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奧運會延期已成定局,日本作為舉辦方,近日已經跟國際奧委會達成一致意見:雙方同意將東京奧運會延期至2021年舉行,且最晚不超過2021年夏天。該決議出爐後,作為東道主球隊,日本桌球隊對外官宣,今年1月公布的6人奧運參賽陣容保持不變。
其中,這6位選手分別是張本智和、丹羽孝希、水谷隼、伊藤美誠、石川佳純、平野美宇。換言之,日本乒協準備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來應對當下的局面。面對延期,日本隊為何不優化奧運陣容而過早的宣布這一不變陣容決定呢?
國乒奧運陣容現狀是怎樣的?針對主要對手的策略,我們在奧運人才選拔方面猶如站在了十字路口,又該如何破局?帶著這幾個主要問題,下面筆者將站在一個桌球愛好者的角度進行深度解析,以便拋磚引玉引發思考,並給出一些建議。
第一部分:日本隊保持原陣容不變,試圖以不變應萬變或跟以下三點有關
熟悉桌球的球迷應該知道,日本隊的奧運陣容是根據2020年1月份的世界排名為依據確定的。最終張本智和、丹羽孝希上單打,水谷隼參加團體;伊藤美誠、石川佳純上單打,平野美宇打團體;混雙則是水谷隼和伊藤美誠組合。
坦白講,奧運會被延期了一年,將會出現很多不確定因素,日本隊為何對原班人馬這般青睞呢?為何不將選擇依據改為2021年1月份的世界排名呢?
下面筆者一一來分析:首先,一個大前提便是奧運會只是推遲了一年,一年說短不短,但說長也不算太長。在這樣一個動態的競爭過程中,選手們的實力不會出現太大的起伏,尤其對於日本隊的這幾位主力,表現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具體來說,能偶爾贏國乒的就那一兩位選手,如伊藤和張本,其他的該打不過還是打不過。其次,日本隊的奧運選拔依據是根據世界排名,目前選出的這6位主力就是根據排名最終敲定的,不過這些主力的世界排名短期內不會有改變,因為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國際乒聯審時度勢,已經推遲了很多重量級的比賽,例如世乒賽團體賽、奧運資格選拔賽、日本公開賽、中國公開賽和澳大利亞公開賽等等。
未來很長時間,各協會的球員們都將處於無賽可打的境地,據悉,球迷們想看到比賽,最早也好等到8月份的捷克公開賽了。這種局面的直接後果就是球員世界排名在很長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筆者認為這是日本隊保持原有陣容的主要原因。再次,日本隊的競爭梯隊比較單一,換言之,除了以上6位選手,真得很難選出更合適的替補陣容來。
目前來看,對國乒比較有威脅的項目和選手無外乎三個:一是女單的伊藤美誠,二是男單的張本智和,三是混雙的伊藤美誠和水谷隼組合。其餘的選手很難對中國隊形成實質威脅。因此,不是日本隊不想優化奧運參賽陣容,實乃瘸子裡頭挑將軍的無奈之舉!在筆者看來,日本隊短期內不會冒險做出調整奧運陣容的決定,除非個別球員有大的狀態起伏。
第二部分:國乒奧運陣容現狀分析
中國桌球隊作為王者之師,目前已經確定的奧運參賽項目便是大名鼎鼎的許昕和劉詩雯混雙組合。其餘的單打和團體至今沒有官宣過,老球迷們都知道,這個本身也符合國乒的優良傳統,不到最後一刻是不會輕易宣布參賽名單的。按照慣例,國乒會選擇在奧運年的5月份來宣布最終名單。毫無疑問,奧運延期的決議,已經打亂了國乒的奧運備戰計劃。國乒隊員之間的競爭情況跟日本隊大不相同,因為我們的優秀選手很多,可選擇性更多。為了便於分析,我們將男乒和女乒分開來說:
【先看男乒情況】
男乒的奧運參賽陣容本來日益明朗化,樊振東、馬龍和許昕作為國乒三劍客,他們的實力和能力有目共睹,成績更是足夠光鮮。不管是世界盃、世錦賽和奧運會等三大賽事,還是洲際賽,抑或國際乒聯的系列公開賽,往往笑到最後的就是這三位。如馬龍獲得上個賽季匈牙利世錦賽男單冠軍,許昕獲得亞錦賽男單冠軍,樊振東獲得男子世界盃單打冠軍和巡迴賽總決賽男單冠軍,對於國際乒聯巡迴賽,龍蟒胖更是瓜分了6站白金賽的單打冠軍。
憑藉強勢的表現,龍蟒胖已經贏得國乒教練組的高度認可。雖然樊振東經歷了職業生涯鮮有的狀態起伏,雖然馬龍飽受膝蓋傷病折磨,雖然許昕世錦賽輸外戰,但是這三位在不同階段都克服了各自瓶頸和困難,迎來了爆發,關鍵時候能頂上,更能咬下比賽,這就是教練組極為看重的擔當精神。
可以說,龍蟒胖是大家公認的奧運最佳三人,至於誰上單打,誰上團體,這個雖然一時難以定奪,不過範圍已經縮小了不少。對於奧運會延期,筆者認為影響最小的當屬小胖樊振東。1997年出生的他明年才24歲,可以說正當年,國際乒聯前不久剛剛用「花季老將」盛讚他的表現,這個年齡,要經驗有經驗,要能力有能力,樊振東目前還沒有達到能力值上限,再考慮到國乒未來的梯隊建設,樊振東越來越接近奧運單打名額。所以延期從某種程度上講,對樊振東是個好消息。
對於馬龍和許昕,則是另一番天地。明年馬龍33歲,許昕31歲,兩人都是不折不扣的老將。尤其馬龍,本來飽受膝蓋傷病困擾,為了能參加東京奧運會,他還專門在美國接受了膝蓋手術,甚至放棄春節假期進行康復訓練,好不容易將狀態逐漸調整起來,結果奧運延期了,這就好比在長跑的尾聲階段,運動員調整策略,想要加速衝刺的時候,結果告訴你還要再跑5000米,看似對所有人是公平的,但是對那些老將的體能和精力卻是極大考驗。
再者,按照國乒不成文的規定,馬龍本來憑藉距離奧運最近的世錦賽單打冠軍直接鎖定奧運名額,可奧運延期到2021年,單項世錦賽將會再次舉辦,屆時將會產生新科世界冠軍,如果冠軍易主,馬龍將失去這一獨特優勢。
許昕的情況也基本類似,自從匈牙利世錦賽失利後,許昕猶如脫胎換骨,成為公開賽的冠軍收割機,拿冠軍拿到手軟,三冠王不在話下,因為他心中始終憋著一口氣,想著通過一場場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的單打能力,重新贏得教練組的信任,在臨近奧運的衝刺階段,許昕的表現堪稱現象級,很多球迷覺得劉國梁應該給許昕一個單打機會,只因能力太突出,成績太優秀!
然而對於許昕,未來挑戰不小,延續一年,他心中的那口氣還能不能再憋上一年?能否繼續將爆棚的狀態維持在高位運行?這些都是需要正視的問題!作為老將,補氣難,洩氣很容易。
【再看女乒情況】
女乒的奧運競爭情況稍顯複雜。如果不延期,陳夢、劉詩雯、孫穎莎和丁寧這4位的優勢相對明顯。筆者之所以這麼說,絕非憑空想像,是從女乒主帥李隼點評當下女乒主力表現和所處位置時的一段話得出的。這段話筆者在此不贅述,感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下。
再者,球員本身也有清醒的認知,例如朱雨玲在一次採訪時坦承了自己已經無緣東京奧運會,而另一主力王曼昱則落選了釜山世錦賽團體賽,種種跡象表明,如果不延期,朱雨玲和王曼昱很可能不再作為東京奧運會的重點考察對象。不過奧運延期卻給了這兩位失意者很大的反彈逆襲機會!
毫無疑問,陳夢是東京奧運會的有力競爭者,拋開技術打法的先進性不說,對主要對手伊藤美誠保持全勝戰績,這個就夠了,更何況陳夢現在是世界第一,而且這個排名將會保持很長一段時間。
如果說世界排名是用來看的,那陳夢的真實水平更加毋庸置疑,所取得的成績足夠耀眼:世錦賽女單亞軍、總決賽3連冠、實打實的公開賽女王等等。雖然至今沒有獲得大賽冠軍,但是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根據現有賽程安排,明年很可能上演世界盃、世錦賽和奧運會等三大賽事同年舉辦的奇觀,陳夢有實力摘得大賽冠軍,果真如此,陳夢將打破張繼科保持的445天成就大滿貫的最快世界記錄,取而代之大夢將成為國乒史上新的最快大滿貫得主。
總之,奧運延期對陳夢有利!
再說劉詩雯,明年劉詩雯30歲,在東京奧運會的競爭周期內,劉詩雯頗具大賽氣質和能力,收穫匈牙利世錦賽和成都世界盃兩個大賽單打冠軍。也正是憑藉這兩個冠軍,劉詩雯成為東京奧運的有力競爭者。
然而,不得不說,奧運延期對劉詩雯的影響巨大,甚至是壞消息。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跟馬龍情況類似,劉詩雯目前飽受各種傷病困擾,腰傷、腳腕傷、手肘傷等一系列傷病影響了她的系統訓練和狀態恢復。
二是,劉詩雯同樣面臨匈牙利公開賽女單冠軍「失效」的尷尬局面,因為明年將產生新的世錦賽單打冠軍,小棗能不能蟬聯冠軍,這裡是要打個很大問號的。
三是,劉詩雯對伊藤美誠的成績非常尷尬,近兩年沒有贏過,而對手的能力一直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如果再次碰到伊藤美誠,劉詩雯能不能贏得復仇之戰,又是一個問號,總之,小棗不能再輸了,確實輸不起了。
對於丁寧,明年她將31歲。奧運延期對丁寧肯定也會有影響,如下:
一是,她將受到越來越多年輕小將的衝擊,面對小將的暴力速度型打法,丁寧顯得辦法不多,前不久的卡達公開賽,伊藤美誠4-0戰勝寧隊,贏得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不多說了,大家都明白。
二是,丁寧作為大滿貫得主,目前的處境比較尷尬,從上個賽季至今既沒有大賽單打冠軍入帳,又陷入了公開賽的冠軍荒,沒有理想成績,只有曾經的大賽經驗,如何打開這被動局面是擺在寧隊眼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是,丁寧作為左手選手,她的雙打優勢在近期的比賽中並沒有體現出來,也為她的奧運之路增加了不確定因素。奧運會團體第一盤就是雙打比賽,至關重要,如果雙打突破不了,會嚴重打擊她的自信心。道理就是這麼簡單:惟有贏了才能不斷增強信心!
對於孫穎莎,可以說奧運延期對莎莎是個好消息,畢竟年輕就是最大的資本。雖然開年以來莎莎有些低迷,但是還有時間進行調整,筆者認為,如果疫情得到控制,下半年的比賽將會出現扎堆情況,孫穎莎完全可以利用年齡和身體優勢實現逆襲,這方面樊振東就是最好的範本,莎莎不缺技術,不缺力量,缺的是經驗,缺的是心態的調整,這些問題如果得到解決,那個熟悉的暴力莎很快就會上演王者歸來。綜上,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越是延期,對老將越不利,而對於更有衝勁的年輕選手來說則是個利好消息!對於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陳夢和樊振東來說,更是重大利好消息。
第三部分:面對延期,國乒該何去何從?如何破局?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句話在國乒身上同樣適用。小編認為非常慶幸奧運會只是推遲了一年時間,如果推遲兩年那對國乒的備戰將會是極大幹擾。主要對手日本隊已經宣布奧運參賽陣容不會變化,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其他協會也會陸續公布各自的奧運陣容。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奧運延期,國在人才選拔方面將身處十字路口,未來的備戰策略到底是以老將為主還是更年輕的選手為主,非常燒腦,非常考驗教練組的智慧,因為大家都知道,之前國乒的備戰策略對老將更加倚重。
通過第二部分的分析,不難看出,國乒的奧運陣容(除了混雙)雖然沒有官宣,卻已依稀可見。樊振東和陳夢十有八九會扛起國乒的未來大旗,這兩位是明年奧運會的重點考察對象。因此未來可以著重圍繞他們為核心來打造奧運豪華陣容,並將陣容明確化,這跟以前的以老將為主的備戰策略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具體來說,男單方面,採用樊振東+X模式。這個X原來只有許昕和馬龍兩位老將,現在可以適當的加入年輕選手來激發內部的競爭力,比如王楚欽或梁靖崑或林高遠。女單方面,採用陳夢+X模式,這裡的X原先很可能是劉詩雯或孫穎莎或丁寧,現在可以將範圍擴大一些,王曼昱或者朱雨玲也將迎來重要機會。
團體方面可以在單打基礎上確保一位老將的參賽,畢竟老將打團體對於穩定軍心非常有幫助。混雙目前看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依然是許昕和劉詩雯這對組合,因為按照規則昕雯組合已經獲得了奧運參賽資格,不再贅述。
在新的形勢下,筆者認為國乒的備戰應該因時制宜,因人制宜。結合主要對手的參賽名單,我們在確定了奧運的核心主力後,應該給年輕小將們更多的參賽機會,這個需要提上日程,如此也有利於我們隊伍的梯隊建設。小將雖然缺乏經驗,可所謂的大賽經驗是需要時間積累的,老將都是從這個過程中走過來的。
更重要的是,國乒的未來希望就寄托在這些年輕隊員身上。對於老將,筆者認為絕對不能放棄,不過從長遠看也不能過於依賴。畢竟他們堅持到今天都很不容易,老將在大賽中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給小將更多的安全感。因此考慮到體能因素和傷病因素,對於老將應合理分配參賽項目,要有針對、有選擇、有保護的使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好鋼用在刀刃上!以上只是一家之言,歡迎各位球迷一起討論和分享你的觀點。
關注國乒,關注體壇萬曉生,您的點讚與關注是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