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一詞最早是日本山下英子在同名書籍中提出,一種極簡的生活方法。
在快節奏的生活裡,人們可待的空間越來越狹窄,壓力卻越來越大。家裡塞滿了太多不需要的東西,讓人壓抑。所以,現在的人急需要「斷舍離」,過減法的生活。
一個人可以簡單到什麼地步呢?廣州一位90後網店店主莉莉或許能告訴我們答案。
她常年堅持斷舍離,半個月一周期,定期做一次「大掃除」,每次都能整理出十幾樣不需要的東西。
正是因為這樣的斷舍離,莉莉247㎡的家空無一物,只剩下9件家具,沙發、茶几、餐椅、電視機、書桌、床、置物架、鞋櫃、櫥櫃,還有一貓一狗。
作為網店店主,莉莉要經常給客戶發貨,家裡常常擺滿了各種貨物,搞得亂七八糟的。
偶然的一次機會,她看到一部日本熱播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裡面女主麻衣將斷舍離發揮到極致,通過扔掉不需要的東西來釋放壓力。看完後,莉莉很受感觸,她想體驗一下家裡空無一物的感覺。
莉莉做足功課,了解到真正的斷舍離,並不是簡單地扔東西,而是通過這種方法,讓心靈變得乾淨、充盈。
在此之前,莉莉和大多數年輕女孩一樣,非常喜歡買買。家裡堆滿了上百件衣服,幾十雙鞋子,無論穿不穿著,看中了統統買回來。
莉莉家裡還有很多收藏品,多是旅遊帶回來的紀念品,帶回來後就一直放在那裡,上面都結了厚厚一層灰。
在斷舍離的影響下,莉莉整理出一些不需要的東西,一部分送給朋友,一部分放在某魚上銷售,還有一些書籍寄給偏遠山區的孩子……
現在,莉莉住在247㎡的大房子,丟掉一些老舊的家具後,房子只留下9樣常用的家具,雖然看起來很空,但莉莉很喜歡這種寬闊的環境,能讓她的心也隨之變亮變寬。
也有人質疑,這麼大的房子卻空無一物,實在太浪費了。但莉莉一點都不在意,在她看來,生活是過給自己的,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角,物品只是生活的附屬品,不斷的斷舍離,這樣的生活方式才是自己所追求的的。
通過斷舍離,能讓她身心都體會到極致地放鬆,每當自己的不開心時,就通過整理家務、扔扔扔釋放壓力。斷舍離表面上是扔掉不需要的雜物,實際上是扔掉內心的雜念,獲得舒心的人生。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中寫道:「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去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現在對自己來說不需要的就儘管放手。」
「斷舍離」就像新陳代謝一樣,把我們不需要的東西都丟掉,留下適合我們的。這就是當代年輕人的一種人生整理觀,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如果現在的你正在被自己繁瑣雜亂的生活所幹擾,不妨讀一讀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通過對物質的「斷舍離」做物質的減法,精神上的加法,可以獲得輕盈自在的生活。它讓曾經內心荒蕪的人看見希望,所以它也能讓你找到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