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31屆金曲獎入圍名單揭曉,除了鄧紫棋一首《摩天動物園》比較熟悉,入圍了最佳作曲人、最佳國語專輯、年度專輯、年度歌曲、最佳國語女歌手五項大獎,其他入圍歌曲名字大都非常陌生很少在我們耳邊出現過。在各個音樂平臺排行榜上更是找不到它們的身影?
以前撐起華語樂壇半壁江山的港臺樂壇到底怎麼了?
1.數位音樂對唱片的衝擊,唱片公司包裝歌手、推出作品,發行磁帶、CD等產品,通過實體音像店零售,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而數位音樂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條商業鏈條,人們不再通過購買CD等載體來欣賞和消費音樂,網際網路上無處不在的盜版音樂使CD銷量一落千丈。賺不到錢了能沉下心做音樂的人自然越來越少,好作品更是如此。
2.網絡時代的衝擊,如今最紅的音樂都是在網絡媒體上,傳統的音樂傳播形式已經不復存在,而激烈的網絡競爭環境,使得在音樂的選擇上,更多的會偏向於歌迷極短時間的感興趣程度,不會思考音樂的深度和思想性,所以導致網絡音樂完全是為了迎合網上的需求,而致使網紅歌曲淪為口水歌的集中地,沒有任何養分,而且會愈演愈烈。
3.日本樂壇的下滑,港臺音樂上個世紀黃金時期很大程度依賴於對歐美、日韓等頂級音樂製作的借鑑甚至模仿,上世紀80、90年代的香港甚至直接拿日本樂壇的曲譜,填上歌詞為己所用。光是中島美雪幾乎每張專輯都有歌曲都被港臺歌手所重新填詞與翻唱。其中不乏有經典之作,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王菲 《容易受傷的女人》 、劉若英《原來你也在這裡》、任賢齊的《傷心太平洋》至今仍膾炙人口。
4.音樂偶像化不再重視音樂本身,千禧年後F4、飛輪海、韓庚、吳亦凡等偶像明星的橫空出世,讓人將目光更多的集中到了顏值、八卦、緋聞等非音樂本身的事物上,所以現在的很多明星更多的注重形象的打造,而忽視了音樂的打磨,最終導致音樂質量下滑。
5.人才斷層是港臺樂壇沒落的最主要原因,當林夕、羅大佑、李宗盛、黃霑、許冠傑等一大批頂級音樂人才退居二線,港臺樂壇已經再沒有能夠撐起門面的音樂人了,好不容易出現了周董和方文山組合,不曾想14年結婚後就被網友吐槽「江郎才盡」了。08年之後港臺已經很少出現大家耳熟能詳的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