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址:www.sssjlw.com 電話:0591-22850760
交流網官方微信號:sssjlw1 壽山石交流網駐店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楊橋東路19號衣錦華庭壽山石文化城1-38
善伯洞石的由來
相傳清代鹹豐、同治年間,壽山村有一位單名為善的村民,此人雖然名善卻不行善,好吃懶做,東偷西盜,屢教不改,村民忍無可忍,只好將他趕出村去。善在外地流浪了數年,吃了許多苦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決心改邪歸正,重新做人。善回到壽山村後,不好意思入村居住,就到深山中蓋了個草寮,開荒種田,從此過起了自食其力的日子。農閒時善常常幫助石農開礦採石,學到了開採壽山石的技術,也時常到山中尋找礦苗,終於在與月尾峰相鄰的山中發現了礦脈,就一個人默默地鑿洞開礦,不久就出產了一批質地與色澤上乘的壽山石。村民見善已變成一個勤勞的人,並且開採到了好石頭,都為他高興,此時善的年紀已經大了,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善伯。可惜好景不長,礦洞塌方,善伯不幸被埋在洞中身亡。人們為了紀念他,稱這個洞為善伯洞,這裡出產的壽山石稱善伯洞石。還有傳說善伯在洞中得道成仙,又稱仙伯洞。此後,善伯洞少人開挖,所以傳世的善伯洞石舊品十分罕見。
善伯洞石,壽山石的一種,屬於山坑石的一個品類。善伯洞石又名「仙伯洞石」、「仙八洞」。礦區位於壽山村東南面的善伯山,與月尾峰相鄰,與都成坑山隔溪相望,這裡樹木較多,景色秀美。
善伯洞石的特徵是:質地晶瑩脂潤,蠟性較強,半透明或微透明,多含「金砂地」,富有光澤,外觀特徵與都成坑礦脈各品種相接近。其中色蜜黃質細嫩者為貴,紅如丹棗者為罕。老性善伯洞石中有金砂點,有的石中有粉白色的色斑,俗稱「花生糕」。善伯洞石的質地微堅而又帶有韌性,所以雕刻鑿坯時比較吃力,修光時下刀石粉的顆粒較大。礦物成分為迪開石。
善伯洞石品種分類:
善伯洞百餘年來曾經歷過三四次大採鑿,每個時期出產的石質多不相同。且善伯洞石的色澤很豐富,有黃、紅、白、灰、紫黢等色,單色或多色交融,色界分明。所以,
1、按質地分為:老性善伯、脫蛋善伯、新性善伯、善伯尾等。
2、按色相分為:紅善伯、李紅善伯、白善伯、黃善伯、紅黃善伯洞石等。
在善伯洞石中,質溫潤者,別其名曰「善伯凍」。
善伯凍——指質地溫潤純潔的善伯洞礦塊,屬壽山石名貴石品。舊時所出尚多,新產之石中則難覓見。
老性善伯——通常指20世紀70年代以前開採的善伯洞石。質靈潔溫純似都成坑,色澤瑰麗多彩,紅如雞冠,黃似蜜臘,灰近秋梨,白像水晶。肌理閃爍金砂細點,偶含粉白斑塊,俗稱「花生糕」。近年洞陷,不再產石。
脫蛋善伯洞石——在開採老性善伯洞石時,發現有些卵狀礦脈,或夾在圍巖中,或散落在礦洞的附近,有洞產與掘性獨石之分。這種卵形善伯石的外表與內層的色澤不同,有「銀裹金」或「金裹銀」等,即外白內紅或外紅內白,還有外綠內紅或黃者。其外層石的透明度較強,往往能透出內層的蛋黃之色,所以石農稱之為脫蛋善伯洞石。這種石材塊度不大,質地十分脂潤細膩,肌裡多有金砂點,偶有「花生糕」。
新性善伯——通常指80年代以來開採的善伯洞石。塊頭雖較大,但與老性善伯相比,質地與色澤都稍顯遜色,沒有老性善伯的特徵金砂地,而且格紋較多,多有白暈點,色澤單調,稍欠溫純,且常夾雜白色渾點,難求潔淨。表面時有小「蛀洞」。為了與老性善伯區別,石農稱之為新性善伯洞石。由於新性善伯質松多格,石民商賈多會用油塗養,石材會好看許多,所以又稱油性善伯洞石。
善伯尾——又稱「月尾仙」,是近年開採的一種善伯石。由於善伯礦洞不斷向縱深延伸,逐漸接近月尾石礦段,石質特徵也有明顯的改變。其質微綿軟,稍欠通靈,色多灰綠或紅紫,極似月尾石。故取善伯尾、月尾仙之名,寓具月尾石性的善伯洞石之意。
黃善伯——有通靈與不通靈之分,以蛋黃色最為珍貴。
紅善伯——色澤有濃烈與淺淡之別,濃者赤如雞冠,淡者硃砂點點好似桃花初綻,很是迷人。
白善伯——質地純潔者與芙蓉石十分相似,可與白玉媲美。
灰色善伯——較少,前人形容其如秋梨,可見其石質極細潤。
紫色善伯——其色令人聯想到茄子之皮。
壽山石交流網官方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