美國「邪惡軸心」名單上的「患難兄弟」。有媒體評論說,如果能推翻敘利亞政權,那麼伊朗這張多米諾骨牌也會倒下。

美國總統歐巴馬21日晚籤署總統令,對伊朗石油和天然氣工業使用的商品和服務實施制裁,並宣布了一個全球範圍的外交活動,鼓勵各國向除伊朗外的其他供應商購買石油化工產品。同一天,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稱,「已切斷所有英國金融機構與伊朗金融機構的聯繫」。加拿大法國隨後也分別表態要加大對伊朗制裁。

「伊朗-敘利亞軸心」,西方媒體經常以此形容這兩個國家的親密關係。在當前兩國先後面臨西方制裁的境況下,這個詞再度被媒體提及。英國皇家國際關係研究所中東問題學者亞斯•默克爾伯格對《環球時報》說,在西方的談判桌上,敘利亞和伊朗問題遠比利比亞複雜得多。在西方眼中,最可怕的不是德黑蘭擁有多強的核能力,而是伊朗和敘利亞的關係,他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強勢的中東。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網站的評論文章稱,在這個仇美情緒嚴重的地區,有人認為敘利亞局勢將帶給美國另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但事實上,這不一定要髒美國的手,他可以通過支持土耳兵不血刃地推動敘政權更替。土耳其曾是敘最親密的國家之一,但此前它曾警告在敘邊境設置禁飛區。

文章稱,美國不能丟掉這個控制波斯灣的最後機會。如果能推翻敘政權,那麼伊朗這張多米諾骨牌也會倒下。最後一幕已經清晰可見,美國要做的就是輕輕地推那麼一下。

(本報駐敘利亞、美國、英國、法國特派特約記者 李逸達 肖磊 紀雙城 楊明 ●本報記者 崔傑通 ●谷陽 柳直)

責任編輯:方芳

相關焦點

  • 美英戰機突襲巴格達全景回放
    美英戰鬥機攻擊的目標是巴格達南面16公裡處的4個伊拉克防空部隊雷達陣地和指揮與控制中心目標以及1個北面的目標,其中南面的四個被攻擊目標位於南部「禁飛區」之外。美東時間2月16日13時40分(北京時間17日2時40分),美英戰鬥機群飛離伊拉克空域返回航母和基地,聲稱美英兩國在行動中沒有損失任何一架飛機。
  • 伊敘或將聯手對抗美國?敘外長高調訪問伊朗,以色列豎起大量飛彈
    伊朗高層多次發文表示,他們將採取一系列行動,讓兇手得到應有的報復! 伊敘或將聯手對抗以色列和美國 據國際在線網報導稱,敘外長高調訪問伊朗,並與伊朗外長扎裡夫和伊朗議會議長卡利巴夫等官員舉行了會晤。
  • 各方糾纏,敘局勢裹足不前
    近日,敘利亞問題阿斯塔納磋商機制召開第11輪會談,俄土伊三國、敘政府和各反對派代表以及作為觀察員的聯合國和約旦代表團參加了會談。各方就打擊恐怖主義、維護停火機制、禁止化武、交換戰俘、安置難民等關鍵議題進行磋商,重申了敘主權、獨立、統一和領土完整的重要性,強調以組建憲法委員會為核心的政治重建進程。
  • 支持美對敘利亞採取軍事措施
    海外網4月13日電 據CNN消息,當地時間4月12日,英國政府發言人發表了一則聲明,稱英國內閣已達成一致,決定支持美國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以確保阿薩德政權不會繼續使用化學武器,但具體的行動措施並未說明。
  •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敦促美重返伊核協議 不進口美英疫苗
    他再次強調,美國應儘快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併重返伊核協議。哈梅內伊在講話中表示,目前伊朗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有三個「核心分歧」,分別是: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西方指責伊朗在地區的影響力以及伊朗飛彈研發等國防力量的發展。在提到制裁時,哈梅內伊強調,美國必須儘快解除制裁併重返伊核協議。
  • 觀察|伊朗扣押韓國油輪 並不是伊韓兩國之間的事
    觀察人士認為,伊朗扣押韓國油輪,是想通過管控進出波斯灣水域的國際船隻為切入點,宣示伊朗在波斯灣的地緣與安全主導地位,凸顯伊朗在該區域的強大軍事存在,並敲山震虎,反制美國及其在中東地區構建的「反伊聯盟」。同時,伊朗試圖藉此迫使韓國解凍伊朗資產,打破美國經濟、金融、貿易制裁,增加石油收入,緩解經濟壓力。
  • 2020東京奧運會時間不變 疫情也不對比賽採取空場措施
    2020東京奧運會時間不變 疫情也不對比賽採取空場措施  最近幾日,儘管日本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卻並未動搖日本奧委會如期辦賽的決心。眼下,相關方面也在為此付諸努力,制定相關保障政策,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確保東京奧運會如期、順利進行。  過去兩周,日本奧組委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討論從未中斷,如期辦賽的決心也從未動搖。
  • 外媒:拜登要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沒那麼簡單
    Seib 編輯: 嗷嗷豬候任總統拜登(Joe Biden)的團隊準備入主白宮之際,美國政治圈廣泛流傳的一種說法是,美國將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還將開啟兩國經濟脫鉤進程。但正如流言蜚語通常會面臨的情形一樣:現實要複雜得多。美國要在經濟方面採取更強硬立場將頗為艱難。
  • 摩敘兩國呼籲實現中東和平
    聯合公報指出,摩敘兩國將繼續無條件地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收回被佔領土的鬥爭,支持巴勒斯坦人民重返家園和建立獨立國家的合法權利。公報譴責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民的封鎖和鎮壓,呼籲國際社會共同迫使以色列結束對巴勒斯坦、敘利亞和黎巴嫩的侵略與威脅,因為侵略和威脅「絲毫無助於在這一地區實現和平與穩定」。  聯合公報呼籲阿拉伯國家加強團結,本著互助友好的原則建立睦鄰關係,以便共同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 TWICE林娜璉機艙內遭跟蹤狂騷擾 所屬社將採取強硬法律措施(圖)
    人民網訊 近日,韓國女子組合TWICE成員林娜璉被騷擾情況得到確認後,所屬社表示將採取強硬法律措施。1月1日,所屬社JYP娛樂通過官方SNS帳號和網站表示,在從日本回國的航班上,一名海外跟蹤狂搭乘飛機,試圖接近成員林娜璉。
  • 某高校採取「強硬」措施,學位證與英語四級掛鈎?畢業生面臨難題
    某高校採取「強硬」措施,英語四級與學位證掛鈎,畢業生面臨難題,堪稱「雙重打擊」。 近日,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登上了熱搜,有多位大四畢業生反映,學校採取「強硬」措施,將英語四級與學位證掛鈎,其實這項規定早就已經有了,但是今年的情況特殊,原定於6月份的英語四、六級考試都向後推遲了幾個月
  • 3月1日國際新聞早報:伊朗訪敘傳和平信息
    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 國際新聞早報:——伊朗海軍司令說伊朗軍艦訪敘意在傳遞和平信息伊朗革命衛隊海軍司令薩亞裡2月28日在大馬士革說,正在敘利亞拉塔基亞港訪問的兩艘伊朗軍艦的任務是傳遞「和平和友誼的信息」和「加強伊敘雙邊關係,特別是加強兩國的海軍合作」。伊朗軍艦訪問敘利亞與當前在中東地區發生的事件「沒有任何關係」。
  • 美英海軍又找上門秀肌肉,俄將軍:這是挑釁
    由於意識形態的尖銳對立以及對全球地緣政治利益的爭奪,以美英為核心的北約軍事集團長期以來對大國俄羅斯施以戰略遏制政策,通過東擴的方式不斷對俄羅斯進行軍事圍堵,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其中在俄羅斯西北部海域的巴倫支海,便屢屢成為了北約騷擾甚至挑釁俄羅斯的敏感地帶。
  • 黨魁要求總統採取強硬措施:若大選失去公平,美國人將為此而戰
    黨魁要求總統採取強硬措施,若大選失去公平,美國人將為此而戰自從大選日開啟後,川普就一直認為,美國大選存在大規模欺詐行為。目前拜登憑藉306張選舉人票已經穩穩拿下了第46屆總統的座椅,不過川普的支持者們卻不這樣認為。
  • 日本對美英藥企新冠疫苗高度期待同時也心存隱憂
    平心而論,與英美等國相比,日本政府及醫療系統在抗疫方面可謂盡心盡力,民眾大體上也能配合落實防疫措施,目前社會公共活動未受限制,治安狀況整體良好。無奈歲末年初,人們要回鄉省親、交友聚會、外出觀光或營商,人員流動不減反增,這也成為日本疫情擴散的一大潛在因素。日本政府苦無抗疫良策,醫護人員身心瀕於崩潰,社會情緒焦躁不安,內閣支持率暴跌。
  • 土耳其繼續玩火,總統話裡有話:俄伊兩國是世仇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國際上一向以作風強硬而聞名,近一段時間,土耳其也在他的帶領下,參與了與其他很多國家之間的明爭暗鬥。而最近,最值得人們關注的,無疑就是土耳其、伊朗、俄羅斯、亞塞拜然之間的問題。
  • 首席核科學家遭暗殺,伊朗到底會採取什麼報復措施?
    中東事務專家2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法赫裡扎德之死對伊朗的民心及輿論刺激很大,類似年初該國「三號人物」蘇萊曼尼將軍之死造成的效果,因此伊朗政府勢必會採取報復措施。但考慮到當下所處的美國權力交接的敏感時期,伊朗料不會採取可引發激烈衝突的手段,或許以進一步推動核能力發展作為反應手段。
  • 將強硬進行到底,哈梅內伊拒絕相信拜登,誓言為蘇萊曼尼報仇
    可以發現哈梅內伊的這番話和蘇萊曼尼女兒幾天前公開表態說的話簡直是如出一轍,當時蘇萊曼尼的女兒扎伊娜卜也表示,會讓暗殺蘇萊曼尼的人付出代價,同時拒絕相信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針對美伊關係做出的一系列承諾,在扎伊娜卜看來,不管是川普還是拜登,對待伊朗的態度都不會發生改變,甚至暗指拜登也是刺殺蘇萊曼尼事件背後的推手,因為拜登曾表達對該事件的支持。
  • 法國總統稱仍有時間政治解決敘問題 以避免內戰
    美法英德四國近日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敘利亞問題新決議草案,要求敘當局在十天內停止使用重型武器。草案指出,如果大馬士革不執行決議案裡提出的要求,安理會成員國打算對敘採取外交和經濟制裁措施,包括聯合國憲章第七章提及的規定。相關條款規定,可以對威脅和破壞世界和平的國家採取強硬經濟制裁,甚至於動用武力。
  • 澳總理最新表態:希望中澳兩國「愉快共存」
    澳總理:希望中澳兩國「愉快共存」當地時間12月3日,莫裡森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該國新冠疫苗和防疫工作進展回答記者提問。當被問及當前陷入僵局的中澳關係時,他一改之前強硬態度,直言中澳關係的共同繁榮符合兩國利益。2日,澳工黨領袖斯將「炮火」對準莫裡森,抨擊這屆政府要為中澳關係「破裂」負責。莫裡森在發布會回應稱,澳大利亞的政策和立場幾十年來一直是一致的,即中澳關係是互利共贏的,他將繼續尋求與中方的「建設性接觸」和「愉快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