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於忠寧)今天,國新辦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整體上看,我國科技創新實現量質齊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14位。
王志剛講道:「5年來,我們著力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實力進一步增強。」量子信息、鐵基超導、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嫦娥四號首登月背、北鬥導航全球組網、C919首飛成功、悟空與墨子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磁約束核聚變、散裂中子源等設施建設取得突破,國家實驗室加快布局,對高水平科研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復興號高鐵投入運營,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5G、人工智慧、區塊鏈、新能源等領域創新加快應用。」王志剛表示,「『十三五』期間,科技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尤其是在此次新冠疫情過後恢復生產,支撐經濟平穩運行工作中,國家高新區和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各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數據顯示,北京、上海、粵港澳等科創中心加快建設,21家國家自創區和169家高新區成為地方創新發展「領頭雁」,高新區國內生產總值從8.1萬億元增長到12.2萬億元,5年增長超過50%。高新技術企業從7.9萬家增長到22.5萬家。
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則介紹了我國一批在超級計算、軌道交通、量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系列突破和典型成果。如,在超級計算方面,我國繼續保持優勢,在世界超算TOP500排名中,我國超級計算機臺數佔到45%以上,同時在研製完成一級機原型機的基礎上正在向億級超級計算機進軍;軌道交通方面,時速400公裡以上速度等級的可變軌距的高速動車組樣車已經下線,這些突破將使高鐵這一中國名片更加亮麗;在移動通信方面,實現了5G技術的領跑,5G核心專利數佔世界第一,並率先實現了5G商用,目前我國5G基站數超過60萬個,用戶數已經突破1.1億。
「未來5年,我們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四個面向』,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為早日實現科技強國的目標努力奮鬥。 」王志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