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公益年會︱喬衛:華僑華人在公益慈善事業中發揮著獨特作用

2021-01-11 公益時報

2020年12月23日,2020中國公益年會在京舉行。為了全面展示2020年公益事業的發展圖景,探討第三次分配下的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之路,年會邀請來自企業、基金會、行業組織、高校等不同機構的公益踐行者、觀察者,分享和探討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公眾等不同主體在公益事業中的行為和價值。

中國僑聯原副主席、中國僑聯顧問、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喬衛以「華僑華人在公益慈善事業中發揮著獨特作用」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以下是他的演講內容:

談到中國的公益慈善事業,華僑華人一定是繞不開的一個重要群體。多年來,我一直堅持這樣一個觀點:華僑華人是近現代以來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引領者;是當代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生力軍;也是當今世界公益慈善事業的貢獻者。

一、華僑華人是近現代以來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引領者

「華僑」是一個歷史範疇的概念,而非政治範疇的概念。中國人移民海外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代;唐代起,中國人移民海外漸成規模;到了清代中後期,華僑華人就在僑鄉大舉興辦慈善事業,有力推動了僑鄉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大凡故鄉的文化教育、衛生醫療、災害賑濟及各種慈善事業,華僑華人無不關心濟助、熱心參與、慷慨解囊。他們賑災、修橋、鋪路、辦學堂、建善堂、開辦機械加工廠、修築鐵路等等,不一而足,湧現出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知名的慈善家(善人)。現在遍布廣東、福建等僑鄉的學校、醫院、敬老院、文化設施和橋梁、公路、水利等基礎設施,不少都是來自海外華僑的捐贈。

不過,我之所以稱華僑華人為中國近現代公益慈善事業的引領者,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公益慈善事業在時間上的開拓者,而是因為他們是公益慈善事業在理念上的先行實踐者。

從整體上講,除非重大災害的救濟,他們一般並不採用中國歷史上大善人們普遍開展的「舍粥」這類濟困活動,而是更多地去關注故鄉發展的內生動力,關注扶危濟困的可持續性。同時,他們還引進了一些現代的公益慈善理念,他們建立的善堂,往往更具備現代公益組織的基本特徵。儘管當時的朝廷在鼓勵華僑廣施善行的同時,也對他們有所戒備與防範,但是,華僑開展公益的熱情依然持續高漲,公益的規模不斷擴大。身處海外,卻依然情系桑梓、心懷故裡,這就是赤子情懷。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汕頭考察時指出的,「華僑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愛國、愛鄉、愛自己的家人。這就是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人的精神、中國心」。

二、華僑華人是當代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生力軍

相信大家對這個觀點都有共識。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40年以來,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向國內公益事業的捐贈已累計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今天,我只想通過兩個親身經歷的事例,來說明這支生力軍特殊的內在動力。

一是捐建「水立方」。大家都知道,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不同於其它奧運場館,它是由全球海外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捐款修建的,是北京奧運會唯一一個由民間捐資建造的場館。我是這個項目的「第一責任人、方案策劃人、工作協調人」,每一分錢都要過我的手,每一筆捐款我都歷歷在目。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籌備過程,恰逢中國在世界發展格局中快速崛起的過程,海內外中華兒女對於辦好北京奧運會的期待,絕對不僅僅是對一場體育盛會的期待,而是一種對民族富強昌盛的期待。

在募集「水立方」建設資金的過程中,我去過不少國家,拜會了幾乎所有的世界頂級大華商和全球著名華僑華人社團領袖,也接觸了最普通的華人華僑捐贈者:秘書、司機、學生、餐廳服務員……每一位捐助者都把向「水立方」捐款,看成是參與祖(籍)國籌辦奧運會的難得機會,看成是支持祖(籍)國發展的心意表達。最終,「水立方」共收到來自107個國家和地區的35萬餘名港澳臺同胞及海外僑胞的捐款,總金額超過9.4億元人民幣。一座凝聚著海內外中華兒女愛心、孝心、兒女心、愛國心的標誌性奧運場館拔地而起。每一筆捐款,背後都是一個生動的感人故事,都是一顆永不泯滅的赤子之心,每每回想,都令我感動!

二是我們大家共同經歷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大家應該聽說過這樣一段話:「全球抗疫,中國打上半場,外國打下半場,華僑華人打全場。」的確,這就是廣大華僑華人抗疫的真實寫照。國內疫情暴發初期,防疫物資緊缺,廣大華僑華人踴躍捐款捐物,僅我基金會就收到捐款累計折合超過2.7億元人民幣,捐贈者覆蓋六大洲。為了採購到防護用品和醫療器械,他們全球掃貨,既有滿街搜羅,也有重金購買。國際運輸不暢,他們便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把防疫物資運送回國。有的甚至採用螞蟻搬家的方式,先將物資集中到機場,再委託來華人員以隨身行李的方式「人肉護送」。「史上最長行李託運單」「最美帶貨人」「口罩航班」……一系列感人事跡令人動容。

當國際疫情蔓延,廣大華僑華人又立即行動,投身當地抗疫。許多國外民眾在自家門外的信報箱內驚喜地發現了華僑華人鄰居投放的口罩和精心編譯的防疫小貼士;許多國外醫院、學校、警察局、養老院陸續收到了華僑華人捐贈的防疫物資;許多國家的僑團主動請纓,幫助當地政府與中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對接……華僑華人力挺住在國的用心用情,一如當初他們支援祖(籍)國的盡心盡力。他們不僅為住在國抗疫作出了貢獻,也將中華民族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傳遞到住在國民眾的心裡,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讓世界再次領略到了中華兒女的大愛與擔當。

三、華僑華人是當今世界公益慈善事業的貢獻者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當華僑華人擁有了一定的實力,他們便會將目光投射回自己的故鄉,關注故鄉和故鄉人民的發展。通常,我們似乎傾向於去強調他們將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美德施於故裡,但實際上,他們也一直致力於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播撒向住在國。

大致也是從清代中後期開始,主要在一些東南亞國家,一大批成功的華僑企業家在當地開始開展公益慈善活動,許多人成為了當地的大慈善家,很多公益慈善項目和公益慈善組織一直延續發展至今。這不僅僅使他們更平安地融入了當地社會,獲得了較高的社會美譽度,也使當地人對中國人的友好善良有了真切的感知。過去,我們對於華僑華人在住在國的公益慈善活動關注不多,沒有給予應有的評價。但是,現在看來,「華僑華人是當今世界公益慈善事業的貢獻者」這一點,對中國具有特別的意義。這是中國友好的一種溫柔表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體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獨特力量。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生歷史性交匯,中國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儘管國際形勢變幻莫測,人類前途命運充滿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但是,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合作共贏的普遍訴求沒有變,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的必然要求沒有變。中國的未來發展,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然以廣泛、深入、持久的國際合作為前提。與世界同行,與時代同步,這是我們早就告知天下的政治宣言,也是中華民族不可改變的神聖意志。

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不僅僅要加強高層交往和政策溝通,要推動經濟文化層面的交流,更需要的是民心相通,這是中外友好的強大社會基礎。而推動民心相通的一條有效途徑,就是開展真正惠及民眾的、具有實際效果的公益慈善活動。從這個角度上講,華僑華人是連接中國人民美好夢想與世界人民美好夢想的橋梁與使者。

華僑華人生活在當地,熟悉住在國人民需要什麼、反對什麼、警惕什麼,懂得什麼事情最有效果、最受歡迎、最切實際,知道開展什麼樣的公益慈善活動可以避免引發猜疑和政治化,這是華僑華人的獨特作用,從前所述的「抗擊疫情下半場」中華僑華人的作為就可以看出。

進入新時代,充分認識華僑華人這個在公益慈善事業中的獨特作用,強化政策引導,建立和完善支持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們要積極正面評價華僑華人在世界公益慈善事業中做出的重要貢獻。畢竟,「華僑是嫁出去的女兒」,他們在外幸福生活、平安發展,是「娘家人」最大的惦念。

我們要鼓勵和引導華僑華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更好融入和回饋當地社會」的重要要求,多做民心相通的公益慈善事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道義、傳播中國形象。

我期待,未來,在公益慈善領域,華僑華人的人文精神更加閃耀,華僑華人的價值貢獻更加顯著,華僑華人的獨特作用更加突出!

值班編輯:於俊如 責任編輯:張雪弢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公益年會在京舉行,共議「社會公益的綻放時代」
    但現實中,一些財富的獲得者卻在履行社會責任中產生疑惑和矛盾,其財富與責任錯配。 中共中央在關於「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提出,要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
  • 2020中國公益年會在京舉行,偉東集團董事長王端瑞榮獲「中國公益...
    12月23日,2020中國公益年會在京舉行。年會以「社會公益的綻放時代」為主題,由《公益時報》社主辦,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原副書記陳存根,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理事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中國僑聯原副主席、中國僑聯顧問、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喬衛,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公益時報》社社長劉京,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何建民等出席本次年會。偉東集團董事長王端瑞作為獲獎嘉賓出席年會並做了主旨演講。
  • ...公益年會在京舉行,偉東集團董事長王端瑞榮獲「中國公益人物」
    12月23日,2020中國公益年會在京舉行。年會以「社會公益的綻放時代」為主題,由《公益時報》社主辦,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原副書記陳存根,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理事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中國僑聯原副主席、中國僑聯顧問、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喬衛,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公益時報》社社長劉京,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何建民等出席本次年會。偉東集團董事長王端瑞作為獲獎嘉賓出席年會並做了主旨演講。
  • 2020中國公益年會︱劉旻昊:教育+科技是人人可參與的公益
    2020中國公益年會︱劉旻昊:教育+科技是人人可參與的公益 2021-01-03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中國公益年會︱輕鬆集團首席戰略官王政:匯聚微小力量,讓公益...
    2020年12月23日,2020中國公益年會在京舉行。為了全面展示2020年公益事業的發展圖景,探討第三次分配下的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之路,年會邀請來自企業、基金會、行業組織、高校等不同機構的公益踐行者、觀察者,分享和探討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公眾等不同主體在公益事業中的行為和價值。
  • 2020中國公益年會議程來了,邀您共赴「社會公益的綻放時代」!
    年會將以「社會公益的綻放時代」為主題,邀請來自政府、企業、基金會、行業組織、高校等不同機構的公益踐行者、觀察者,共同回顧2020年中國公益走過的非凡歷程,探討第三次分配下的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之路。現場還將致敬對2020年度公益事業發展作出特別貢獻的機構,對年度公益人物、企業進行表彰。
  • 輕鬆集團、泰康保險集團、騰訊榮獲2020中國公益年會公益事業特別...
    (原標題:輕鬆集團、泰康保險集團、騰訊榮獲2020中國公益年會公益事業特別貢獻獎)
  • 太陽雨集團獲評中國公益年會「2020年度中國公益企業」
    12月23日,由《公益時報》社主辦的第四屆(2020)中國公益年會在北京舉行。來自政府、企業、基金會、行業組織、高校等不同機構的公益踐行者、觀察者共同出席本次會議。太陽雨集團受邀參加此次公益年會並獲評「2020年度中國公益企業」。
  • 2020中國公益年會︱王政:匯聚微小力量,讓公益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
    2020年12月23日,2020中國公益年會在京舉行。為了全面展示2020年公益事業的發展圖景,探討第三次分配下的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之路,年會邀請來自企業、基金會、行業組織、高校等不同機構的公益踐行者、觀察者,分享和探討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公眾等不同主體在公益事業中的行為和價值。
  • 第十七屆(2020)中國慈善榜發布
    《2019中國慈善捐贈發展藍皮書》同期發布,對2019年度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進行了全景式的描述。此外,為了記錄2020年中國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同心戰疫的歷程,活動還發布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贈榜單。 在榜單發布的基礎上,主辦方對年度慈善家、慈善企業、基金會、慈善項目、慈善明星、公益研究報告、慈善榜樣等進行了表彰。
  • 區域公益生態建設研討會暨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20年會舉辦
    11月25日-26日,由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秘書處、山東省慈善總會、濱州市公益益慈善聯合會、山東省樂安慈孝公益基金會、山東省社會創新發展與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區域公益慈善生態建設研討會(山東)暨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20年會山東會場在山東博興順利舉辦。
  • 2020年甘肅省社區工作者考試:公益慈善事業法規與政策
    2020年甘肅省社區工作者考試:公益慈善事業法規與政策 2020年社區工作者招聘考試備考正在進行中,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備考社區工作者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社區工作者相關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參考查看學習
  • 2020中國慈善榜發布,大愛城控股榮獲「中國十大慈善企業」
    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政部原副部長、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宮蒲光,中國僑聯顧問、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喬衛,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公益時報》社社長劉京,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何建民等見證了榜單發布。
  • 2020中國公益年會12月23日舉行,2020年度公益企業即將揭曉!
    轉眼間,一年時光已近尾聲,對於中國社會公益事業而言,即將過去的2020年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在創新社會治理與第三次分配的大潮中,公益事業的重要作用被一次次證明。
  • 希臘華人華僑福建聯合總會舉行2020年新春年會
    來源:海外網據中希時報消息,1月1日,希臘華人華僑福建聯合總會在雅典舉行2020年新春年會。會員及家屬歡聚一堂,共賀元旦佳節。中國駐希臘大使館參贊丁永華、領事部主任趙忠陽以及中資企業代表、希臘僑商代表等二百多人歡聚一堂,同慶新年,氣氛熱烈又溫馨。希臘華人華僑聯合總會會長陳鋒致詞希臘華人華僑福建聯合總會會長陳鋒作新年賀詞。
  • 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善行團公益基金」志願者車隊滿載捐贈物資...
    3月2日晚,42名善行團志願者駕駛滿載上百噸捐贈物資的24輛重型卡車抵達武漢,這已是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善行團公益基金」海內外志願者捐贈第三批防疫物資。今天,42名志願者將爭分奪秒,按照當地防疫指揮部統一部署,在湖北省僑聯支持協助下,盡全力完成上百噸救援物資的交接與分發工作。
  • 藝博教育創始人戴東老師榮獲2020年中國公益慈善十大影響力人物
    2020年12月22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中國國際公益慈善論壇組委會主辦的第14屆中國國際公益慈善論壇即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扶貧、抗擊疫情期間發揮重要作用的慈善力量」。  甘肅藝博教育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東老師受邀參加此次論壇,並獲得「2020年中國公益慈善十大影響力人物」,授予證書與獎盃。盧永鋒總經理代表戴東老師出席論壇並上臺領獎。會後,盧永鋒總經理接受了媒體採訪,向媒體介紹了甘肅藝博教育這14年來為慈善事業做出的貢獻及未來的發展。
  • 騰訊、鬥魚榮獲《公益時報》「2020中國公益企業」稱號
    近日,由國家民政部旗下《公益時報》社發起並主辦的年度公益盛典「2019中國公益年會」在北京舉行。騰訊、鬥魚等業內知名企業和機構,憑藉在抗疫救災、扶貧助農、關愛青少年等公益領域的卓越貢獻,榮獲「2020中國公益企業」稱號。
  • 胡仕波:慈善信託是打通普通人參與公益慈善的一條大路
    目前,胡仕波兼任「漢正家族辦公室」首席顧問、廣州市社會服務發展促進會·基金會與慈善信託專業委員會(籌)召集人,積極推動慈善信託在基金會中不斷開花結果。在他看來,「隨著公眾參與度日益提升,各種各樣的慈善公益業態相繼出現,只要大家的初心是好的,都是為了公益慈善事業,就能在中國形成慈善信託東風之下的新公益生態。」
  • 企業家為什麼做公益慈善事業?
    很多學員知道我一直在捐建希望小學、資助貧困孩子念書上學,因為我會去發動身邊的人,發動大家積極投入到公益慈善事業。在我的影響和帶動下,我的父母,我的同事,很多學員,他們也都加入了公益慈善事業,比如就在上個月,也就是11月底,由我父母捐建的慧宇愛華希望小學正式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