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了三篇關於末端學校的帖子,如果第一次看本帖,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帖子,就是最近一個禮拜內發的。沒有想到又要寫一個後續帖子,因為前三個帖子有太多的留言,加起來一千五左右的留言了,並且都是比較動情的長留言,所以我需要寫一個帖子,算是對網友困惑的統一解釋,也是對各位網友支持或者質疑我的一個回應。
現在高考出成績,很多高分的神奇少年在 網上炫耀分數,當然也是值得慶賀的一件事。至於出了狀元的名校更是不遺餘力的宣傳,名校也一定要宣傳學校的成績。例如一本率百分之五十以上,本科率將近百分之百。
名校的本科錄取率百分之百意味著什麼?
很多人說我胡扯,我所說的末端學校壓根不存在。算一個簡單的數學題就可以了,各位能夠證明我這個數學題是錯誤的,那麼就可以說我胡扯。大家想沒有想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數學題,就是名校的本科錄取率百分之百意味著什麼?全國本科的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說那些百分之百本科率的學校的學生,需要一個落榜生和他對應才能產生一個百分之五十的錄取率。因為名校的人數比較多,成績差的學校人數少,因此,一個百分之百錄取率的名校,一定要對應幾個甚至十幾個幾乎一個學生都考不上的末端學校。只有這樣,這個數學題才成立,左右兩邊才能相等。我這還沒有把城鄉差異和省份差異考慮進去,也就是說一些地方這種末端學校的現象更嚴重。
大家對名校的關注足夠多了,網絡上的媒體和自媒體都在關注,甚至有可以賣票參觀。但是大家知道這些幾乎一個本科都考不上的末端學校是什麼樣的嗎?這些幾乎一個本科都考不上的學校的學生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是媒體的邊緣話題,沒有人願意說他們,也沒有人關注他們,我說像沒有花香沒有樹高的野草,一個網友留言說:我就是這樣學校出來的,我們連野草都不如,我們是荊棘,別人是玫瑰,因為別人會理直氣壯鄙夷我們,怪不得你們不招人喜歡,你們身上有刺,我們努力就能開出美麗的花朵。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無論怎麼努力就是刺,你們就能開出來花朵。
其實第一個帖子我沒有把全校第三高考88分當一回事,本來我是舉例子,第二個帖子因為第一個帖子網友對這件事很炸才當作標題。我的一個學生就出自於這樣的學校,他是全校的第一名,在讀了少數民族預科的情況下,考入了本科,他們高中已經十多年沒有本科生了,他們學校的第三名,就是文中所說,高考88分。各位網友可以看前面的帖子,我介紹了一些這樣末端學校的情況。
很多網友很容易問一個問題,也是網友最納悶的一件事,這樣的學校為什麼有人上?既然讀大學無望,家長為什麼不讓孩子上中專或者技校,學一個手藝或者技術不是很好嗎?這個道理大家覺得非常合理,非常理性,但是提出來這個問題的網友想沒有想過,你的這個看法,很難想到嗎?你能想到,這些學生的家長就想不到嗎?那麼家長為什麼不那麼做呢?當然是兩者相害取其輕,去這樣的學校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去技校或者中專更不好!給大家提醒一下,生活中也不要輕易質疑別人的選擇,有頭髮誰願意當禿子,都是無奈的選擇。
評價一個東西好還是不好,是需要比較的。雖然這個高中比重點高中比名校差很多,但是比絕大多數的中專和技校還是強很多的。我沒有說技校或者中專都不行,但是絕大多數的中專和技校真的還不如這樣的學校。不是學習成績更差,而是更容易學壞毛病。
並且提出來這個問題的網友有一個很大的誤會,上高中的目的不一定是要上大學。只不過你上高中的目的就是為了上大學。上這樣的高中考大學的機會微乎其微,這些家長心知肚明。這些家長選擇這所高中,最根本的考慮並不是奢求考大學,而是因為孩子年紀不大不小沒有地方去。去一個能夠讓孩子能夠長大的地方,有一個高中文憑,這才是這些家長選擇這所學校的主因。而很多人所關注的上大學上什麼大學壓根不是這些家長考慮的問題。
有的人說那不能去打工嗎?不行!因為初中畢業 年齡太小,出去社會太容易學壞,並且這樣的學生往往本來就有這樣那樣的很多問題,一旦放在社會上,很容易出問題。並且年齡太小,也幹不了什麼。有的人可能會說:在一個大學畢業生都不好找工作的時代,一個高中畢業證書有什麼用處?我只能說那是因為你的要求高,高中畢業證對於一些人來說已經算是奢求了,算是一個硬體條件了,你覺得無所謂,沒啥用,那是因為高中畢業證能夠帶來的工作或者發展機會你看不上。而沒有這個高中畢業證,連這些機會都是沒有的,雖然你可能看不上。高中畢業可以參軍,高中畢業去工廠流水線可以優先當組長。別質疑,這些都是有人羨慕的,並且是很羨慕的。並且這些高中生對初中生也是有碾壓的優勢。
這樣的學校為什麼不合併
很多人會疑問,這樣差的學校,還有必要存在嗎?合併了不就完事了嗎?提出這樣問題的,我只能說,你不夠了解中國的教育到底是怎麼回事。中國的教育現在最大的特點就是兩極分化。為什麼兩極分化?是因為兩極分化的的教育方式最容易出成績。幾乎所有的名校都是兩極分化的教育成果。無論國家出臺多少 文件,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最近一個南京發生了一件事,一個懂教育的校長,堅決不採用兩極分化出成績的方式,結果導致名校的成績不佳,家長去學校門口抗議。其實這個抗議非常諷刺,有人說這個是現實戰勝了理想,我說其實是劣幣驅逐良幣。兩極分化對教育不利,這個算是共識,但是名校的家長不可能接受考不上大學的高中教育,無論這個教育多麼科學多麼合理。
先說實踐,合併能夠解決問題嗎?當然不能!要是合併那麼簡單就解決了,國家早就合併解決了。合併以後會什麼樣子那?大概率只有一個結果,就是一個中等學校加上一個末端學校學校等於一個末端學校。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讓很多地方的人口減少,很多學校都進行了合併,我反正是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末端學校和一個中等學校經過合併變成了一個中等學校的例子,幾乎都是變成末端學校。
再說理論,我說一個大概,不能說得太詳細,因為那是幾萬字論文的工作量。中國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通過一套公平的方式進行篩選。中國的本科錄取率是百分之五十,本質就是從一百個人中選出來五十個人。所謂的名校就是要儘量多地把這五十個人,放在自己的學校。一旦這個邏輯成立,那麼就一定會有這樣的結果,就是註定還有五十個人,註定考不上大學。這些人註定也要湊在一起。因此,一個合併的學校並不能解決中國教育的兩極分化的方法,你無論怎麼合併都沒有什麼意義。
我在這裡給大家舉一個極端 的例子,一個縣,最後合併成只有一個所高中。但是照樣沒有用。因為這所學校按照成績進行分班。班級的學習成績差異極大,這些班級用不同的食堂和宿舍,配備不同的師資,有不同的要求,結果也就是用末端班級的形式代替了末端學校而已。實質問題什麼都不改變。
現在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的人說現在財富分配兩極分化現象嚴重,但是我認為更加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資源的兩極分化。因為教育資源的兩極分化意味著社會階層固化。
美國就是一個社會階層固化的典型代表,教育資源的兩極分化非常明顯。很可能美國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美國的一個社會學家寫了一本書叫《不平等的童年》,作者將美國的家庭分為兩類,一類是中產階級家庭;另外一類是工人階級家庭與貧困家庭。書中講述了中產階級的孩子和工人階級家庭與貧困家庭的孩子怎麼才能夠通過讀書實現大學夢,獲得人生的幸福,不同的家庭的孩子所需要的努力和方向完全不一樣。每個家庭都需要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不同的方法。尤其當家庭的收入有限,需要用很大的智慧解決自己教育資金不足的困難。
書中雖然寫的是美國,但是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在中國發生了,只是程度上有一定的差異。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越來越像這本書所描述的美國。現在中國的中產家庭和工人階級家庭與貧困家庭可以學習一下,怎麼培養自己的孩子,尤其是自我教育這方面,要搞清楚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最後,希望大家不要把關注都放在藍天白雲上,也看看青草和黑土。並且,要以寬和的心態看他們,以我的角度看,所謂的神童和這些考試炮灰比,絕大多數只是出生的家庭好而已,別的因素都不值得一提。
本人高校教師,教育類的話題,本人很願意和各位分享。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告知。本文原創,禁止任何形式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