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雷神和火神都是誰?《易經》中雷火交加又是什麼意思?

2020-12-09 馮記嘉麗

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底蘊的大國,我們從來不缺少歷史和神話。就比如說大家都經常會聽說的雷神和火神,不過因為中國神話體系龐大,大致有四個分支:上古神話體系、民間信仰神話體系、道教神話體系、佛教神話體系。

所以一說雷神和火神都知道,但是到底指的是哪位神仙,我們卻是不知道誰的。而且在「群經之首」——《易經》中,也有「雷火交加」一說,這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我們就帶著這兩個問題來看一下。

我們先來看一下雷神和火神。

雷神

雷神之怒,雷神的雷破壞力極強,惡魔若把他惹怒了,一道雷將他們全劈死。

雷神,神話中負責打雷的神,也能驅鬼等。提起雷神,大家最熟悉的是《封神演義》裡的雷震子了。

他是雷神,但只是小說裡的。

其他還有《山海經》裡的雷神,形象非常的特異,「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

神話體系裡的雷神,也有很多位,道教神話體系裡的也雷部諸神都是雷神,所以這個雷神具體指誰,還是看大家自己的意見。

火神

我國古代傳說中與「火」有關的「大神」有三個:遠古時期的燧人氏;炎帝;古代掌火之官祝融。

傳說燧人氏最早發明鑽木取火,使人們告別了菇毛飲血的原始生活,被後世奉為「火祖」。

炎帝就是嘗百草的中國醫藥之祖神農氏,他也是「三皇」之一,為「地皇」。傳說神農氏「作火」,發明了火種的保留和使用方法,史稱「以火德王天下」,被後世奉為「炎帝」。

祝融,又名重黎。在《山海經》中,祝融的形象是「獸面人身,乘兩龍」,為掌火之官。帝嚳高辛氏時,重黎為「火正」。因重黎掌火有功,「能光融天下」,造福於民,帝嚳又命其名為「祝融」,後世遂奉祝融為「火神」。

而後世公認的「火神」,主要是炎帝和祝融。《呂氏春秋·孟夏記》云:「孟夏之月:......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即奉司夏之神炎帝為「火帝」,奉祝融為「火神」。

《易經》中「雷火交加」的含義

「火神」和「雷神」均為傳說中能克制病魔、瘟疫的「大神」。《易經》中火為離卦,雷為震卦,而離卦和震卦又組成噬嗑卦,這也就是所謂的「雷火交加」。

火和雷,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有著深刻的含義。兩者在八卦中,都有克制邪惡的意思。用雷火之威排除萬難,建立和保持秩序的穩定,阻止禍患罪惡的蔓延,是寓意很好的。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清楚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了吧,其實易經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典籍。

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這位老人,就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易經》。

在遠古知識匱乏的年代,周易就相當於今天的「百度知道」,自古以來,無數人受到周易的啟發改變命運......

但是很多人覺得《周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易經》,他使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難懂的古文用白話告訴你,把深奧的原理一一圖解給你看,從起卦到講解,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例子,讓你即使讀不懂文言文,也能了解易經所說的知識。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厚厚的一大摞書,講述了易經全文原文、譯文與給後人的啟示。每天睡前讀一讀,豐富自己的閱歷,增加自己的人生感悟,何樂而不為?

這本圖解易經,才45元錢,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雷神和火神是什麼來歷?《易經》中雷火交加是什麼寓意?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用「火神山、雷神山」來命名,有沒有什麼講究。這個肯定是要有講究的了,中國傳統,大事小情都要看個日子,而這次並沒有向以往一樣按照地理位置去命名,而是選了兩個「神」去命名,肯定不是隨便取的。我們先來看一下雷神和火神。
  • 為什麼要叫雷神山和火神山?《易經》中雷火交加是什麼寓意?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用「火神山、雷神山」來命名,有沒有什麼講究。這個肯定是要有講究的了,中國傳統,大事小情都要看個日子,而這次並沒有向以往一樣按照地理位置去命名,而是選了兩個「神」去命名,肯定不是隨便取的。我們先來看一下雷神和火神。
  • 關於火神雷神的上古傳說,比祝融還要早
    可關於「火」「雷」兩神來自大洪山原石部落的故事,還鮮為人知。 原石部落位於隨州大洪山東部,山體為當年大洪山火山爆發時火巖漿形成。傳說是太上老君下界滅火撒出的石金剛丹練就了漫山的奇石。這些石胎在火劫中接受過火的洗禮,獲得了大地靈氣,都附魂帶魄。怪石潛心修煉,很多最終得道。細數不下一百,所以原石部落實為「百神故裡」。
  • 中日節氣風物誌︱火神雷神驅瘟神
    34000平方米、1000張床位,火神山醫院10天建成;79900平方米、1600張床位,雷神山醫院15天投入使用。爭分奪秒的中國速度令世界驚嘆!伴隨著兩座醫院的快速建成並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上發揮出重要作用,火神、雷神的神話形象也被人熱議。殊不知,在中國和日本都有火神、雷神以及瘟神的神話傳說。今天我就來聊聊他們的故事。
  • 天天說雷神山火神山,可道教的雷神火神,你真的知道嗎?
    在武漢,為了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短短數天內便修建了雷神山和火神山兩座特殊醫院,讓全世界再次見證了「基建狂魔」的「中國速度」。同時,這兩座醫院也因命名傳統,寓意深遠,而引起大家的關注和猜測,其中,雷神、火神為道教神明,在神話故事中常常出現,均有除瘟止疫,破除災障之能。
  • 火神山、雷神山名字由來:火神之熾,雷神之怒,一起了解下這兩位大神
    雷神和火神,都是神仙,但仙階不高,傳說可以趕走瘟神。 雷神的生日是正月二十八,雖然還沒到,但大家印象中祭祀雷神的活動也不多;火神的生日是四月初八,除去四川地區在那一天有隆重的祭祀儀式外,其他地區極少,山東南部地區正月初七祭祀火神,可也只是山東南部地區,其他地區祭祀的也少。 隨著科技的發達,大家對火神、雷神等神仙的祭祀也越來越少,對這兩位仙階不高的神仙祭祀的活動也不多。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命名有什麼寓意
    人們注意到,火神山醫院位於武漢的蔡甸區,雷神山醫院位於武漢的江夏區,這兩個地方都沒有聽說過有這麼兩座山。火神山醫院筆者認為,為應對疫情而建立的這兩所應急醫院以「雷」和「火」命名,顯然是有深刻寓意的,它蘊涵著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和易經八卦的易學文化。
  • 火神斬疫,雷神降魔
    安踏在該配色上可謂是下足了功夫,從鞋盒的外觀馬上就讓人耳目一新,心中不覺感到了深深的敬意,鞋盒中間是海沃德的個人專屬logo,兩邊則配上了「火神斬疫,雷神降魔」的中文字體,字體兩旁是火神、雷神的兩尊畫像,靈感取自於「百毒不侵、誅邪莫近」的作者。GH1之前發布的配色採用的是抽屜式鞋盒,明顯多了很多高級感和儀式感。
  • 中國神話文化新演繹,品味捨得雷神火神套裝正式開售
    8月8日,以不凡,敬非凡——品味捨得中國神話人物套裝之雷神火神限量開售,限量8萬盒,在「捨得玩酒」(微信小程序)線上平臺獨家出售。這款高顏值,深內涵,以現代藝術解構中國神話傳說的產品,一經發售,便引發了大量消費者的情感共鳴。
  • 火神雷神,周易八卦風水五行,這些你需要知道!
    現在國內的病情基本趨於穩定,在那些病毒肆虐的日子中,有太多的瞬間令人感動,最美的逆行,孩子的眼淚,最美麗的短髮……當然在心中還有對對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好奇,這名字是根據地域名起的嗎?是根據山的名字起的嗎?
  • 為什麼取名火神山和雷神山?命名背後的文化寓意,雷火消金。
    1月26日,武漢市防疫指揮部舉行調度會決定,將再建一所擁有1300張病床的雷神山醫院。這兩所醫院的名稱格外的霸氣響亮,那麼背後又有著什麼內涵和寓意呢? 湖北乃古楚之地,在楚文化傳說中,楚國人被認為是火神祝融的後代。人的肺部五行屬金,火克金。而荼毒人類肺部的新型冠狀病毒懼怕高溫,火神正好能驅瘟神,於是「火神山」之名應運而生。
  • 雷神山也要來了!十天十夜,基建狂魔如何創造「火雷速度」
    狂飆的10天10夜,在江城的平地之上建出兩所醫院約2300張床位——這一次我們叫它「火雷速度」。(火神山建成之前和交付之後的衛星對比)(雷神山醫院動工前後的對比)全世界又一次被「基建狂魔」震驚了,沒有誰能不再次為這個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感到驚嘆。英國網友自嘲,在英國光決定建不建就得7年。
  • 關於火神祝融的五個傳說
  • 《易經》中「四象」說的是什麼?
    在許多的玄幻小說和武俠小說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四象陣法」之類的描述,把他們講的是神乎其神,威力巨大。這讓一般不了解「四象」真正內涵的人,對他充滿了想像,覺得他既神秘又神通廣大,似乎是除了陰陽之外最讓人有無限想像可能的一種力量。那麼《易經》的「四象」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易經中的利見大人是什麼意思?
    易經有這樣一句話,利見大人。這四個字每個字都很簡單,每個字大家都認識。連起來大家也知道什麼意思。但是還是會莫名其妙,還是有很多問題。第一,是「利見」還是「利現」?第二,這個「大人」是誰?五行中的金也表示秋天,秋天也是肅殺,肅降的季節,古時候很多死刑犯都會安排在秋後處斬。也就是說,利同時代表了鋒利和收穫。易經中的元亨利貞實際上和說春夏秋冬的意思差不多。在前面的章節中有專門的論述。那麼在這裡,利就是用它的本意,【利於】。
  • 《易經》中的「易」是什麼意思?和時間有什麼關係?
    但是對於《易經》而言,時間是生活的時間,它並不將其作為外在存在而加以思考。它將宇宙世界理解為一個隨著天地萬物的變化不斷流變,不斷循環的一個過程,周而復始,亙古常新,日新盛德,生生謂易。時間於《易經》而言,是創造性的,每一個交都處在陰陽轉換『代表性的說法有以下幾種:、從「易」字本意考察,一說伏養畫八卦,或「遠取諸物」,或「近取諸身」,「易」是晰踢或飛鳥的形象;、以「易」為日月,取陰陽之象。
  • 言說歷史|神話傳說中,取火技術到底是誰最先發明的?
    後來經過長時間的和大自然的接觸,當他們外出打獵,經過剛剛發生過大火的樹林時,偶然發現裡面有許多被燒死的野獸,香味撲鼻,於是就嘗試著吃這些熟肉,發現比生吃要美味得多。從此人們從懼怕火,變得逐漸喜愛火,崇敬火。火雖然也容易引發災害,但比經常泛濫、會淹死人的江河湖海,顯得要可親多了。因此上古神話中,火神往往代表著正義,而水神經常是邪惡的化身。
  • 五行神仙中,除了水神共工火神祝融,很少有人知道另外三神是誰
    在上古神話中,金木水火土五行有五位神仙,很多人只聽說過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卻很少有人知道另外的三位神仙是誰。祝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火神,他生於炎帝部族,是炎帝的火師,本名為重黎,以火施法,稱號為赤帝。《山海經》中記載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誓不兩立,共工駕馭著海洋,祝融則是騎著一條火龍。水神所到之處就是江河泛濫,火神所到之處也是一切化為灰燼。最後,火神祝融把共工操縱的水都燒乾了,共工敗下陣來,一頭撞向了不周山,撞倒了撐天柱,使天上出現了一個窟窿。幸好後來有女媧補天,才拯救了天下蒼生。除了水神和火神,還有一位金神,也就是傳說中的秋神,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