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趙婷
◎劉敏
《無依之地》將趙婷推到了國際影壇最前沿的聚光燈下。在今年9月的威尼斯電影節上斬獲金獅,讓趙婷因此成為首位獲得這一殊榮的華語女導演。影片也成為明年奧斯卡的奪獎大熱門。這是趙婷的第三部劇情長片,也可以看作她「美國西部題材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趙婷和她的「美西三部曲」
導演不算太長的職業生涯中,每一步都走得穩健,且大跨步前進。自編自導的處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於2015年參賽聖丹斯電影節,入圍坎城導演雙周,也獲得了美國獨立精神獎提名。這部畢業作品受資金所限不乏簡陋之筆,但導演的美學風格和才華已初露端倪。影片關注少數族裔,聚焦一對少年兄妹,講述美國南達科拉州的原住民生活。
2017年,第二部作品《騎士》再次入圍坎城導演雙周,故事依舊發生在美國印第安保留地,年輕的西部牛仔布拉迪因意外腦部受傷,不得不在努力和掙扎後放棄夢想。兩部作品的主人公均由非職業演員本色出演。《騎士》打破了美國傳統西部片中的英雄主義內核,執導成熟流暢、人物細膩寫實,最終獲得了坎城導演雙周藝術大獎,並在世界各大影展上表現不俗。
而2020年的新作《無依之地》改編自作家傑西卡·布魯德Jessica Bruder的紀實報導文學《無依之地:21世紀的美國生存》,原著以新聞調查的日記形式,每一章節都有不同的主題。全書一半內容在講述遊牧人群的生活;另一半是作者對在亞馬遜工廠打工和做甜菜收穫工作的深入報導。2017年,奧斯卡影后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在多倫多影展上看了趙婷的《騎士》,之後便拿著《無依之地》的項目找到了她,希望她做新片導演。
影片講述了2008年金融危機下,內華達州帝國小鎮的重要經濟支柱石膏廠倒閉,人去鎮空,這裡的郵政編碼也被取消。丈夫去世後,61歲的弗恩(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飾)無力獨撐生活,於是將簡陋的家當搬上改裝後的小貨車,開始了一路西行的公路生活。她在亞馬遜流水線上、在遊樂園的咖啡廳裡,在國家森林公園做臨時工……一路上,她遇到許多和她相似的男男女女,彼此幫助,並締結友誼。
美國現代遊牧一族的苦與樂
在美國,這些「生活在路上」的人是一個特殊群體。許多人辛苦工作一輩子,到晚年卻無法依靠微薄的養老金維繫生活,退休老人不得不開著房車,過上尋找季節工的遊牧生活。他們以車為家,走走停停。人與人相識又別離,走散在各自的旅途上,直到下一次偶遇。重逢時是驚喜的問候,分手時是緊緊的相擁,就像是關於人生的暗喻。See you down the road,是影片中人物多次說過的話,也是片尾導演的結語。
這不是一部打著公路電影旗號,或者以此做背景的商業劇情片,影片遠離戲劇化的敘事,在美國的獨立製作中獨具一格。這部小成本獨立製作跨越美國7個州,經過4個月的遊走拍攝,因為資金緊張,趙婷一個人完成了編劇、導演和剪輯等多項工作。無論是記錄性質的生活場景,還是高度藝術化的剪輯敘事和詩意畫面,都是為了展示美國現代遊牧一族的真實經歷和生存狀態。
得益於主演弗朗西斯對角色精準的拿捏,影片帶給觀眾悲喜交加、起伏波動的飽和情緒。沒有居高臨下的憐憫,沒有悲涼和眼淚,鏡頭敏銳地捕捉到現代遊牧人的開朗堅韌、慷慨互助,他們享受著自由和小小的快樂。無論主動還是被動,當這個群體遠離喧囂的都市、接受路上的艱苦時,也和廣袤的大自然融為一體。既會面對狂風暴雪,也有夕陽日落相伴。人和自然的相處與依託,正是趙婷幾部作品中都有所探討的主題。
大自然的野性,美國西部的壯闊,巖林、森木、星空、溪流和大海,是對遊牧一族艱苦生活的補償。他們也並不完全孤單,而是一個互助互持的社團:在路上、或者通過社交網絡彼此保持聯繫。幾齣人群相聚的場景設定在夕陽黃昏下或者夜晚篝火旁,金色的晚霞、跳動的火焰、平和快樂的人群,銀幕溢出了滿滿的暖意。
詩意和柔情是我們在美國西部電影中顯少見到的。當患重病的Swankie眼中閃爍著光芒,回憶起自己看到的懸崖邊上的萬千飛鳥的夢幻景致;當穿著寬鬆T恤和長裙的弗恩,在國家公園的巖林中像頑皮少女般蹦蹦跳跳……某個瞬間,你會被深深觸動,產生放下眼前一切,開車去流浪的衝動。
與此同時,影片並沒有過度美化遊牧生活,路上總是有各種困難,缺錢、生病、爆胎,嚴寒中的孤獨、不穩定的臨時工作……都在鏡頭下有所呈現。偶爾的悲傷和孤獨宛如驚鴻一瞥,導演克制到讓人覺得殘忍:蒼茫的大雪地上,弗恩一個人孤零零地依靠在小貨車門旁,觀眾還來不及醞釀悲傷,鏡頭隨即就已切換到了路上。
弗恩並非沒有停下來的可能,她很幸運地擁有一個理解她的姐姐。姐姐明白弗恩的與眾不同,是源於耿直和勇敢,舒適的小家不是她的生活追求。所以,她雖然邀請妹妹留下來一起生活,最終卻並不阻止弗恩接受更廣闊的野性召喚。同樣,當弗恩悄然拒絕大衛(大衛·斯特雷澤恩飾)的挽留,離開他的溫馨家庭,一個人佇立於萬丈懸崖之上時,她望著遠方大洋的巨浪翻騰,海風吹亂頭髮,在潮溼的霧氣之中閉上了眼睛,我們分明可以感受到她對自由的享受。無論是舒適居家,還是浪跡天涯,都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值得尊重。
她們對不羈和自由的渴望如出一轍
公路片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在不斷上路與遇見的轉變中,找到一個始終凝聚一切的敘事主題與軸心,用張弛有度的節奏,將觀眾的心抓牢。而本片中,弗恩正是這個靈魂存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個走進女性私密世界的救贖故事。失去丈夫,失去家園,內心的悲傷無從發洩,在狹窄的小貨車內和廣袤的自然天地之間轉換,正是在路上的經歷,向大自然汲取的力量,讓弗恩重新找到了丈夫去世後生活和生命的意義。影片中有一句著名的對白,借弗恩之口說出:「我並不是無家可歸,我只是無房可住(I am not homeless, I am houseless)」。
很多主要角色均為非職業演員,Linda May、Swankie、Bob Wells 都是真實生活中的遊牧一族。麥克多蒙德又貢獻了一次影后級的表演,她將一個61歲的女人演繹得層次豐富:緬懷逝去丈夫時的悲傷,面對現實環境時的堅強,偶爾流露的少女般的放縱單純,以及融入大自然時的享受……影片對白不多,特寫鏡頭經常對準臉,弗朗西斯充滿感染力的細微表情變化有效地打動了觀眾。而那些人物打工的地方,都是弗朗西斯親自實踐體驗過的工作場所,真實自然的肢體語言,塑造了個性鮮明,令人難忘的女主人公弗恩。弗恩的英文Fern,是一種蕨類植物,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趙婷的三部作品,攝影皆由校友兼男友書亞·詹姆斯·理查茲掌鏡。美國西部壯麗的自然景觀和清晨黃昏的光線,在鏡頭下充滿詩意,人們將《無依之地》和泰倫斯·馬力克的作品風格做比較,趙婷也坦誠後者對自然光線的青睞對自己創作的影響。不過,表面影像的共通,並不能掩蓋二者內容上的兩極。馬力克的詩意畫面,更多是為宏大抽象的宇宙和世界觀命題服務;而趙婷關注和聚焦的,則是每個實實在在的個體,他們平凡,甚至是渺小到被社會忽略的小人物。但在鏡頭下,他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生動鮮活,值得我們深情凝視。
人們常說相由心生,電影和電影創作人的關係同理,作者的氣質和三觀往往會給作品打上烙印,帶來影和人之間意味深長的互映關照。說來有趣,有關《無依之地》,腦海裡最深刻的畫面,竟是導演趙婷和主演弗朗西斯錄製的獲獎感言小視頻:夕陽西下的空曠郊外,二人在房車外,一個坐在車門口臺階上,一個坐在緊靠車門的小板凳上,兩三句輕鬆的感言,莫名地讓人感動。兩個看起來生活軌跡完全不同的人,對不羈和自由的渴望卻如出一轍。這種人與人、人與自然親密又放鬆的氛圍,在今天快節奏和網絡社交盛行的年代,實屬罕見。
在關注弱勢群體和少數族裔的題材上,趙婷既有西方成熟的人性視野表達,也有獨屬東方文化的細膩柔情。作為創作者,她不給自己下定義劃界限,下部作品將從獨立製作跳到漫威商業大片《永恆族The Eternals》,這也是漫威電影史上首位有色人種女性導演掌鏡。不矯情造作,不小清新,不算計商業技巧。10月中旬《無依之地》在盧米埃爾電影節上做法國首映時,坎城電影節總監福茂親自做現場導賞,他說趙婷讓我們看到了美國新一代獨立導演的模樣,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美國。
為人為影均特立獨行,純粹而執著。對導演趙婷和她接下來的作品,我們唯有期待和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