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夢》中,薛寶釵在詩社創作《柳絮》時寫道:「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這一句詩中的柳絮不會隨波逐流,而是隨風飄到更高更遠的地方,也體現了薛寶釵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
在歷史典故中「青雲」二字代表的都是一種遠大前程的意象,《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中記載:「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說的就是沒想到你居然能高升。而今天我們要聊到的這個人名為青雲,她的人生經歷也如名字一樣青雲直上。
1990年出生的詹青雲來自於貴州省的一個小鄉村,她生活的村子不僅貧窮,而且非常偏僻,這一點使得詹青雲讀小學時只能選擇臨近家的村小。學校只有幾間破舊的教室,所有年級的學生都由僅有的兩個老師負責教學。有時候,他們在教室裡上課,外面還有同學牽來的牛在吃草。
除了學習條件艱苦,詹青雲每天放學回家還要做好一家人的飯,因為這時候的父母一般都還在田裡勞作。到了周末或者放假的時候,詹青雲就跟著父母一起下田種地,家裡的農活她都幹過。這樣的生活雖然很清苦,但在父母的照顧下,詹青雲成長為了一個樂觀堅強的孩子。
由於偏遠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落後,詹青雲的小學啟蒙教育其實並沒有教會她太多東西,從初中開始她才在父母的努力下來到縣城讀書。在新環境裡,差距一下就對比出來,詹青雲在學習成績在這裡實在跟「學霸」這些詞沾不上什麼邊,不但如此,在考試中成為倒數的那幾位對她而言也是常有的事。
受到打擊的詹青雲常常在母親懷裡大哭,她說自己太笨了,永遠也學不好知識。這時,母親就會輕柔地告訴她,等她長大一點兒學習成績就會變好了,在母親的安慰下將信將疑的詹青雲又燃起了學習的鬥志。
但母親的預言並沒有奏效,過了一兩年詹青雲的成績還是沒有起色,她自己都覺得灰心喪意了,只有母親還一如既往地鼓勵她。古有孟母三遷,如今詹青雲的母親為了能給女兒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也帶著女兒輾轉各地,換了五六所學校。
好在詹青雲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也沒有辜負自己的努力,高考那年她以全省前五名的好成績贏得了中國最高學府之一的北京大學拋來的橄欖枝。面對北大學費全免的優厚待遇,詹青雲不為所動,因為她心裡有了一個自己覺得更合適的選擇,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作為世界級的頂尖學府自然令無數人嚮往,但與之對應的求學費用也高昂得令咂舌。面對這筆開支帶來的壓力,詹青雲沒有退縮,她的父母也很尊重她的決定,於是詹青雲貸款100萬去了哈佛讀書。
這裡的貸款是指美國私立大學的一種獎學金制度,為確保部分家境不富裕的學生完成學業,優秀畢業生完成學業後可根據能力償還在校期間拿下的獎學金。而詹青雲在校時拿下了十幾萬美元的獎學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百萬貸款。
詹青雲在哈佛留學期間,學習依舊刻苦,每門課都拿到了優異的成績,此外邏輯縝密的她還十分擅長辯論。2014年,她獲得了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的冠軍,4年後更是代表哈佛耶魯大學聯隊一舉奪得2018年華語辯論世界盃的總冠軍。
年輕的朋友們認識詹青雲可能更多的是因為《奇葩說》,她在節目中從容自信的表現的確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詹青雲也本是個平凡的女孩,她今天所擁有的成績都是用前十幾年付出的汗水換來的。
如今從哈佛畢業的詹青雲成為了一名律師,她常常為農民工們代理維權的案子,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幫助這些淳樸卻弱勢的人。她曾在《奇葩說》中問道:「那些為自己的熱愛放棄拿更多錢的人,難道不值得鼓勵嗎?」其實她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堅持自己所熱愛的,堅持努力奮鬥,所以她不論在哪裡都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