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時候,有一部叫做《海豚灣》的紀錄片獲得了第8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應該不少人都看過。
這部片子記錄的是日本和歌山縣太田町當地的漁民捕殺海豚的活動。
太田町是一個只有3600名居民的小村鎮,也是日本最著名的「鯨魚鎮」,17世紀初太田町的漁民們發明了長矛捕鯨法,此後他們每年都要捕殺大量的寬吻海豚(屬於小型鯨類),幾百年來逐漸形成了一條巨大的捕海豚產業鏈。現在太田町是日本最重要的商業捕殺海豚的港口之一,小鎮上幾乎三分之一的居民都從事漁業。
每到捕海豚的時節,漁民們會開著漁船尋找海豚群,找到後把它們逼進海灣迫使它們擱淺。大批海豚擱淺在淺水灣裡之後就變成任人宰割的魚肉,漁民將它們開膛破肚,靜靜地等待它們死去。海豚的血染紅了整片淺水灣,場面非常血腥。
有一些海豚不會被當場殺死,而是被送到水族館或動物園關起來,生不如死。
寬吻海豚並非瀕危物種,但太田町漁民的捕殺行為還是受到了極大的非議,因為他們使用的方式太過殘忍。而且有些漁民有時候會藉機捕殺一些真的屬於瀕危物種的大型鯨類。
這部紀錄片播出之後,太田町就以海豚灣的名字聚焦在全世界的矚目之下,背負上罵名。
但其實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的人每年也在做和太田町漁民一樣的事情,而這個地方竟然是我們熟悉的童話王國丹麥。
丹麥有一塊海外自治領地法羅群島,位於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中間。法羅群島是巖石群島,那裡風景秀麗但土地貧瘠缺乏資源,島上居民只能以種植馬鈴薯和出海捕魚為生。
從16世紀開始,法羅群島的漁民就有了捕鯨的歷史,這項傳統保留至今,並且被當地人當做是每年最重要的慶典活動之一。
法羅群島的漁民們採用和太田町類似的方法捕殺長肢領航鯨和一角鯨。每到捕鯨的時節來臨,這裡的場面比起海豚灣來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放眼望去海水都是鮮紅的,每一頭鯨魚都從頭背部割開,漁民們用鉤子拉著它們上岸。
鯨魚體積龐大,被切斷脊椎後並不會立刻死亡,這個漫長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雖然法羅群島和太田町的漁民都聲稱他們努力讓鯨魚在30秒之內死去,但事實上許多鯨魚被拖上岸的時候還是活著的。
這樣殘酷的大屠殺行為,法羅群島上的居民卻把它當做每年最重要的慶典,無論男女老少都會參加。
甚至還有說法稱這是一種他們獨有的成人儀式。雖然這種說法並無根據,但那裡的孩子們的雙手確實沾上了鮮血。
長肢領航鯨和寬吻海豚一樣,都不屬於瀕危物種,這也是為什麼法羅群島的捕鯨活動至今沒有被禁止的原因。但在歐洲這種連家禽屠宰場都必須講究人道主義宰殺的環境下,法羅群島這樣的捕鯨方式實在是太殘忍了。
前面我們提到了法羅群島是丹麥的海外自治領地,他們的捕鯨行為並不是國家主導的,但丹麥政府對此是默許的。這使得大批反對者對丹麥政府抱有不滿,曾經有人把丹麥著名的小美人魚像潑上紅油漆以示抗議。
距離2010年的那部紀錄片已經過去了7年,海豚灣的悲劇還在上演。僅僅靠一部片子是無法摧毀別人幾百年的傳統和經濟模式的。
但我們還是希望這種傳統和經濟模式終會有停止的那一天。
Ref: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5063523/Gruesome-pictures-slaughter-whales-dolphins.html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轉自新歐洲(ID:xineu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