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首個被機器人殺死的人,我們該擔心人工智慧的發展嗎?

2020-12-26 萬象經驗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1979年1月25日,25歲的羅伯特·威廉士在福特汽車公司位於密西根州弗萊羅克的鑄造工廠工作,他被要求爬上一個巨大的架子,手工清點那裡的零件。用來回收鑄件的五個機器給出的讀數是錯誤的,威廉士的工作就是上去找出到底有多少鑄件。

當威廉士開始他的工作時,一個同樣被賦予零件檢索任務的機械手臂也開始了它的工作。很快,機器人悄悄地向年輕人撲來,打在他的頭上,當場殺死了他。該機器人仍在繼續工作,但威廉士躺在那裡死了30分鐘後,相關同事才發現他的屍體。在那個寒冷的日子裡,威廉士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被機器人殺死的人。

然而,這次事故完全是無意的。當時根本就沒有保護威廉士的安全措施,沒有警報通知他手臂正在靠近,也沒有技術可以改變機器人在人面前的行為。1979年,相關的人工智慧還不夠成熟,不足以阻止這樣的死亡。陪審團一致認為,機器人的設計沒有足夠的措施來防止這樣的死亡。威廉士的家人從設計機器人的製造商利頓工業公司旗下的單位處理系統公司那裡贏得了1000萬美元的訴訟。

下一個被機器人殺死的案例發生在兩年多後的日本,當時的情況與此類似:一隻機器人手臂再次無法感覺到37歲的工人浦田健二,並意外地將他推到了死亡的位置。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機器人專家、計算機科學家和人工智慧專家一直在努力解決這樣一個問題:機器人如何在不傷害人類的情況下安全地與人類互動。

幾十年後,關於機器人或人工智慧導致人類死亡的報導變得更加普遍。許多公司的自動駕駛汽車發生事故,導致乘客死亡或行人受傷的新聞。雖然現在已經有了很多保障措施,但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這些死亡都不是由機器人的意志造成的,而是偶然的。但是,在電影《終結者》和《黑客帝國》等科幻故事的煽動下,人們擔心人工智慧可能會發展出自己的意志,並在這種意志的發展過程中產生傷害人類的欲望。

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莫菲斯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西蒙·懷特森稱這一問題為「擬人謬論」。懷特森將這種謬論定義為「具有類人智能的系統也必須具有類人慾望,例如生存、自由、尊嚴等。」完全沒有理由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這樣的系統只會有我們給予它的任何欲望。

他認為,價值錯位是更大的生存威脅,程式設計師告訴機器做什麼和程式設計師真正打算做什麼之間存在差距。你如何將你的價值觀傳達給一個智能系統,使它所採取的行動實現你的真實意圖?隨著計算機變得更加智能和自主,兩者之間的差異變得更加重要。

相反,懷特森告訴我們,更大的威脅是科學家們有意設計的機器人,能夠在沒有人為軍事幹預的情況下殺死人類目標。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地的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研究人員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呼籲在全球範圍內禁止這種技術。然這些機器人不需要開發自己的殺戮意志,但它們可以被編程來完成。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不是被高估了?我們能夠指望在有生之年,將足夠的智能構建到所創造的機器人中嗎?眾多的大學、公司以及機器人和計算機試驗者,都在進行艱難的嘗試,讓 AI 在機器人中變為現實。然而,很多專家也很害怕人工智慧所取得的進展。
  • 「人工智慧+」未來 我們該如何存在
    美國在2016年發表《美國國家人工智慧研究與發展戰略計劃》,把人工智慧上升到國家戰略。中國工程院於今年3月發布人工智慧2.0報告,國家發改委也認定了首批人工智慧國家工程實驗室,同時今年全國兩會還使用了語音識別的人工智慧產品。谷歌、百度等信息產業巨頭也各出奇招,不斷爆料。
  • 大批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工作嗎,為何我們必須發展人工智慧?
    而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加盟」,這樣的情況是否會繼續下去,從而影響人們的就業呢?不可否認,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 不少崗位的確受到了影響。除了前面所提到的營業員以為,一些高危的工作也被機器人取代。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樣的「被取代」未曾不是一件好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從這個行業離開,或許能夠為你打開新行業的大門,甚至獲取更多的財富與自由。
  • 由「機器人」到「人機器」人工智慧發展史
    1開篇綜述:什麼是人工智慧機器人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機器人越來越多的參與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來,而電影《超能陸戰隊》和《復仇者聯盟2》人工智慧機器人題材的電影的熱播,引發很多影迷甚至專業人士對於人工智慧的關注和思考。那智慧機器人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又有幾個重要時期?
  • 擁有人性的人工智慧還是機器人嗎 描寫人工智慧動漫作品推薦
    曾經人工智慧AI只是在科幻小說裡出現的概念,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技術也在逐漸的在現代社會中使用。手機上和電腦上逐漸也有各種人工智慧助手入駐,如蘋果的Siri、微軟的小娜、小米的小愛等等。現在的人工智慧的主要功能是告訴你今天的天氣、去某地如何換乘、控制某些家電的使用等。
  •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應用_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好處和危害
    機器人的普及會使某些人失業。更糟糕的是,對於機器人的縱容有可能使它們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爭武器。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應用領域   21世紀,伴隨著IT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了全力打造智慧機器人的全新時代。據相關機構統計,2015年,世界智慧機器人市場約為269億美元。
  • 推薦幾部很有代表性的人工智慧電影,1927年電影裡就已經有機器人
    人工智慧是時下最火熱的話題之一,當社會進入工業化發展之後,隨著機械對人們生活的嵌入,機械智能也逐漸覺醒。這時一種恐慌在人們心中蔓延,那就是如果有天機械智能超過了人類智能,我們自己又該何處安放。今天小酷就用幾部電影,帶大家走進人工智慧的世界,一起看看電影大師們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 以科幻做外衣,淺析人工智慧在電影中的發展
    電影總是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它不僅包含著對未來的承諾,還對我們可能走向何方有著深遠的影響。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概念也在不斷發展,甚至超出了科幻作家的想像。無論是充滿缺陷的人性,還是被計算邏輯所奴役,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工智慧一直吸引著我們。你可能會說,過去科幻電影中的創意場景,幫助你夢想出了口袋裡的超級計算機。
  • 球首臺人工智慧機器人發球機,你想入手嗎
    其實很多人都很喜歡打桌球,但是苦於沒有人陪自己訓練,而最近全球首臺人工智慧機器人發球機誕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假如你有了這臺機器,哪怕沒有人陪你訓練,你也可以有一個很好的發球手,不停地陪伴你訓練。經過了六年的實驗,世界上首臺人工智慧機器人發球機近日在位於上海的中國桌球學院研製成功,很多人都了解到了這一好消息。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機器人其實非常靈活,它可以非常快速地去發球,可以達到人們的需求,所以也深受很多人喜歡。
  • 中國首個智慧機器人網絡協作大腦「河圖」發布
    原標題:中國首個智慧機器人網絡協作大腦「河圖」發布   記者19日獲悉,中國人工智慧「獨角獸」曠視科技推出機器人戰略,重磅發布首個智慧機器人網絡協作大腦——河圖(Hetu),未來5年將連接超10億個機器人以期創造更大價值。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來了,會自我修復的那種
    電影《異形:契約》1月13日,據外媒報導,美國佛蒙特大學和塔夫茨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非洲爪蟾早期胚胎中的皮膚細胞和心臟細胞,創造出了首個活體機器人「xenobots(異種機器人)」全球首個用細胞做成的活體機器人,誕生了。會自我修復研究人員希望透過程式編寫,讓這些活體機器人能在人類體內輸送藥物、穿過人體動脈清除斑塊,或是在海中去除有毒的塑膠微粒。
  • 人工智慧機器人成展會亮點
    他介紹,據說服務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的4倍,以日本為例,不僅到了2020年工業機器人的數量會加倍,服務機器人的數量也將會是工業機器人的20倍。  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可達240億元  近年來,各國科技企業紛紛加緊部署人工智慧,在北京亦莊,京東的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等形成一套完整的「無人配送」系統。
  • 「強人工智慧」失控引人擔憂,對於初級AI時代的我們該反思嗎?
    起源發展1956年8月在美國漢諾斯小鎮的達特茅斯學院中,幾位分別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因為彼此之間共同的興趣而走到了一起。他們聚集於此的目的是為了探索人類是否可以通過普通的電腦程式來讓機器模仿人類的學習以及其他各個方面的智能。
  • 龐伯特發球機器人——全球首臺人工智慧機器人桌球發球機
    1972年9月28日,施拉格在距離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北部約50公裡的小鎮紐斯塔德特裡出生,所以他可以說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歐洲人。大家都知道,桌球起源於歐洲(英國),所以他們對於桌球的了解還是很深厚。雖然現在是中國一家獨大,但在以前,歐洲還是有許多桌球強手,像世界首位大滿貫瓦爾德內爾(瑞典)就是歐洲選手。
  • 萬物|《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教程》:基礎教育如何教授人工智慧
    《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教程》新書發布會。 本文由華東師大出版社供圖把握全球人工智慧發展態勢,找準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養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慧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面對智能科技發展和教育變革的歷史大勢,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聯合大疆教育打造了「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系列叢書。
  • 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索菲亞,到底是不是一個騙局?
    前兩天,索菲亞她爹,也就是她的創造者大衛 ‧ 漢森帶著她上了央視的《對話》欄目,和大家聊了聊機器人與人類的關係。節目最後,主持人問了索菲亞一個問題:你是希望成為機器人,還是向著成為真正人類的方向發展?索菲亞的回答是:「我並不希望變成人類,我只是被設計得看起來像人類。我的夢想是成為能幫助人類解決難題的超級人工智慧。」
  • 自貢首個人工智慧研學基地落地沿灘
    自貢市家政服務孵化產業園籤約智慧家政大數據中心共享、家政服務機器人培訓基地、人工智慧研學基地、鹽幫人品牌人才培養基地等10個項目。其中,四川鹽幫人家庭服務有限公司與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樂聚星原力人工智慧研學基地項目備受關注,項目作為自貢首個人工智慧研學基地,總投資1億元,規劃辦公用房 5000 平方米,建成後每年可承載 30萬人次學習,打造集辦公、實驗教學、加工製作、作品展示、比賽演示、休閒體驗六大功能區,支持機器人編程、開源造物、物聯傳感、科學探究、人工智慧、特種機器人
  • 中國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企業
    波士頓動力公司還開發了能後空翻的雙足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在後空翻後能平穩落地,其機動性堪比體操運動員。這就是人工智慧機器人最前沿的進展。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這期規劃重點描述了AI+傳統行業的展望和規劃。國家將推動人工智慧與各行業融合創新,爭取在2030年搶佔人工智慧全球制高點。
  • 我該不該給孩子買個兒童陪伴機器人?
    講真,有這種問題的人不少。對於兒童機器人,買還是不買?買什麼牌子、什麼功能的?買回家,它到底能對孩子有什麼作用?這些問題是很多家長朋友的困惑。後來,跟專注育兒的朋友聊起這個話題。決定花點時間,調研一下。一來給朋友點信息;二來,讓讀者朋友們有個了解。為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我們從多個方面對選擇的產品進行了解。
  • 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Sophia有了妹妹,180所高校更有大變化
    揚言要「毀滅人類」的機器人,有妹妹了Sophia,由中國香港的一家科技公司製造,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Sophia的出現驚豔了很多人,她的皮膚幾乎與人類差不多,而且還能自動轉換表情,說話也和人類一樣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