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20年NBA生涯,5次NBA總冠軍,2次總決賽MVP,4次全明星MVP,這名籃球屆的巨星就是科比·布萊恩特,他在籃球運動中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成就和高度。大家對科比的認識大多停留在籃球生涯上,可是在退役後,科比"轉行"做起了動畫片,用一部名為《親愛的籃球》動畫短片拿下了奧斯卡第90界最佳動畫短片獎項。
這部動畫片關於科比在職業生涯的重要經歷,還被看作是他20年職業生涯的記錄。動畫中一幕幕的畫面都基於科比的籃球夢,而且用了純手工繪製的方式做出了一幀幀動作。《親愛的籃球》講述了6歲男孩從小想像著自己能在大西部的籃球決賽中投出制勝一球,在平常捲起自己的長筒襪當籃球。在家裡蹦蹦跳跳,希望有一天能夠踏上籃球的舞臺。從決定追逐籃球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決心付出自己的一切。
科比在球場上的離開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命運從來不會辜負一個為夢想奮鬥的人。從育兒角度看,《親愛的籃球》用科比的親身經歷教育孩子擁有夢想、勇敢追尋,於家長而言,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追夢",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探索人生。
《親愛的籃球》:夢想是孩子人生的奠基
《親愛的籃球》的故事從一個小男孩的夢想開始,他在床上捲起爸爸的直筒襪,跳起來想像著自己在籃球賽場中投球的模樣。在夜晚,小男孩在街燈下不斷地練習,看著照在籃球架上的一束光,他心理暗下決定:我以後一定會迎著球場上的燈光,投入西部大論壇球賽場上的一記絕殺球。因為有了信念,小男孩不斷地練習,熱愛籃球並為之奮鬥。
這就是科比的故事,從4歲以上的那一天開始,他的一生就難以與自己的籃球夢想分離。在這場追夢的旅途中,每一個人都能看出科比對籃球的付出和熱愛。
退役後的科比,曾經說過:"再過20年,如果籃球依然是我一生裡最大的成就,那麼我就失敗了"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科比對自己人生的期望很高,除了籃球,他還有很多夢想。面對"追夢",科比的決定是:把他年少時候的夢以及所作的努力,拍成一部動畫短片,以激勵更多的孩子尋找並堅持夢想。
即使不是球迷,看過動畫片的人也會被科比追尋"籃球夢"的信念所打動,而他追夢的勇氣就是科比能站上職業生涯巔峰的重要原因。
對孩子而言,夢想是現實的動力和源泉,如果失去了夢想,孩子就失去了充沛的下共能力和創造力。也許孩子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但肯定會獲得一些藏在夢想背後的意外收穫,有時候甚至遠遠超出了夢想本身的價值。
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個夢想,千萬別打擊他,試著鼓勵孩子、支持孩子。
1.夢想是孩子努力奮鬥的內在動力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夢想是孩子人生的奠基,能夠給予孩子內在的動力。在小時候,夢想是孩子對青春和未來的憧憬,它就像孩子前進方向的一個風景線,能夠推動孩子前進。長大了,夢想更像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指點,只要堅持不懈地追逐,有一天也可能撼動整個地球。
心理學上,成長的動力一共分為兩層:表面一層是外在動力,內在一層是內在動力。比起外在動力,內在動力更加持久、有力,而夢想就屬於內在動力的一種,激發孩子內心的渴望和上進心。
2. 夢想使孩子變得堅強
正因為有追逐夢想的決心,孩子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會更加有信心。夢想能讓孩子變更堅強,不害怕受傷、不畏懼挫折。
一位小男孩,他剛開始讀書時成績總是不及格,老師憤怒同學嘲笑,但是他偏偏對寫作感興趣,把當作假設為自己一生的夢想。身邊許多人都嘲諷他,認為這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儘管身處壓力和打擊之中,他依舊沒有放棄,每天堅持練習寫詩、寫故事,最後寫出了小說——《老人與海》,而這位能夠勇敢地堅持夢想的小男孩就是海明威。
在追夢道路上學會的堅持成為孩子心中最大的護盾,能夠抵擋外界的壓力和批評,即便身處黑暗和失望,也能找到向前的光亮。
3. 追夢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人人耳熟能詳,但其實這句話背後字字扎心。從眼花繚亂的培訓班,到紛繁複雜的練習冊,孩子的"起跑線"越來越沒有盡頭。實際上,成績等外在事物不能決定孩子的起跑線,反而內在的夢想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能夠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當時,年僅6歲科比在信中這樣寫自己的籃球夢:"從我的思想到我的身體,從我的精神到我的靈魂,六歲的我,深深地愛著你。"籃球夢就是科比的帆船,承載著他一路上的波折與困難,引導他去努力、拼搏,看出了"凌晨洛杉磯"的景致。
孩子追夢的路上,父母的引導和發掘十分重要
永遠不要低估了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對孩子的影響,把正確的觀念和信仰教育給孩子,讓孩子學會堅持夢想、追尋夢想,補充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父母要成為孩子夢想實現的"守護者",一邊引導一邊教育,每個孩子的能力和天賦都需要被喚醒,鼓勵孩子"追夢",就是喚醒孩子心中的熱情。
1. 認真對待孩子的夢想,呵護每一份期待
孩子內心深處未被滿足的願望和夢想都會一直留在孩子的內心,他的信念很難被阻擋。而且,如果受阻,孩子很可能會產生心裡病症,正如《小歡喜》中的喬英子。
對於英子的航天夢,媽媽宋倩總是認為她只能幹與學習有關的事,不允許她講自己的航天夢。但是,喬英子在天文館的演講臺上說出了自己的夢想和追尋夢想的信心。
孩子的未來不是通過掌控出來的,而是孩子獨立創造出來的。父母可以給孩子多一點自由,認真對待孩子的夢想,呵護每一份期待,給予孩子更多的機會去追求與實現自己的夢想。
2. 教會孩子堅持
如果孩子只懂得夢想是什麼,卻不知道如何堅持夢想,那麼到最後很可能是徒勞無功。因此,父母要懂得去進導孩子對待夢想的態度,教會孩子堅持不懈的作用。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經對孫女說:你的一生當中,會有很多奇蹟等著你,他們埋伏在你的不同年齡四周。如果你不相信奇蹟會出現,堅持努力,那麼奇蹟就去找別人了。他口中所說的"奇蹟"就是夢想教育,讓孩子直到需要付出實際行動去實現心願。
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有巨大的力量,教育孩子學會堅持,才能幫助他實現夢想,實現人生的奇蹟。
我是黃小莉的育兒經驗,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