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尊女卑,就算是高官家的女兒大多也都會淪落成為政治婚姻的犧牲品,更別說身為一國的長公主了。宋朝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朝代,而前段時間關於宋朝的一部電視劇在網絡上的反響非常熱烈,這部劇就是《清平樂》。
該劇講述了宋仁宗趙禎的一生,這其中就有關於宋仁宗長女福康公主的故事,而這也是讓觀眾最為憤憤不平十分惋惜的一段。在歷史上確實是有福康公主,也確實有宦官梁懷吉,在劇中,公主與懷吉分開後鬱鬱而終也是觀眾大呼心痛的情節,那麼在歷史上,作為宋朝最受寵愛的長公主,真的是愛而不得鬱鬱而終的嗎?
宋仁宗趙禎
從未盡過孝道的生母,悲劇的源頭
過去人們結婚是比較早的,男子在20多歲時早已經成家有了很多孩子了,而身為帝王的宋仁宗卻子嗣很少,直到他將近30歲的時候才有了第一個女兒也就是福康公主。女兒是貼心的小棉襖,何況這個女兒是宋仁宗盼了很久才有的,可以說是獲得了他的所有父愛,福康公主不僅小天資聰慧,也非常的有孝心。
宋仁宗非常寵愛這個女兒,甚至於不顧群臣的反對將其冊封為公主,在下嫁的時候她的所有待遇與皇太子一樣,這在宋朝是從來沒有過的,而如此受寵的福康公主在成婚之後卻開啟了她悲劇又短暫的一生。成婚後為什麼會悲劇?作為最受寵的女兒,難道宋仁宗會將掌上明珠隨意嫁了嗎?
帝王之心不可測,宋仁宗確實是因為愧疚之心將福康公主嫁了。早在宋仁宗還未徹底掌管朝政時,並未知曉自己的生母另有其人,等到他知道的時候生母早就已經去世了,出於對生母的的愧疚,宋仁宗便想到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舅家表弟,即公主的表叔李瑋。
夜扣宮門,群臣進諫
就算作為最受寵的公主,在聖旨面前也不得不聽從,雖然很不情願,福康公主依然與李瑋成婚了,但是這段婚姻一直都是有名無實的,公主與駙馬的感情並不好。而一直與公主惺惺相惜的就是從小陪伴在她身邊的宦官梁懷吉。
原本公主駙馬互不幹涉也不會出什麼大亂子,但是在嘉祐五年(1060年)的時候,福康公主與梁懷吉在月下相對而坐小酌之時卻被李煒的母親偷窺。公主發現之後非常的憤怒,雙方大打出手,最後公主不顧當時已經深夜,直接跑回皇宮不停地敲宮門。
夜扣宮門在當時是禁忌,在公主回宮之後,群眾進諫,宋仁宗沒有辦法就將公主身邊的所有人解散了,這其中就包括梁懷吉。瞬間身邊空無一人的公主精神已經受到了非常大的刺激,多次自殺未遂。愛女心切宋仁宗後來不顧朝臣的反對將梁懷吉召回也無濟於事,此後駙馬李瑋的哥哥代李瑋向宋仁宗請求和離,而這段悲劇的婚姻也暫時告一段落。
宋仁宗駕崩,公主復婚
如果說公主悲劇的開始是這一段婚姻的話,而梁懷吉的陪伴就是她悲劇中唯一的溫情,但是創傷已經無法挽回,而這段婚姻也不會就此徹底結束,因為這次的和離只是短暫的。到宋仁宗即將駕崩之時,又回想起對於生母的愧疚,於是居然下旨讓公主與駙馬復婚了!
愧疚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愧並不代表就要葬送女兒的幸福,但是誰也不懂宋仁宗那時候是怎麼想的,李瑋與公主和離之後就在外地任職了,哪怕是復婚了也是分隔兩地。即便如此公主的精神狀態也一直不好,最後宋仁宗駕崩之後,繼位的英宗卻沒有善待仁宗的妻子和女兒們,公主只得無奈回到了李瑋的家中。
而失去了特權的公主在婆家完全沒有了倚仗,僅僅3年之後,公主就因為精神疾病的原因鬱鬱而終了,很多人都在猜測是不是因為因為和梁懷吉的愛而不得所以過早而終,然而事實上歷史的上的福康公主是備受虐待,照顧不周去世的。
史料記載,公主死後,侄子宋神宗至公主宅灑酒祭奠。神宗召忠書入見,大哭說道:「李瑋負仁宗恩,遇長主無恩禮,可便與節度副使安置。」神宗曰:「瑋都不恤長主,衣服飲食藥物至於呼醫,亦多作阻隔,長主衣衾乃至有蟣蝨,至自取炭生火,炭灹傷面。」
由此可見,公主在生前完全是被處於虐待狀態,死的時候甚至於連普通人家的體面都未曾有,後來李瑋也因此受罰。而關於公主與梁懷吉的故事卻始終有人記得,還為他們作畫抱不平。這便是宮廷畫家的崔白的《雙喜圖》。
千年古畫,訴說離殤
崔白的《雙喜圖》表面上看是一隻兔子與一對喜鵲,其中有隻喜鵲與兔子虎視眈眈高下對視,看似是祥和蕭瑟的秋景,畫中的動物也非常的靈動,實際上是用動物暗指這段悲催的過往。在封建禮制之下,沒有人是真正的自由,就算是最受寵的公主,依然逃不開淪為作為填補愧疚的工具的命運。
作者對於公主與梁懷吉是同情的,哪怕他們更多的可能是一種惺惺相惜,好友知己,但是在當時的社會下,稍微親密一點這就是不對的。畫中那一對無法築巢的喜鵲就是公主與梁懷吉,說明在那個時代完全沒有他們的容身之所,而仰頭仰望的兔子正是李瑋。為了怕被人發現,當時崔白的落款都是悄悄隱藏在樹幹之中的,這也是後人仔細研究這幅畫之後才發現的。
歷史已成過往,公主33歲過早去世追究根源其實是時代造成的悲劇。但是在當時的社會之下,卻依然有人願意為他們暗自發聲,敢於表現自己的不滿,確實極為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