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遼寧省檔案館徵集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援鄂檔案進館儀式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舉行。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援鄂前方醫療隊124名醫護人員向遼寧省檔案館共捐贈32種62件記錄了遼寧援鄂抗疫一線歷程的珍貴檔案資料。遼寧省檔案館向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援鄂前方醫療隊頒發《遼寧省檔案館收藏證書》。
124名逆行天使
捐贈62件「實物檔案」
自2020年1月26日起,遼寧連續組派11批援鄂醫療隊,2054名白衣勇士果毅逆行、千裡馳援,日夜奮戰在疫情救治和防控第一線,圓滿完成遼寧援鄂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任務,展現出戰「疫」面前的遼寧擔當!援鄂醫療隊工作過程中產生的請戰書、日記、手稿、照片、音視頻等檔案資料是遼寧省疫情防控工作珍貴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面完整記錄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歷程,展示全省各界共同戰疫的場景,永久保存疫情防控的時代記憶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援鄂前方醫療隊124名醫護人員分四批馳援襄陽市棗陽中醫院、武漢中南醫院、雷神山醫院等抗疫一線。此次向省檔案館共捐贈「隊員籤名防護服」「遼寧省第十一批醫療隊隊旗」「雷神山醫院給醫療隊員的抗疫工作證明和紀念獎牌」「雷神山醫院隊服」「金元哲領隊手稿」「雷神山醫院通行卡」「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通行卡」「解除隔離證明」「工作照片」等32種62件檔案資料,是遼寧抗疫檔案全宗的有益補充,極具收藏價值。
遼寧省委辦公廳副主任、省檔案局局長田富祥在捐贈儀式上指出,廣大醫務工作者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最前線,守護家鄉,馳援湖北,為人民健康築起了堅不可摧的生命屏障。檔案部門有責任以檔案的形式將這段歷史永久保存,把這種精神傳承弘揚下去。
在徵集儀式上,遼寧省檔案館何素君館長代表向在抗擊新冠疫情阻擊戰中殊死拼搏的逆行英雄們致敬,感謝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援鄂前方醫療隊把檔案資料捐贈省檔案館。同時歡迎社會各界踴躍向省檔案館捐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檔案資料。
為雷神山醫院「開」了一扇窗
在62件實物資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帶有數十名援鄂醫療隊員籤名的雷神山醫院防護服。
這件防護服帽子位置上「張迎春」的名字非常顯眼。張迎春是中國醫大四院第四普通外科護士長,是該醫院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隊員,曾經和隊友們堅守武漢雷神山醫院C9病區。
張迎春發現,C9病區是整齊劃一的板房,一條幾乎望不到頭的走廊,分辨不出哪裡是門哪裡是窗。「全封閉式的負壓病房,安靜的點滴聲,長期隔離在此的患者不免會有孤獨感。」張迎春表示,為了讓環境變得多姿多彩,隊員們萌生了一個充滿陽光的念頭——為雷神山「開」一扇窗,一扇希望之窗、生命之窗、勝利之窗!
通過多方聯繫,醫療隊訂製了多幅風景畫,畫面有荷花盛開的武漢東湖、有白雲綠樹映襯的群山。
「雷神山,我要為你開一扇窗,讓久違的藍天白雲還有溫暖的陽光映入你的眼帘,灑滿你的臉龐;雷神山,我要為你開一扇窗,讓清新的空氣和櫻花的芬芳充滿你的胸膛,那是你的期盼與嚮往。」張迎春為風景畫配上了一首飽含暖意與關愛的詩歌。
隊員們把風景畫掛在病區的走廊上,幾位患者一下子就認出了那是武漢著名景點東湖的風景,激動不已地給醫護人員講起了在那遊玩的快樂時光。讀著風景畫配的詩歌,一位患者眼中含著淚,高聲朗誦起來,眼中是無限的期望和希望,心情也豁然開朗。
同樣,帶有張迎春和隊友們籤名的這件防護服上,各種標識和雷神山醫院一線各類工作人員的卡通圖案由遼寧省第十一批醫療隊隊員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護理組的戴麗婷同志手繪而成,也表達了醫護人員的樂觀和對勝利的信心。
領隊手稿「40餘天並肩作戰 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40餘天的並肩作戰,留下了一幕幕載入史冊的感人畫面。我們共同向祖國、向世人交出了一份醫務工作者抗疫的滿意答卷。」
中國醫大四院第四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領隊、院黨委書記金元哲在臨別武漢前寫下的一份手稿中,記錄了率隊在湖北拼搏40餘天的點點滴滴。
金元哲介紹,「接管C9病區時有床位48張,患者39人,其中危重症患者3名,重症患者13名。
一些患者並發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梗等基礎疾病,需要多學科協作進行治療。但醫療隊並不擔心,因為醫療隊好多專家來自醫院的多個科室,呼吸、心血管、內分泌代謝、血液等專業力量非常精銳,為患者治療提供完備的治療措施。
據介紹,該醫院第四批醫療隊自2月20日緊急馳援武漢,先後轉戰中南醫院、雷神山醫院,奮戰了41天。在中南醫院累計收治患者62人,其中重型5人,普通型39人,累計出院患者44人,轉科18人;在雷神山醫院累計收治患者43人,其中危重型7人,重型16人,普通型20人,累計出院患者28人,轉科15人。
遼瀋晚報記者 呂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