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輔助幹員「月禾」,她在外形上已經給了我們非常明顯的暗示:鹿。同時,她背後出現的兩匹鹿的虛影,更是完全確認了這一點,如下圖所示:
一、鹿:
從立繪中可以清晰地發現:月禾頭頂的鹿角,是她的個人標誌,非常重要。因此我們進一步觀察了這對鹿角的特徵,可以概括成以下幾點:頭頂的鹿角非常粗大,且是實角,角上展開了四至五個杈(左鹿的虛影的角是四杈,月禾本人和右鹿的角是五杈)。根據以上特徵,逐一排除「鹿科」下屬的所有鹿的種類,觀察它們的角。
因為角要足夠大,所以直接可以排除鹿角短小的麂亞科(Muntiacinae)、以及無角的獐亞科(Cervinae)。如果月禾是以現實的鹿為原型,符合她要求的包括以下:麋鹿、白臀鹿、梅花鹿、水鹿、馴鹿、白尾鹿。
但是各有各的問題,麋鹿又名「四不像」,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驢。而觀察一下月禾立繪中的鹿蹄,顯然不是牛蹄的外形。白臀鹿的角一般分為6杈,最多8個杈。臀部有大面積的黃白色斑,主要分布於中國東北、內蒙古及西北等省區。梅花鹿的角一般分為4杈......等等等等,都有一些不符合的點。
二、疑點:
在仔細比對的過程中,發現了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第一是月禾「東國」的身份。《明日方舟》中的東國對標的地域是日本地區,以上的所有鹿基本都分布於中國和其他地區,都不是日本境內,不符合要求。
第二個是核心疑惑點:雌鹿大都是沒有角的,更別提巨角了。月禾在遊戲中設定為了女性角色,與巨角本身相悖。巨大的鹿角是雄鹿的性別特徵,也是其求偶弦耀時最大的資本。大家或許都看過《動物世界》中雄鹿鬥角的場面,鹿角正是公鹿間進行競爭、或者抵禦外敵時的最強武器。在全球的鹿科動物約有40多種,基本都只是雄性有角(唯馴鹿兩性均有角,獐均無角)。
但這不是全部情況。如上圖所示,部分雌鹿也是有角的,但基本都是非常短小。根據原野生動物園技術總工徐麟木教授的解釋:當母鹿由於長期處於某種環境內,導致心理上壓力以及身體上的病變,再導致內分泌失調,產生的雄性激素多於雌性激素,最終長出角是正常現象。但無一例外,都是短小的小角。
基於以上兩點原因,我們可以基本確定:月禾的原型並不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鹿。沒有哪一種日本雌鹿是有這樣雄壯的角的。因此我們把「鹿角」這一元素單獨剝離出來看:鹿角分叉越多,代表她年齡越大。角分五杈的月禾,實際年齡應該不小。
結合這些因素,接下來我們也看向了幻想種的鹿,手頭已有的素材是:幻想種、鹿、日本傳說、巨大的角。
三、其他元素考據:
在考據幻想種鹿的原型前,我們進一步挖掘月禾身上的資料素材,可以發現她的一些其他特徵,第一個是:頭頂的日/月輪。這個元素在她的立繪中有,在一技能演示動畫中則更為顯眼,如下圖所示:
而月禾二技能的動畫演示中也同樣透露著信息:她的背後幻化出了一顆神樹的影子。這是極其關鍵的信息。
至此,我們又多了兩個額外的信息,月禾的信息匯總後如下:她是日本傳說中的,與神樹有關的神鹿。搜一下這個,結論也很明顯了。
四、春日曼荼羅神鹿:
月禾的真正原型是:春日曼荼羅神鹿(感謝汽車領域科普博主的想法提供,微博ID:pupu炮炮炮炮)她出自日本的一種垂跡美術:春日鹿曼荼羅,還可以再頭頂的日輪中發現佛教文化的身影,如下圖所示:
圖中所畫內容為「神鹿背負襏鏡」,稱為春日鹿曼荼羅,現為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藏。再日本鎌倉時代至足利時代期間,此種春日曼荼羅圖繪非常盛行。 它是日本垂跡美術的一種。本地垂跡思想甚為普及。受此風影響,當時亦流行融合佛畫與大和畫之繪畫,春日曼荼羅即為此種產物之一。
在諸佛之下,則是我們的主角月禾,春日曼荼羅神鹿。她的背上馱著一顆神樹,五個分叉分別承載一座佛像,分別為:釋迦、藥師、十一面、文殊、地藏,乃春日神社之祭神四所與若宮五社之本地佛。她亭亭玉立,頭頂的犄角美麗得像是兩顆珊瑚樹。纖秀挺立的四肢立於祥雲之上,代表著她的神性與佛性。
了解到這些以後,我們再觀察月禾的立繪,一些本來的疑點也都迎刃而解了,比方說她精二立繪右下角的「五叉」形狀:這象徵著春日曼荼羅神鹿的角分五叉,也代表著背駝神樹上的五座佛像。同時,在日本,鹿在很多時候就與佛教相關聯,是佛教的象徵。
在佛經中有記載,在釋迦佛轉世時,他曾化身為鹿王。為了保護他的鹿群,他將自己獻身給了國王,以求赦免。國王被他的行為所感動,特意建立了公園來紀念他。佛光普照,小鬼無所遁形,這可能也是為何月禾具有「反隱」的能力。至此,所有的點都合上了:幻想種、鹿、日本傳說、巨大的角、日/月輪、神樹、佛教、反隱的解釋,全部符合。
這裡是「奇形怪狀研究所」,專注於明日方舟、崩壞3的深度遊戲攻略。如果文章對你有用,就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