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舉行的2020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化存在三個方面的影響,他警告「關係脫鉤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會有很大的代價」。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主旨演講中說,疫情第一是暴露出全球供應鏈缺乏韌性的問題,這也對在岸經濟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又帶來了保護主義的抬頭。「我們已經有很嚴重的地緣政治的負擔,需要認識到,這些只會給全球經濟帶來更高的成本,但還有很多國家並沒有防範。」
第二,疫情凸顯了全球化的意義,它鮮明地展示了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我們都居住在同一個星球之上,病毒並不在意國境,不在意你的護照或者是籤證。」他說,就像氣候變化、二氧化碳排放一樣,這些問題都是國際問題,只有通過國際合作才能夠解決。相關國際機構可能並不完美,但是它們是國際社會解決國際問題的唯一方法。他認為,美國退出世衛組織的做法是極大的錯誤。「在華盛頓出現了領導變化之後,美國會再次成為世衛的成員。」
第三,疫情滲透了一系列的債務危機,很多國家將會處於無力償還債務的狀態。G20峰會已經從政府官員的角度提出這個問題,希望幫助最不發達國家,但這並不夠,還希望私營部門能夠加入其中。債務是綜合性的問題,因此也需要一個綜合性的解決方案,否則全球的金融市場將會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顯然也會給財富管理帶來很大的問題。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還表示,要重新評估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有的問題已經超越了傳統的國際關係和經濟關係的考慮。「我們上小學數學課時就知道,應該關注的並不是單邊貿易逆差,而是多邊的貿易逆差。」他表示,中美關係脫鉤對於雙邊來說,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會有很大的代價。
關於股市、債市、通脹和通縮,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認為,通脹現在不會、未來也不會成為主要的問題。過去幾個月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出現了問題,歐洲央行開始縮表,美國財政赤字前所未有地飆升,債務超過了GDP。他表示,央行發的這些錢,人們其實並不用來消費。經濟現在並不活躍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家都比較審慎,不願意去消費。希望各國央行的刺激政策,能帶來消費需求的上升。「另外,當通脹壓力出現的時候,還會有各種貨幣和財政的工具來解決這些壓力。」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還批評了美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失誤。他說,醫保體系並不是人人平等,社會福利系統也非常差導致感染新冠後還得去工作。此外,美國的社會凝聚力也不強,不信任政府,戴口罩成為爭議;應對措施中存在「反智」,沒有尊重科學,忽視了疾控中心。「GDP強大不能解決問題。」他說,疫情的時間越長,經濟破壞就越嚴重,美國在經濟恢復方面的挑戰也非常大。
2020青島·中國財富論壇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財經》《財經智庫》承辦。
(原題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疫情對全球化有三大影響,通脹不會是主要問題》)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