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勞模、京城名廚,一心就想著兒子能接過自己的手藝,遲遲未能如願不說還被迫重新出山;一個金髮碧眼的外國小夥就在此時闖進入這一大家子的生活,拜老爺子為師,實際惦念的卻是追求他家孫女……老北京胡同裡一大家子的瑣碎日常就這樣被「端」到了觀眾面前——目前正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的家庭生活劇《什剎海》憑藉濃烈的老北京胡同味兒和煙火氣圈粉無數。
《什剎海》海報
滿口京味兒的臺詞對白,尤其是宮廷菜名廚莊為天(劉佩琦飾)親自操刀作出的一連串「硬菜」,全都看得觀眾直呼過癮,「講究!」。這當然也可以用在這部大劇的幕後,7月16日,《什剎海》的導演付寧接受了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的採訪,揭秘了拍攝時的各種「講究」。
「舌尖」團隊、北京飯店大廚護航
毫無疑問,《什剎海》中受眾最廣的吸睛點就是莊為天老爺子那一手宮廷菜。以老爺子為了慶祝接手「醉八仙」飯館,請老夥伴到家吃席那一幕為例,莊大爺剁蝦泥、片肉片、切肉丁、掛生粉、熱油淋魚……愣讓網友看出了當年李安執導的《飲食男女》開篇的味道。這背後其實是兩大知名團隊在保駕護航。
據導演付寧介紹,《什剎海》開拍之初就請來了參與過《舌尖上的中國》拍攝的團隊專門拍攝劇中菜的製作過程和特寫。為了讓「劇本裡的比如八大樓的各種菜讓專家看著是這麼回事,我們又找來了北京飯店西七樓、專門做譚家菜的大廚關師傅,來做總顧問,」付寧說,《什剎海》裡讓無數觀眾邊看邊流口水的油爆雙脆、蛤蟆雞、抓炒裡脊等等,都是他親手烹飪的。
劇中劉佩琦飾演的莊老爺子的廚藝看得觀眾們直咽口水
有「京味兒」是選人重點
在付寧看來,整個主創團隊希望透過《什剎海》傳遞給觀眾兩大關鍵元素。「一方面我們講的是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和家園。」付寧說,還有就是劇中涉及了了大量的北京典故、風土人情,「現在好多孩子早就已經離開胡同兒,搬到高樓大廈離去了。他對胡同文化、生活在胡同裡的人的底蘊、精神都已經不了解了。這些珍貴的東西可能慢慢在流失。我們希望讓現在這些孩子們,能通過這個戲,了解一下他的父輩、爺爺奶奶是怎麼生活過來。」
受此影響,北京籍或是有京味兒的演員就成選角首要考慮對象。「劉佩琦老爺子甭說了。他雖然不是北京人,但一直在北京生活,又演過這麼多北京戲、一嘴京口兒。而且他跟莊為天的人物,幹、梗、倔這種老頭,基本上他不用演,他坐在這就是。」付寧笑著說,「國民閨女」關曉彤也是如此,「她說:導演,臺詞我都不用背,我張嘴就來,基本上我生活中就是這樣。」
關曉彤繼續出演「國民閨女」
付寧印象中,最難選的演員就是劇中的大衛。「(角色設定)他是外國人,但他必須得說中國話,而且儘量北京口兒,這本身就是一難點。」付寧回憶,自己光看外國演員的資料就看了100多個。最終敲定由「龍飛Marc」來演,是因為付寧覺得「他真誠,眼睛乾淨,一點不油滑。」
不能見水泥地、洋灰牆
《什剎海》的絕大部分外景都是在北京什剎海實景拍攝的,,只是莊家小院受客觀條件限制另找了地方。不過,這部分的室內置景和外景拍攝,付寧和主創團隊也頗花了一番心思。
「莊家小院我們找的是國盛胡同一家小院的外景。」付寧說,但問題依然存在,小院裡還住著一戶人家不說,每個房間的進深和體量不夠,不便於拍攝。所以,劇組只得在攝影棚裡一比一地複製了小院外景,重新搭設了小院的內景。「(因為)我們在屋裡拍窗外時,不能穿幫,所以院子裡的樹、竹子,自然該有的枯枝綠葉都得複製過來。」付寧說,大家看到的劇中的小院裡白天外景是實景拍攝的,夜景則全是在搭的這個小院裡拍出來的。
劇中講究的室內陳設劇組也很下了一番功夫
室內的部分也有講究。付寧說,每個屋是按所住的角色人物性格來配置的,「莊老爺子和夫人『老格格』這屋,我的要求我不能見水泥地、洋灰牆(即水泥砂漿)。地面全部換的是當年那個胡同有的地磚,牆紙這些必須要貼的。包括這些花雕和隔扇,都是原汁原味的拿過來的。」
因為什剎海是目前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這給劇組帶來了另一大難題:轉場。「我們基本上就是繞著什剎海轉,有時候一天要轉4個場景。」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