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
初雪的清華園很美,成都學生李瀚奕已經在園子裡上了兩周多的課。第37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金牌獲得者,成都外國語學校高三一班的李瀚奕,憑藉總分全國前50的成績,被選拔進入國家物理奧賽集訓隊,保送清華大學智班。在清華大學和眾多高中物理高手一起,參加為期一個多月的集訓後,他們將再次競爭代表中國參加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隊隊員資格。
和平常人對理科生的印象不同,李瀚奕很健談,這個成都男孩跟家人關係很好,雖然一個人在北京集訓,但他有空就給家人打電話。「我對理科類都很感興趣,進入清華後,我將選擇學習人工智慧。」
李瀚奕
初三被選為競賽苗子 高三保送清華大學
清華的集訓挑戰不小,課程密集,上午、下午、晚上,實驗加理論,大量的前沿物理學科理論和應用知識。由清華大學物理系老師輪流上課,包括了力學、電磁學、光學、量子力學等,清華物理學院院長薛其坤也給大家上了一堂《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發現與意義》講座。
「我喜歡理科類的各個學科。」李瀚奕告訴記者,自己從初中開始接觸物理競賽,「初三上學期結束時,他來找到我,想參加物理競賽。」成都外國語學校學生特長發展中心副主任熊安國是李瀚奕的伯樂。發現李瀚奕的綜合素質不錯,在初中歷次大考中還拿過兩次年級第一,熊安國很乾脆地給了李瀚奕一等獎學金,讓他享受初中直升成外高中的優待。
「優秀的競賽學生都是綜合素質和能力很強的人,很多人可能覺得他們僅是某一個學科特別強,其實不是這樣。競賽需要學生對學科有熱愛,專注自律、自學能力強、且能抗擊壓力。具備這些能力的學生在各個學科都應表現出色。」李瀚奕的學長,今年高考以四川省第二名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的陳思元也是物理競賽的選手。
作為物理競賽的「老人」,李瀚奕早在高一時就參加第35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並獲得省一;高二時入選省代表隊參加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並獲得金牌;在37屆比賽中,擅長實驗操作的李瀚奕取得實驗考試全國第六名的成績。最終總分排名前50,從31個省365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入選國家集訓隊,獲得清華大學保送資格。
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早期培養
「參加物理競賽不是簡單刷題,我們每天接觸很多新的東西知識,收穫很多。」李瀚奕告訴記者,學競賽也會提升其他學科的學習能力,長期競賽訓練,大量審讀題目,從某個方面就極大地鍛鍊了他的語文閱讀能力。
初三下學期起,李瀚奕就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學習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對他們來說很簡單,整個高中物理大約3個月就學完了。」熊安國說,因為李瀚奕是從零基礎開始中學習高中物理,跟其他同學不在一個進度,只能靠教練單獨指點和自己自學,於是,熊安國就在自己辦公室給李瀚奕留了一個角落學習。「這些學生學習自律性很高,教練老師主要負責幫助他們制定學習規劃,給他們提供學習資料,在方向上加以引導。
高中開始,李瀚奕繼續自學大學物理,他動手能力極強,擅長物理實驗,成外也為同學們創造了優良的硬體環境,花費重金打造了3個物理實驗室,還為他們聘請各名校教授等校外專家來校指導。競賽生的學習不輕鬆。周一到周五學習普通高中其他學科課程,到了周五晚,周六日就在教練指導下,學習競賽物理。其他學生放鬆玩耍的寒暑假,則是李瀚奕們黃金學習時間。今年疫情宅家,一點都沒有耽誤李瀚奕的學習,他說自己就跟往常一樣學習物理,只不過換了個地點而已。
「遇到挫折是常有的事情。」省複賽前,他們要完成超過60套題,「幾乎每天都會遇到不會做的題。」不少學生在中途也會放棄。從高一選出的150多人的五大學科競賽苗子,到高二可能只剩下三分之一。不過這些剩下來的學生就是真正能堅持到底,自主學習能力超強的高手了。「我們並不僅僅是把競賽當成進名校的手段,而是期待在競賽的磨練中,讓這些優秀的學生從中學階段就樹立遠大目標,比同齡人更早明確自己奮鬥的方向,再通過進入一流大學,與優秀人才比肩,成為國家基礎學科的棟梁之才。」熊安國說。
從小喜歡圍棋 複賽前每天堅持跑步減壓
「小時候我就喜歡搗鼓一切東西」,籤字筆總是用得比想像的快,家裡時而會出現一個新模型,仔細看多數是由拆得七零八落的籤字筆零件構成,媽媽這才找到了答案。電器壞了,會嘗試著自己修,實在修不好,他也會把能用的元器件拆下來當個寶。
李瀚奕6歲開始學圍棋,對他來說,圍棋能鍛鍊思維,也能讓他沉靜下來。初中時,李瀚奕接手了成外棋社,擔任社長並組織了首屆『成外杯』棋類聯賽,在成外開創了棋類比賽的先河,棋社亦獲評學校五星級社團。直到高中,他也一直堅持這個愛好。2016年李世石與阿爾法圍棋的人機大戰讓他感受到了人工智慧的強大與時代科技的進步,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李瀚奕就對人工智慧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李瀚奕還是學校校園電視臺骨幹,多次負責學校大型活動的現場直播,擅長導播、攝像及影像後期製作。
進入競賽班後,除了平時學習其他學科課程,周五、周六、寒暑假,他都與競賽為伴。到了參加四川省複賽前,他每天晚上堅持在學校操場跑步五公裡,甚至下小雨都不間斷,是釋放壓力,更是集攢信心,「該對自己狠時一定要狠」。
因為經常外出參加比賽,李瀚奕結識了全國很多優秀同學。「賽場上他們是我的競爭對手,私下裡我們更是很好的夥伴。」外出時,性格開朗的他就擔任外交官的角色。「我很注重團隊意識」,「代表四川省參加全國競賽,我們省所有同學就是一個團隊。」
「我喜歡跟父母溝通。」李瀚奕的爸爸在外地從事大數據分析工作,常常半個月、一個月才回家,媽媽就在成都負責照顧他的生活。因為經常外出比賽,李瀚奕說自己的自理能力很強。父母給了他充分的自主,學習的事情在一定前提下幾乎都是讓李瀚奕自己做主。參加競賽,讓他不僅遇到了伯樂熊安國,也遇到了有大智慧的熊李程老師。與溫和的熊安國老師不同,熊李程老師管理是是極為嚴厲又細緻的。考得不好要被談話,狀態不好要被談話,如果放假也會每天打電話監督學習,總是叮囑「要落實」「要弄透」,即便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也不例外。印像很深的是今年複賽發揮失常,熊李程老師把他狠狠地罵了好幾天,「大熊老師一針見血地點出我的問題,批評我沒有盡全力。如果沒有他罵醒我,也不會有我今天的成績!」
「我很感謝在競賽路上一直陪伴我的父母,給予我指導的教練、老師、學長們,與我一起徵南闖北的戰友,沒有他們,我想我很難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