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今天起,旅客通過鐵路12306網站、手機App、自動售票機等渠道購買京滬高鐵、成渝高鐵指定車次車票時,可根據系統提示自願選擇購買「靜音車廂」車票,「靜音車廂」設在3號車廂(二等座車)。同時,乘坐靜音車廂需遵守靜音約定。引發社會關注。
相關新聞微博截圖
實際我國早期鐵路的歷史上就有感人的鐵路故事。1910年代中期,詹天佑任粵漢鐵路督辦,主持修建了粵漢路湘鄂線武昌長沙段及川漢鐵路漢宜線漢口皂市段,並測定了宜夔線 ,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早期鐵路人才,辦了很多理國利民的好事,並經由鐵路帶動一大批就業。這其中就有個小職員,通過自自己的努力,實現了個人奮鬥的成功。而詹天佑的「寵粉」,改變了這個小職員的人生軌跡。
老韓(化名)40歲了,是個前清時代的秀才。宣統年間曾開恩科(就是落第秀才可與舉人一起進京參加會試),那時候他還是小韓,被提名考取了優貢,並發表了候補鹽運使。可是普通家庭的他,一沒關係,二沒權勢,當時吏治腐敗,自是轉正無門。
辛亥革命後,回鄉教書多年的老韓被督軍發現,將他調入株萍鐵路當文牘科長。株萍鐵路局是三等局,科長每月的工資是六十塊銀元,那時候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老韓每兩年才回家一次,每個月寄三十塊錢回家。
當時,老韓家住公房裡,不用付房租。1910年代的物價便宜,一擔(石)大米一百五十斤,只要三塊錢;妻子做一些刺繡、女紅,拿到街上去賣,還能補貼家用。兩口子精打細算,每月還能有些節餘。
詹天佑(前排左四)與同仁在漢粵川鐵路督辦總公所門前合影
老韓所在的株萍鐵路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因為工作出色,老韓得到了詹天佑的賞識,當粵漢鐵路局要修建從武昌到長沙間的鐵路時,詹天佑出任督辦,就將老韓調到設在武昌徐家棚的鐵路局工作。
不久,老韓就被提拔為鐵路局的文牘科長,雖然也是科長,但粵漢鐵路局是一等大局,老韓的工資也從每月六十元增加到一百二十元。他在鐵路局前後共工作了十八年,工資從六十元起步,最後增長到一百八十元。
那個年代的鐵路局職工工資、福利待遇和銀行一樣,比其他行業要優厚得多,除了工資高以外,年終還發獎金,所以在社會上被稱作「金飯碗」。老韓家由清貧而變為小康之家,全賴工資增加與勤儉節約。
老韓在粵漢鐵路局上班後,就住進了粵漢鐵路公寓。每天上班,原先是坐鐵道上用人力推動的「搖車」,後來自己買了一輛人力車。那個年代,私家用的叫「包車」,就是如今大家稱呼的「黃包車」。
老韓工作工作兢兢業業,業餘時間還在鐵路辦的刊物上發表文章。粵漢鐵路局的公寓裡,住著好些赴美留學,掌握了西方先進鐵路技術,回來報效祖國的學生,老韓也不因為自己年長,經常不恥下問,和後生們相處得很好。
同當時很多愛國的鐵路人一樣,老韓也有著「實業救國」的理想,雖然只是個筆墨耕耘的文職員工,但愛崗敬業就是對國家最好的報答。詹督辦年過半百,還在為從洋人手裡收回利權而奔波一線,這位老韓的領路人,也是激勵他奮鬥的楷範。(子華)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