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發生鈽材料核洩漏事故

2021-01-12 騰訊網

2020年6月8日,美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鈽設施發生鈽-238氧化物洩漏與汙染事故,導致1名員工遭受大量放射性沾染。此次核洩漏是該實驗室近年來後果較為嚴重的一次事故,加劇了外界對實驗室核安全的擔憂。

顆粒狀的鈽-238產生熱量

(一)洛斯阿拉莫斯此次核洩漏事故概況

此次鈽-238氧化物粉末操作使用的是配有三層手套的、可開展多類型作業的大型手套箱。2019年11月,該手套箱經過維護升級,更換了全部手套,並將部分埠改進為穿通式手套口。這種手套比普通的含鉛手套觸感更佳、靈活性更好,並且裡面有橙色夾層設計,當露出橙色時可預警手套存在破損風險,需要及時更換。受工作環境、使用頻次、操作材料種類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手套的設計壽命最長為數年,最短2個月。

事故起因是工作人員使用存在破損風險的手套箱手套稱重和包裝鈽-238氧化物粉末,該手套原定於次日更換。根據洛斯阿拉莫斯事故報告(NA-LASO-LANL-TA55-2020-0012),6月2日例行檢查發現,14副手套箱手套出現磨損,定於6月9日更換。6月8日,手套箱房間裡6名工作人員從事手套箱作業,9名工作人員從事其他工作,當最後1名員工完成手套箱稱重和包裝鈽-238氧化物粉末時,房間報警器報警,顯示有放射性洩漏。所有工作人員立即撤離並接受了放射性汙染測定,其中1名員工體表和鼻腔檢測到鈽-238汙染,其他14名未檢測到。6月10日,放射性控制技術人員進入房間調查汙染源,在4隻手套上檢測到汙染,其中一隻左手手套拇指區域發現缺口。

事故發生後,實驗室已更換被汙染手套、進行放射性清汙工作,並對外宣稱此次事故不對公共健康和安全構成威脅。目前,被汙染區域仍未開放,正在進行全面調查。

(二)曾多次發生鈽操作違規事件與事故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是美國三大核武器實驗室之一,承擔著設計研製核武器、存儲處理軍用核材料、製造鈽彈芯等核心任務。該實驗室的鈽設施是美國目前唯一具有完整的鈽材料處理和鈽彈芯製造能力的設施,目前存儲與處理的核材料包括武器級鈽-239、空間放射性同位素熱源材料鈽-238、軍用氚、高濃鈾以及少量其他超鈾核素。其中,武器級鈽-239和熱源材料鈽-238為固體(金屬或粉末)、熔融金屬或溶液形態。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長期存在核安全隱患,後處理設施臨界事故、材料運輸方式違規、鈽彈芯滯留、放射性洩漏【[1] 2003年發生一起類似的、因違規而導致的鈽-238氧化物洩漏與汙染事故。】等鈽操作相關的違規事件與事故頻發。美國能源部2017年核設施風險評估報告顯示,「2005-2016年,洛斯阿拉莫斯收到未經公布的、針對鈽違規操作相關問題的報告超40次」。對此,能源部國家核軍工管理局曾表示,「希望承包商能以安全的方式進行工作,以保證僱員、設施和公眾的安全」。

近年來最嚴重的1次違規事件是發生於2011年8月的鈽棒放置危險臨界事件,引發內部和外界的廣泛擔憂和批評,並導致大批實驗室工程師因不滿而辭職。2013年6月,由於臨界安全等關鍵安全性和操作行為規範等方面的缺陷,鈽設施暫停核材料操作。此後的分析評估表明,鈽設施存在以下問題:管理層對臨界安全等關鍵安全性的承諾和認知存在薄弱環節,發現問題的流程效率低下,安全工程師配置以及專業知識的流失威脅關鍵安全性計劃的可行性。

2016年9月,鈽設施經過安全性改進與抗震設計加固後,開始重啟高風險的鈽操作等工作。然而,由於核軍工生產與科研任務繁重,老化嚴重、容量有限、人員短缺的鈽設施仍舊面臨嚴峻的安全風險。

(三)事故頻發原因分析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隸屬美國能源部/國家核軍工管理局,管理和運行則交由加州大學等機構組成的三方國家安全公司負責。由於私營公司對績效的嚴苛追求以及安全規範的缺失,鈽設施甚至是整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存在很高的核安全風險。

核軍工生產任務繁重也是洛斯阿拉莫斯鈽操作相關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美2018年《核態勢評估》報告要求,「美國將在2030年前具備年產80枚鈽彈芯的能力」,其中,洛斯阿拉莫斯鈽設施30枚,薩凡納河鈽加工設施50枚。新鈽彈芯將用於2030-2037年部署的 「戰略威懾」陸基洲際彈道飛彈配裝的W87-1核彈頭。為保障核武器現代化的順利推進,洛斯阿拉莫斯正尋求建立武器用鈽彈芯製造能力【[2] 洛斯阿拉莫斯現在新製造的鈽彈芯僅用於研究用途。】。根據美國能源部2021財年預算申請,未來五年,鈽現代化和前期計劃支出【[3] 不包括支持計劃和相關基礎設施的資金需求。】的預算申請激增,平均每年約18億美元。

為加快實現年產30枚鈽彈芯能力的目標,洛斯阿拉莫斯採取的策略是多班次運營鈽設施,正在改進入口、更衣室、培訓設施等,並計劃未來五年額外聘用1400名鈽操作相關人員。與此同時,實驗室還在規劃新建更多的模塊化生產設施,但受制於場地有限、地震風險、廢物處置能力不足、安全工程師短缺等原因,新生產設施面臨成本激增、建設延期的風險。

除了製造鈽彈芯,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還是美國能源部和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鈽-238供應項目和放射性同位素電源生產計劃」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負責存儲由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生產的二氧化鈽粉末,並用其製造放射性同位素電源的鈽-238燃料盒。此外,鈽-238的放射性約為武器級鈽的260倍,對防護設備、人員和措施的要求更甚。

洛斯阿拉莫斯鈽設施一身二任,兩大核心任務同期倍增,面臨極大的運行壓力和安全風險。

(四)小結

此次核洩漏事故發生在美國新冠疫情期間,事故起因是工作人員使用了存在破損風險的手套箱手套。深層次的原因是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為滿足美國核武器現代化和太空計劃的需要,正尋求急速提升武器用鈽彈芯製造能力、同期承擔的鈽-238儲存與空間放射性同位素電源製造任務加劇,增加了實驗室核安全風險。此前,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已多次發生核事故。

相關焦點

  • 回顧歷史十大核洩漏事故 烏克蘭核電站教訓深刻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時代》雜誌曾對歷史上發生的最令人恐怖的核事故進行了回顧,評出「史上十大核事故」,希望依此提醒世人,避免類似事故發生。具體榜單如下:1.1979年3月28日三英裡島核電站事故三英裡島核電站2號反應堆發生的放射性物質外洩事故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核電站事故,儘管此次事故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2.1966年1月17日帕利馬雷斯氫彈事故
  • 核洩漏事故有多可怕?盤點世界上最恐怖的核洩漏事件,你聽過哪個
    根據資料顯示,在1951年,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在美國建立。雖然核電站的應用發展對人類生活來說有很多好處。不過,潛在的威脅卻一直都沒有消失過。比方說,如果核電站發生洩漏事件,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一座城市毀掉。想要恢復生態,是非常困難的,且事發地再也不適合人類居住。這是因為當核洩漏事故發生時,會導致很多放射性物質洩漏,這些東西對人體的危害極大。那麼,世界上最可怕的核洩漏事故都有哪些呢?
  • 盤點世界八大核洩漏事件
    20多年中,該試驗場共進行了475次地下核爆炸,其中有62次發生了程度不同的事故。美國內華達州絲蘭山脈核試驗 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洩漏事故 1979年3月28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三裡島核電站的一個核反應堆堆芯發生部分熔化
  • 福島核洩漏,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芮氏9.0級大地震並引發海嘯。地震造成巖手縣、宮城縣和福島縣死亡或失蹤1.8萬餘人,累計難民40餘萬人,財產損失不計其數,部分房屋、漁船的殘骸甚至漂到了太平洋對岸的美國和加拿大。 然而這次地震本身對於日本來說,雖然可怕,但是並不致命。真正致命的是地震造成了福島核電站洩漏。
  • 美國實驗室事故不斷令人心驚
    但美國卻從來沒有一份國家計劃,對所需的實驗室數量、如何建造及運行進行規劃。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對國會發出警告稱,這類實驗室越多,出現危險失誤或被蓄意破壞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是在這種監管「分散且主要靠自我管制」的領域。
  • 日本三天兩頭發生核洩漏 根源到底在哪兒?
    (原標題:日本這麼發達一個國家,為何三天兩頭發生核洩漏?)6日上午,位於日本茨城縣大洗町的一家原子能研究所設施發生放射性物質洩漏事故,造成現場5名職員被暴露在輻射環境之中。其中一名50多歲男性員工吸入大量放射物質,體內輻射量超過正常界限的十倍以上。
  • 解密曼哈頓計劃:盤點在洛斯阿拉莫斯,真實生活情況
    在曼哈頓計劃期間,住在洛斯阿拉莫斯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當數千人努力打造一個絕密的原子彈時,美國軍方試圖讓保持整個城市都保持機密。所有的郵件都必須經過了篩選,並通過加州大學的一個假地址發送出去。安全小組警告居民們不要使用真名,並取消他們所有的雜誌訂閱。聯邦調查局甚至調查了圖書館長,懷疑她與共產黨人分享秘密。
  • 福島核洩漏事件發生後,已經過去9年時間,如今變成什麼樣了?
    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地震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一系列設備損毀、堆芯熔毀,大量核輻射被釋放,成為繼1986年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後最嚴重的核洩漏事故。這場事故導致16萬人流離失所,政府創建了一個12.5英裡的禁區,即便有一些地區解禁,但幾乎沒有人願意返鄉。
  • 裝置安裝錯誤,德國一科研核反應堆發生輕微核洩漏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德國一科研核反應堆發生輕微核洩漏&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柏林5月16日電(毛競)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15日在官網發布消息說
  • 34年前,車諾比核洩漏有多恐怖?威力比廣島原子彈大400倍
    說起著名的車諾比核洩漏事件,大家都應該很熟悉。這是一場事故發生1986年4月,至今已經有34年了。當時蘇聯還沒有解體,為了壓制美國,對核武器的研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而事故的發生地點就在烏克蘭境內。在26日凌晨1點23分,車諾比核電站的四號反應堆放生了爆炸,而且還是連續的爆炸。
  • 有關鈽(Bù)的毒性
    關於鈽元素的人體輻射實驗研究並在未經受試者同意之下進行,二次大戰期間及戰後都有數次核試驗相關意外,其中有的甚至造成傷亡。核能發電廠核廢料的清除,以及冷戰期間所打造的核武建設在核武裁減後的廢用,都延伸出日後核武擴散以及環境等問題。非陸上核試驗也會釋出殘餘的原子塵,現已依《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明令禁止。
  • 震驚全球的核洩漏,車諾比事件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發生了一起震驚全球的核洩漏事件,這次事件是發生在前蘇聯統治時期的一件事。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核洩漏事故。居住在這裡的人民無法生存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鬼城。如果你們需要深入了解這次核洩漏事件的話,小編推薦大家去看豆瓣高分電影《車諾比》,裡面詳細介紹了車諾比事件的全經過,這次核洩漏事件值得全人類進行反思。這次超乎想像嚴重的核洩漏事件是由當時的幾位操作人員疏忽造成的。當時他們對於設備的檢查並沒有在意而只是簡單認為只是單純的起火而已,由於對此次事件的不重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核事故。
  • 原子彈設計圖紙、原理已公布,但為何許多國家還是搞不出原子彈?
    原子彈作為一種威力強大的核武器,能大大提升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和國際威望,很多國家都想擁有原子彈,而現在原子彈的設計圖紙和製作原理也都已經公布了,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國家製造不出原子彈?雖然原子彈的設計圖紙和原理已經公開,但那也只是大致方向,想要製造出真正的原子彈,還需要進行許多細節上的研究以及試驗,這需要這個國家擁有強大的科研能力,擁有大量相關領域的科研人才。而且製造原子彈非常耗錢,無論是建設研究所、試驗場等核試驗相關設施,還是試驗所需的成本,都需要相當龐大的一筆資金,很多國家都無力承擔這筆費用。
  • 原子彈為何只能用鈽和鈾製造,它們又各自具備哪些優勢和缺點?
    而內爆式原子彈則是採用在核裝藥四周布置炸藥,利用炸藥衝擊波壓縮中心核裝藥的方式來提高材料密度,從而達到超臨界狀態。(槍式原子彈)(內爆式原子彈)雖然構型有兩種,但是原子彈對核裝藥的屬性是有一定要求的,為了讓裂變產生倍增效應,首先要求材料受到中子撞擊後能夠較容易發生裂變,並且在裂變後能夠釋放多個中子,繼續撞擊其他原子核,從而使裂變速度越來越快,而符合這一條件的目前只有鈾235和鈽239兩種材料,所以根據核裝藥的不同,也就有了鈾彈和鈽彈的區別。
  • 盤點歷史上的核洩漏事件:日本東海村核臨界事故
    7   俄羅斯K-431核潛艇事故  1985年8月10日,蘇聯K-431號巡航飛彈核潛艇在符拉迪沃斯託克港加油,在船塢內排除故障時誤操作引起反應堆爆炸,造成10餘人死亡, 49人被核輻射損傷,環境受到汙染,艇體嚴重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