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老振讀經典
來源:大老振工作室(ID:dalaozhen18)
一個年輕人站在王府門前,怯怯地敲了敲朱紅色的大門。年輕人趕緊笑道:「大哥,俺,俺是來參加Party的。」「望嶽?」保安打開看了一眼,說:「你等著啊,我去通報一聲。」「先生,王爺請您進去。」保安一路小跑,滿臉堆笑道:「王爺說,您寫的詩太好了!」他是大唐最高CEO唐玄宗的弟弟,又是個文藝青年,不,文藝中年,他邀請的那都是文藝界頂級名流。王維人長得帥,會寫詩,會彈琵琶,一首《鬱輪袍》把老大的妹妹玉真公主都給迷倒了。他還會畫畫,書法也好,簡直就是藝術界最亮的一顆星。他除了自己來,有時會帶上孟浩然。不過孟浩然不喜歡熱鬧,後來回湖北老家去了。李白也是這裡的常客,他個子不高,但光芒不亞於王維。除了他的高鼻梁深眼窩很惹人注目之外,主要是他給老大的最愛——楊貴妃,寫過三首《清平調》。雖然他經常喝酒誤事被老大炒了魷魚,但誰不知道他是「詩仙」啊?座上嘉賓還有王昌齡和高適,他們從邊塞過來,身上還帶著新鮮的馬糞味道,是叫好聲最大的。除了這幾個,還有一位神秘嘉賓。他叫崔滌,因為排行老九,大家都喊他崔九。他是真正的貴族。在長安,你只要一說是博陵崔氏,所有人都要高看你一眼。他可是老大的心腹,和岐王李範一樣,都為唐玄宗當上皇帝立下過汗馬功勞。所以,岐王三天兩頭開party,崔九隔三差五開文藝座談會。這麼一來,老大放心,岐王落了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文青們更是興高採烈。在這裡,除了可以蹭吃蹭喝,還可以免費欣賞「大唐歌王」李龜年的演唱。要知道,李龜年可是唐玄宗的藝術知音,皇家歌劇院的臺柱子,他的演唱會,門票特別貴不說,還一票難求。但是,只要你能來到岐王府裡,你就可以近距離欣賞李龜年的歌聲,請他籤名,和他合影,發朋友圈能引來一堆贊,還有一堆驚叫——這一切,只要你能參加岐王的派對,只要你能參加崔九的文藝座談會,都是小菜。作為「西漂」一族,他們的願望就是能在長安買上房子。哥仨除了平時在街頭唱歌賣藝之外,就是苦練胡樂胡舞。唐玄宗絕對是胡舞胡樂的資深發燒友,他曾經請胡人樂隊到皇宮一連演奏幾天幾夜。他還親自和楊貴妃把幾乎失傳的《霓裳羽衣曲》的譜子給補了出來!你說,如果能得到他的賞識,飛黃騰達不是指日可待嗎?大哥李龜年唱歌好,在樂器上他就選擇篳篥(bÌ lÌ),這是一種管樂器,吹奏起來聲音很渾厚。於是,他們組建了樂隊:Three brothers。這三兄弟迅速火遍了長安,迅速成為唐玄宗的御用歌手,迅速成為王孫貴族的座上賓,迅速在長安買了房子,還在東都洛陽建了一套超級豪華的大別墅。御花園的牡丹花開了,李大大在日理萬機中,偷得浮生半日閒,陪環姐姐來這裡賞花。「詩仙」白哥好萌哦,喝醉了還能寫出這樣的歌詞,真是服了服了。李龜年分享的是《清平調(其一)》,配圖是楊貴妃——環姐姐,在嗅一朵花的側臉,她的嘴角微微翹起,微風吹拂著她的幾縷鬢髮,美豔不可方物。李彭年前面的文字和哥哥一樣,不過分享的是《清平調(其二)》,配圖是牡丹花中的名貴品種:酒醉楊妃。這花是嬌嫩的粉色,枝條柔軟,花頭下垂,好像是喝醉了的貴妃。李鶴年分享的是清平調(其三)》,配圖是李大大微笑看向環姐姐的一瞬間,那眼神,寵溺的似乎整個人都要化掉。下面我為大家唱一首王維兄專門為我寫的歌,這首歌的名字叫做《江上贈李龜年》。李龜年唱完,清了清嗓子說道:「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寫愛情的,今天我鄭重聲明,這是我和王維兄相遇的時候,他專門為我寫的詩!」接下來Three brothers又唱了很多歌,跳了很多舞,什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什麼「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什麼「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什麼「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什麼「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忽然岐王高聲說道:「今日有位從河南來的小兄弟,他寫了首《望嶽》,大家一起欣賞欣賞吧。」於是,讓人把杜甫剛才呈上來的詩送給李龜年。李龜年一邊敲著羯鼓,一邊高聲唱道:一曲剛完,李白醉醺醺地站了起來,高聲叫道:「誰是杜甫?」一時間,李白要和他喝酒乾杯,高適哈哈大笑著和他握手,王昌齡猛拍他的肩膀,王維也朝著他點頭微笑。他看著這些平均年齡要比自己大十幾歲的大哥們,激動得語無倫次,一連喝下好幾杯酒,紅著臉大聲喊道:「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李龜年走了過來,他手裡端著一杯清水——他不喝酒,他要保護嗓子。他微笑著對杜小弟說:「小杜,理想很好,先在長安買了房子再說。以你的才華,一定可以辦到。」忽然,他聽到一陣歌聲,聲音有些嘶啞,卻吸著他的腳步不由自主地朝著歌聲的方向走去。他趕緊扒開人群擠了進去,只見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坐在那裡,手裡拿著篳篥,旁邊放著羯鼓,鼓皮也破了。篳篥的聲音很蒼涼遼遠,白髮老人吹奏著它,渾濁的眼睛空洞地望向遠方。「李先生!是你嗎?」破衣老人驚喜地叫道,「我是小杜啊,杜甫!」白髮老人停止了吹奏,看向破衣老人:「小杜?你真的是小杜?」一位破衣老人,一位白髮老人,他們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那時候,他們不知道,他們會被後人稱為「詩聖」、「樂聖」。他們只知道:一切都像夢一樣,那樣繁盛的大唐,竟然在一夜之間風雨飄搖。等到八年的戰爭結束——大唐,宮室焚燒,十不存一,人煙斷絕,千裡蕭條。美麗的環姐姐在馬嵬坡被賜死,不知那醉酒的貴妃牡丹還在嗎?唐玄宗,這個盛世的締造者,在「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遺憾中死去了。王維死了,李白死了,王昌齡死了,孟浩然死了,高適死了,李範死了,崔九死了,李龜年的兩個弟弟也死了,Three brothers解散了。杜甫從逃難到被叛軍所俘,從越獄到後半生顛沛流離。他渾身病痛,現在從四川坐著一條破船,途經這裡,他說,他死也要死在老家河南。李龜年嘆了口氣,喃喃說道:「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小杜,你這首《春望》寫得好啊!」「李先生,謝謝您喜歡我的詩,也謝謝您當年演唱我的《望嶽》,我送您一首詩吧,《江南逢李龜年》。」這首《江南逢李龜年》是杜甫寫的最後一首七絕,也是他寫得最好的一首七絕。杜甫沒有自豪地回憶盛世之富庶: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也沒有描繪貴妃姐妹奢侈的麗人行:繡羅衣裳照暮春,蹙(cÙ)金孔雀銀麒麟。他只是選取了兩個人,不是他的偶像李白,也不是在他困難的時候數次接濟他的高適,而是:岐王、崔九。不,在杜甫眼裡,他們已經不再是大唐的王爺、重臣,他們代表的是一個時代:開元盛世。「尋常見」、「幾度聞」,那時談談詩歌、聽聽音樂,感覺多麼平常。就在我們還在平靜而繁華的文字中沉醉的時候,杜甫忽然就把所有人一下子拉到了四十年後的現實中來。是啊,誰不知道江南美呢?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落下的,不僅僅是江南的春天,更是一個時代。它也如這花兒一般,走向極致的美,然後,凋零。重逢的是「往時文採動人主,今日饑寒趨路旁」的老歌手,重逢的是如今「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老詩人。不,重逢的不是李龜年,而是我杜甫,鮮衣怒馬的年輕歲月,火熱的理想,滾燙的熱情。他,和我,都曾經生活在一個冒著熱氣的時代,都是不顧一切撲向生活、用生命來熱愛那個時代的人啊!對盛世的回憶戛然而止,現在的相逢亦戛然而止,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杜甫和李龜年,年輕時只是相識,卻在老年重逢的時候,成為了彼此生命中最燦爛、最意氣風發時的回憶。杜甫的律詩歷來受人稱讚,但是所有的人讀了這首七言絕句,都會被深深地折服。經歷了人世的大悲痛,文字反而愈加平淡,如清水,耐人尋味。這首詩被選入了《唐詩三百首》,蘅塘退士是這樣評價的: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悽涼流落,俱在其中。寧可不讀這樣動人心魄的詩,也不想他們經歷那樣的悲。忽然想起孟子的一句話: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縱觀整個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和平的時期總是那樣短暫。所以,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這樣那樣的煩心事,請拉長時間線,讀一讀歷史,你的心裡就會平靜許多。See you again,See you again,See you again,See you again,註:本文有部分細節和歷史資料不符(資料之間也會存在相互矛盾),請在意者勿噴。當然,我認為,讀經典,不是為了考證歷史,而是為了從中汲取精神營養。
— END —
大老振,中原女,主業教師,業餘寫作。愛我所愛的人,寫我所愛的文,希望我的文字能在某一刻溫暖你的心靈, 出版《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繁體版《討拍取暖失心瘋》,新書《瞧,這才是風流!》即將發行。公眾號:大老振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