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疫情暴露全球供應鏈缺乏韌性,凸顯全球化意義

2020-12-22 瀟湘晨報

8月22日舉行的2020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化存在三個方面的影響,他警告「關係脫鉤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會有很大的代價」。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主旨演講中說,疫情第一是暴露出全球供應鏈缺乏韌性的問題,這也對在岸經濟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又帶來了保護主義的抬頭。「我們已經有很嚴重的地緣政治的負擔,需要認識到,這些只會給全球經濟帶來更高的成本,但還有很多國家並沒有防範。」

第二,疫情凸顯了全球化的意義,它鮮明地展示了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我們都居住在同一個星球之上,病毒並不在意國境,不在意你的護照或者是籤證。」他說,就像氣候變化、二氧化碳排放一樣,這些問題都是國際問題,只有通過國際合作才能夠解決。相關國際機構可能並不完美,但是它們是國際社會解決國際問題的唯一方法。他認為,美國退出世衛組織的做法是極大的錯誤。「在華盛頓出現了領導變化之後,美國會再次成為世衛的成員。」

第三,疫情滲透了一系列的債務危機,很多國家將會處於無力償還債務的狀態。G20峰會已經從政府官員的角度提出這個問題,希望幫助最不發達國家,但這並不夠,還希望私營部門能夠加入其中。債務是綜合性的問題,因此也需要一個綜合性的解決方案,否則全球的金融市場將會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顯然也會給財富管理帶來很大的問題。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還表示,要重新評估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有的問題已經超越了傳統的國際關係和經濟關係的考慮。「我們上小學數學課時就知道,應該關注的並不是單邊貿易逆差,而是多邊的貿易逆差。」他表示,中美關係脫鉤對於雙邊來說,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會有很大的代價。

關於股市、債市、通脹和通縮,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認為,通脹現在不會、未來也不會成為主要的問題。過去幾個月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出現了問題,歐洲央行開始縮表,美國財政赤字前所未有地飆升,債務超過了GDP。他表示,央行發的這些錢,人們其實並不用來消費。經濟現在並不活躍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家都比較審慎,不願意去消費。希望各國央行的刺激政策,能帶來消費需求的上升。「另外,當通脹壓力出現的時候,還會有各種貨幣和財政的工具來解決這些壓力。」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還批評了美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失誤。他說,醫保體系並不是人人平等,社會福利系統也非常差導致感染新冠後還得去工作。此外,美國的社會凝聚力也不強,不信任政府,戴口罩成為爭議;應對措施中存在「反智」,沒有尊重科學,忽視了疾控中心。「GDP強大不能解決問題。」他說,疫情的時間越長,經濟破壞就越嚴重,美國在經濟恢復方面的挑戰也非常大。

2020青島·中國財富論壇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財經》《財經智庫》承辦。

(原題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疫情對全球化有三大影響,通脹不會是主要問題》)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觀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疫情對全球化有三大影響
    觀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疫情對全球化有三大影響 2020-09-04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永:後疫情時代的全球供應鏈轉型——邁向韌性、智能之路
    這在全球範圍內並不多見,雖然目前少數產業的供應鏈可能會外遷,但整體供應鏈調整耗時長、難度大、成本高,產業也很難找到更合適的承接之地。因此,供應鏈要大規模、長時間從中國向外遷移,缺乏足夠動力。但由於地緣政治因素的不斷變化,企業必須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儘早部署全球供應鏈,以免墮入溫水煮青蛙的困局。
  • 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是否可能?《後疫情時代的全球供應鏈革命...
    9月17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價值鏈研究院在北京正式發布《後疫情時代的全球供應鏈革命——邁向智能、韌性的轉型之路》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全球供應鏈正在形成新的中美德「三中心」格局,從改善全球經濟治理的層面看,優化全球供應鏈建設需要堅持全球化的發展方向,堅持多邊、開放的全球貿易治理體系,堅持完善全球投資治理體系。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疫情對全球化有三大影響,通脹不會是主要問題
    8月22日舉行的2020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化存在三個方面的影響,他警告「關係脫鉤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會有很大的代價」。
  • 疫情影響深遠,全球供應鏈安全問題凸顯!
    疫情影響深遠,全球供應鏈安全問題凸顯!會上,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表示,疫情的後續影響還在繼續,全球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還未解決,而且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要特別關注供應鏈安全。
  • 觀點集錦|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何去何從?
    近年來,隨著逆全球化思潮和經濟民族主義的湧起,全球供應鏈布局也加速調整,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增加了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全球供應鏈布局出現了哪些新的趨勢?,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全球油氣行業陷入低迷,同時也進一步暴露了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柔性不足的問題。
  • 全球化與本土化:數字貿易和技術——重塑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關鍵...
    原標題:全球化與本土化:數字貿易和技術——重塑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關鍵力量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化何去何從」「數字貿易如何驅動和優化全球
  • 世行董事:跨國企業讓納稅人成為全球化的受害者
    本文由網易研究局與羅漢堂聯合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聚焦國際思想市場·解析財經新聞熱點·對話國際經濟學大師疫情凸顯了歐盟能力上的缺陷,它不太可能成為全球事務的領導者。
  • 全球疫情大擴散 考驗全球化利弊得失
    科技進步以及各國對外開放造就旅遊業蓬勃發展,一場疫症卻讓全世界見證到全球各國拉近距離的「副作用」,病毒急速擴散,除南、北極外,無一大洲能夠倖免。多國封城和停課停工以遏制疫情,工廠與企業被迫關閉數日、數星期甚至數個月,全球大部分供應鏈都遇阻滯,泛起的漣漪會否令全球化倒退呢?
  • 諾貝爾獎得主:冠狀病毒疫情是一種不同尋常的危機
    原標題:諾貝爾獎得主:冠狀病毒疫情是一種不同尋常的危機來源:環球外匯網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認為,美聯儲採取了激進政策行動,但卻不足以幫助美國避免因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引起的經濟衰退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順應全球化發展新趨勢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全球化退潮趨勢加劇。受疫情影響,全球範圍內人員、貨物、資本和信息等要素的流動受阻,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度萎縮,全球供應鏈被打亂,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在此背景下,各國從自身安全的角度出發,調整產業鏈和供應鏈,歐美發達國家加快了產業鏈的回遷,全球供應鏈本地化、區域化和分散化日益明顯,使得當前國際經濟、科技、文化、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可以說,全球化進入了深刻變革和轉型的新階段。
  • 全球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30所大學
    在2020年度諾貝爾獎已陸續揭曉。100多年來,諾貝爾獎,尤其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幾種獎項,始終是全球範圍內最受矚目的科學榮譽。我們為您盤點1901-2019年全球諾貝爾獲得者(包括畢業生及職員)最多的前30所大學,它們也是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
  • 從競爭到競合 城市價值凸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城市...
    在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下,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脆弱性顯現,在缺乏韌性、不可管理的全球化模式下,全球可能陷入政治、經濟、文化等危機。新時期下包容性全球化的價值凸顯。以新自由主義為旗幟的經濟全球化走到了十字路口,新冠肺炎疫情帶給全球的衝擊也深刻表明全球的緊密聯繫及脆弱性,更加凸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
  • 疫情後,我們將進入「搖晃的全球化時代」
    ■ 觀察家  對於可能到來的搖晃的全球化時代,中國顯然有必要在維護和再建設上發揮更突出的作用。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打亂了全球化進程的節奏。在大部分國際貿易踩了剎車的同時,各種孤島主義式言論卻在相互撞車。人們擔心,疫情過後,全球化進程還能不能繼續。而現實給出的答案是,不利和有利情況各佔一半。
  • 戰勝疫情的關鍵是什麼?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這樣說……
    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這樣說…… 2020-12-09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貝克·麥堅時:新冠肺炎疫情引發製造業「荒漠化」,全球供應鏈面臨...
    》,由於全球供應鏈的多個層面缺乏信息溝通和靈活性,且採購戰略缺乏多樣性,這場疫情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全球供應鏈危機。  從好的方面來看,該報告預計全球受打擊最嚴重的製造業領域將於2021上半年率先復甦。這是由於受到市場情緒復甦的提振,被壓抑的需求將得到釋放,同時產量增加將彌補此前的產出損失。  當前的全球供應鏈危機主要是由於疫情引發的暫時性製造業「荒漠化」,即一個城市、地區或國家的產出由於封鎖限制而大幅減少,除了食品和藥品等必需品外,這些地區無法進行其他生產採購活動。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
    每經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安全性更加突出,甚至重於利潤及效率 每日經濟新聞
  • 全球化:趨勢永不死,只是在變形
    70年之後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產生了較大衝擊,隨之對全球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造成連鎖衝擊。如果以歷史視角和疫情衝擊視角來觀察全球化進程,可以總結為「趨勢永不死,只是在變形」。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但會出現階段性回潮18世紀以來,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最波瀾壯闊的大趨勢。
  • 澳洲這些大學原來盛產諾貝爾獎得主
    伴隨著2019年諾貝爾獎各個獎項的揭曉,許多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研究又重回大眾視線。對於咱們留學生來說,這個獎項還有一些特別的意義:通過仔細研究名單,我們可以了解各個大學的科研實力和優勢領域~那麼,2019年諾貝爾獎各個獎項花落誰家?澳洲各個大學的學者又都獲得了哪些諾貝爾獎?
  • 疫情重塑供應鏈格局 京東物流欲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原標題:疫情重塑供應鏈格局 京東物流欲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疫情之下,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