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孫歡)「醫美在求美之前,首先要保證求美者的安全,然後是有效,最後是舒適。」近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第五屆全球醫學美容創新大會(美創會),上海九院大沽路門診部主任,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損傷救治康復分會會長吳曉軍教授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醫美市場火熱但是求美者首先要冷靜,不能只注重眼前,還要考慮長遠的美觀和健康問題。
創辦於2016年,由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醫美產業分會、環球影響力智庫、中國醫美科普網聯合主辦,聯合麗格集團、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整形科、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整形美容科聯合協辦的美創會,每年會發布全中國醫美品牌100佳排行榜。
本次會議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醫美產業分會與蘭州衡力、華熙生物、雙美生物聯合發起了全國醫美產業「三規範、三保證」倡議行動,全國第一批參與醫美機構達240餘家。
市場熱求美者需冷靜,要變美也要考慮長遠效果
受顏值經濟影響,我國醫美行業也持續走高。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成為第二大醫療美容服務市場,2014年醫療美容服務市場總收入521億元,2019年增至1521億元。
然而與火熱的醫美市場相比,求美者的狂熱追求有時也令醫生們無奈。「門診上我們會碰到這樣的患者,她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北京協和醫院整形外科張海林告訴記者,醫患之間的溝通很重要。「求美者在想要進行醫美改變外貌之前,要有一個相對來說客觀的期望值和認識。專業的醫生在做治療時,是要對求美者又一個相對長遠的規劃。不然一次不合理的治療,帶來的短暫美麗之後,可能會是無窮無盡的翻修,得不償失。」
為了保證患者的安全,張海林在實際診療中,也常常要和患者說不。「醫美其實還是醫學的一種,如果求美者的要求不符合科學,違背了客觀規律是要付出代價的,所以如果提了不合適要求的求美者,我們需要勸他們有正確的認識。」
選擇正規醫美機構,醫美「售後」有保障
目前,在我國開展醫療美容機構較多,其中公立醫院,民營門診部等正規醫療機構,多數可以保證醫療質量。然而,隨著國民需求逐漸增加,某些無資質的非法醫療機構和產品混入醫療美容市場,就增加了患者在變美路上的風險,如何避免風險?
整形美容科班出身,吳曉軍教授近些年來卻用很大的精力致力於醫美行業的「急診」俗稱「售後」。他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醫療美容行業的問題主要發生在「三非」即:非醫療機構非醫務人員非合規合法產品所導致。
「比如用透明質酸注射改善鼻梁,假如注射進入血管,這種錯誤的操作,就可能造成血管堵塞,輕則皮膚組織壞死,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患者失明。」吳曉軍教授還記得曾接診過一位武漢的患者,她在美容院被「忽悠」改善眉間皺紋,施術者不是醫生,在注射透明質酸時錯誤的注射進眼睛內血管,造成眼睛失明,無所適從的她正面臨著要摘除眼球的困境。「當時幾家醫院缺乏這方面經驗,給她的建議都是要摘除眼球,經人介紹找我會診後採取針對性措施,方保住了眼球。」吳曉軍教授回憶起來感觸很深。
由此,吳曉軍教授理解了患者的需求,軍人的責任,醫務人員的職業操守,促使他考慮再三,專注這一新情況新問題的探討與研究。隨後他牽頭北上廣公立三甲醫院的幾位同仁組成注射危象救治救助團隊,並且拉了一個「吳曉軍注射美容危象救助群」,開始了醫美注射「救助救治、交流分享」工作,這也是如今成立的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損傷救治康復分會前身,至今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損傷救治康復分會在全國有500多醫生,輻射多個城市,形成了多個救治救助定點機構。
吳曉軍教授提示公眾,醫療美容並不簡單,需要從業者有合法的資格資質,有相對專業的知識,才能夠處理或減小或降低其中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而正規的醫療機構不僅可以幫助患者變美,還能在可能出現如過敏如意外風險時,第一時間發現與應對,將風險危害降到最低。「到正規醫院和合法合規的民營機構去做醫美才是正道!千萬不要貪圖小便宜,千萬不要在美容院、會所、工作室、甚至理髮店去做醫療美容。不是醫療機構怎麼會有合法合規的醫療器械與產品?」吳曉軍教授強調。
(責任編輯:孫歡)
【來源:健康時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