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安問題有可能引發全球局部的食品危機,但不易引發糧食危機,這是因為全球糧食種植與生產並沒有遭受自然災害與不可抗的損失,全球糧食供給也沒有出現嚴重的短缺情況。
受衛安因素影響,各國居民為了預防傳染,主動自我隔離,出現了食品搶購風潮,引發食品價格周期性上漲,這會引發局部食品危機現象。但是近些年來東西方都沒有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導致糧食大面積歉收,所以除了非洲等少數國家之外,多數國家的糧食儲備還是相對充足的,尤其是一些糧食生產大國,糧食儲備還呈現明顯的過剩現象。
2019年,中國的糧食總產量再次位居全球頭把交椅,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經過對全國各地的抽樣調查、農業生產經營單位的全面統計,2019年中國大陸糧食總產量同比增長了0.9%,達到了13277億斤。按照約14億人口計算,中國人均糧食產量約為950斤,完全可以保證中國老百姓的口糧安全。
今年2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布的報告顯示, 2019年全球穀物產量達到創紀錄的27.15億噸,比2018年增加2.3%或6170萬噸。數據顯示全球糧食供給總體充足,至少可以保障2020年不會出現糧食危機。
雖然前期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警告,疫情有可能帶來糧食危機,4、5月份會出現最糟糕的情況。但是由於中國的衛安問題已經明顯好轉,印度的情況也並不嚴重,且印度糧食安全也沒有問題,這兩個世界人口大國只要不出現糧食危機,全球爆發糧食危機的概率就不高。
而美國目前衛安問題最嚴重,但是美國的糧食儲備不僅充足而且可以提供出口,美國向來是糧食生產大國,並是全球重要糧食出口國,而南美、歐洲以及澳洲等糧食生產國的產量與儲備都相對正常,雖然去年有一些自然損失與病蟲害等現象,但都在可控範圍之內。因此不必在糧食問題上大做文章。
受衛安問題影響,糧食價格中期可能會有所上漲,但是全球糧食供給充沛,漲幅有限,若下半年衛安問題好轉,糧食價格預期會走向平穩。另外,今年衛安問題會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會進一步抓緊今年的糧食生產,避免出現糧食危機,這反而會進一步穩定糧價。
而從國際大宗商品糧食期貨的價格來看,糧食價格相對平穩,雖然稻米與小麥價格有所上漲,但是玉米等價格明顯回落,但是國內市場有炒作嫌疑,稻、麥以及玉米價格被推高,但是價格也在合理範圍之內。
嚴格講衛安問題對全球糧食價格影響不大,而比較憂心的是美歐日等經濟體為了挽救當前的全球金融危局,短期內高速向市場投放了海量貨幣,這些超發的貨幣未來很容易造成全球的通脹局勢,衛安問題一旦好轉,貨幣效應有可能會影響糧食價格進一步上漲,這才是市場應該高度重視的問題。
其實從長期經濟發展來看,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泡沫比衛安問題更可怕,未來存在引發高通脹與惡性通脹的嫌疑,從而帶動糧食價格上漲,進入影響居民的核心生活成本,這是國內後期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馨月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