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中「五絕」為什麼要舉行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爭奪「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是為了獲得《九陰真經》的保管收藏權利,以消解武林人士的爭奪和廝殺;歐陽鋒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爭奪「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是為了奪得《九陰真經》,以最終確定自己武功天下第一的地位,可以從此號令武林;洪七公、一燈大師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爭奪「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黃藥師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爭奪「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是為了奪得《九陰真經》,從此可以稱霸武林。
王重陽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爭奪「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是為了獲得《九陰真經》的保管收藏權利,以消解武林人士的爭奪和廝殺。
「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一燈大師)、「北丐」洪七公和「中神通」王重陽這「五絕」之名,就是他們五人在華山之巔比武之後得出來的結果。王重陽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爭奪「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是為了獲得《九陰真經》的保管收藏權利,以消解武林人士的爭奪和廝殺。王重陽原本是著名的抗金義士,胸懷天下百姓,是有大胸襟、大氣魄的英雄人物。他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的目的絕不是為了爭奪什麼天下第一,也不是為了將《九陰真經》據為己有,以滿足一己之私。後來王重陽獲得《九陰真經》,果然不允許全真教門人修煉《九陰真經》,可惜的是,王重陽死後,保管和收藏《九陰真經》的大任卻落到了沒心沒肺的周伯通肩上,終究在他手上將《九陰真經》洩露出去,流傳江湖。
歐陽鋒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爭奪「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是為了奪得《九陰真經》,以最終確定自己武功天下第一的地位,可以從此號令武林。
歐陽鋒是名利心極重的人,他在五人中年紀最小,卻最狠毒,名利心最盛,仗著自己的武功卓越,也參與到華山論劍之中。只不過,他和王重陽參加華山論劍的目的完全不同。歐陽鋒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爭奪「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是為了奪得《九陰真經》,以最終確定自己武功天下第一的地位,可以從此號令武林。歐陽鋒是《射鵰英雄傳》中以陰損、狠毒、自私、執著而聞名於世的厲害角色。正因為大家都知道歐陽鋒的為人,當王重陽奪得了《九陰真經》後,處心積慮謀劃,以詐死的辦法破了歐陽鋒的蛤蟆功,為武林贏得了數年的安寧。待王重陽去世,歐陽鋒花了幾年時間恢復功力之後,歐陽鋒立即踏上了搶奪《九陰真經》的漫漫長路。但命運似乎和歐陽鋒開玩笑,他自始至終也沒獲得真正的《九陰真經》,因而始終也沒能實現號令武林的心願。
洪七公、一燈大師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爭奪「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洪七公和一燈大師是《射鵰英雄傳》裡兩位品行最佳的絕頂高手,他們後半輩子所作所為都令世人十分敬仰。洪七公一生品性最佳,除了把數十萬人的丐幫管理得井井有條、如日中天,還經常行俠仗義、懲惡除奸,成為江湖上令奸徒聞風喪膽的「北丐」;一燈大師後來因瑛姑而徹底悔過,痛心自己年輕時候耽於名利,竟然置正義於不顧,後來念及於此,每每痛悔自己所作所為。但在年輕時候,洪七公和一燈大師也不能免俗,二人也希望自己能奪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這不但可以給自己帶來赫赫威名,更可以藉此機會,大力壯大自己的隊伍,如果奪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對洪七公來說,可以讓丐幫天下聞名;對一燈大師而言,則可以讓大理段氏名震天下。可見,洪七公和一燈大師年輕時候就是由於虛榮心而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
黃藥師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爭奪「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是為了奪得《九陰真經》,從此可以稱霸武林。
黃藥師則是比較獨特的一個,他既不像王重陽那麼公正無私,只為了消解天下武林的紛爭;也不像洪七公和一燈大師那麼單純,純粹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更不像歐陽鋒那麼狠毒、陰損,為了號令武林;黃藥師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爭奪「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是為了奪得《九陰真經》,還想通過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奪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從此以後可以稱霸武林。所以,王重陽去世後,黃藥師早就打聽到了周伯通要帶著《九陰真經》去雁蕩山,在周伯通的必經之路攔下周伯通,然後使出計策,讓周伯通在不知不覺中把《九陰真經》下卷的內容給原原本本複製了一份。黃藥師處心積慮想要奪得《九陰真經》,才可以練成天下無敵的武功,憑此稱霸武林,他不想號令別人,只想讓天下武林人士都在他面前彎腰低頭。
除了上述五人,還有一個極其特別的例子,那就是周伯通。到第二次華山論劍時,周伯通的武功其實已經差不多超過了「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一燈大師)、「北丐」洪七公,但周伯通是個真正只醉心於練武,而對是否能奪得「武功天下第一」並不感興趣,更因為他心智如同孩童,為人處事處處都顯得沒心沒肺。所以,真正論起來,也只有周伯通一個人是真正的武功很高卻不爭搶的絕頂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