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偏差,最早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關飛機防護方面的研究時所提出的理論。說白了就是,拿飛回來的飛機彈孔去研究改進飛機的加固位置,忽略已經被擊落飛機的情況。隨著時代的變化,這個詞有了更多非本意的詮釋,大多是在形容對風險的忽視,小編今天就與網友們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
職業騙子的老把戲
操作方法如下:世界盃期間,之所以用世界盃期間舉例子,只是因為足球在這個時期關注度高而已,提前預測今晚的比賽結果,A隊:B對,讓球法,100000個郵件地址地址50000個發A隊贏盤,50000個發B對贏盤,以此方法連續預測4天,每天只對上次競猜正確的人進行郵件發送,具體如下表格:
N
一個普通人的內心的變化:
第一天:垃圾郵件; 第二天:瞎貓碰到死耗子;第三天:運氣,這絕對是運氣;第四天:看來還是有點水平的;第五天:這是遇見高人或有內幕消息的公司了。第六天:心甘情願的繳納10000元推薦費用,等待所謂的高人指點的結果。
可能槓精會說,能信這個的都是傻子,第五天還有3125人收到正確的結果,哪怕只有0.93%(智障人群真實的佔比),3125*0.5*0.93%=14.53125 約等於15人,15人中哪怕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在看世界盃,並參與世界盃體彩競猜,至少這一波操作30000元的利潤是最低保障。
這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的騙術,大部分知道結果錯誤的,不再關注的人雖然是大多數,但是已經沒有辦法發聲了,一直都收到正確競猜結果的人成了倖存者,認知也出現了偏差。
一樣的操作,可以出現在足球、股市、期貨、彩票等很多領域,騙術絕對是老把戲了,但是總有著新瓶裝舊酒的機會,誰讓年年歲歲「騙」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呢,況且被收割智商稅不見得都是傻子。
癌症到底能活多少年?統計學失去了意義
在《隨機漫步的傻瓜》中有這麼一個例子,一個人得了癌症,醫生的回覆是5年的存活率是72%,這句話的意思是100個人裡面五年中72人活了下來,可能網友會有疑惑,未來五年28%的概率死亡和72%的概率存活,兩者有什麼區別?顯然沒有區別,可是如果和你描述的是72%的存活,接受度會高很多,28%的死亡率卻很難讓人接受,也能更好地面對後續的治療,因為任何人都覺自己一定會是72%中的一個。
家父五年前直腸癌手術,醫生的回答手術後平均存活期是五年,這個統計學的平均數對於患者實際上沒了任何的指導意義,有些人可能治療過程中就因為癌細胞擴散早早地離開了,有些人則很早就發現癌變,儘早就醫,絲毫不影響壽命,如果得直腸癌平均生存期為五年,患者和家屬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壓力嗎?慶幸家父還安好,已活過平均線,年過七旬,每日淺濁,甚是自在逍遙。
創業成功的到底有多少
新聞的焦點大多追蹤的是成功者的新聞,也同樣存在著倖存者偏差,最近一段時間最火人的新聞莫過於螞蟻金服計劃IPO,人均3000萬,騰訊要搜狗,從2015年的自媒體,2016年的O2O,2017年的共享經濟,2018年的視頻直播,2019在線教育,2020年的直播帶貨,這中間真的有多少公司熬過來?鳳毛麟角,吸引眼球的都是風口會飛豬,卻很少有人願意看豬飛得太高摔死的慘狀。
把年份+創業倒閉做關鍵詞去百度搜索一下就一目了然了,那些倒閉公司像流星雨一般的多,劃破天空也不會有人關注,因為倖存者的光芒猶如太陽,白天看不流星的。
小編講了這麼多,只是希望網友們明白一件事,很多被我們忽視的可能(風險),對我們更有意義,倖存的偏差有時候看似被精心包裝過,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我們自己有意識選擇忽略風險的存在,被人騙固然可怕,更可怕的就是自己欺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