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快跑,試錯迭代。」在騰訊發展史上,漸進式創新和持續性創新始終根植其中,圍繞用戶體驗和需求的微創新引領騰訊將觸角延伸至網際網路生態的方方面面,構建起一片騰訊網際網路森林。截至目前,這家創立於22年前的企業市值高達5.3萬億港元,其產品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帳戶於今年超過12億。
騰訊如何看待創新?從創始人馬化騰的談話中可見一斑:比自己喪失公司控制力更可怕的是公司自我成長、自我創新能力的喪失。馬化騰表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騰訊和深圳的創新型企業一樣,要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通過「創新實幹、開放進取」,努力創造更多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績。
創新已植入企業基因
除了運營微信、QQ等,騰訊近期在做什麼?在貴州,騰訊挖了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的山洞用以存放數萬臺伺服器,其所在的騰訊雲貴安七星數據中心是國內首個實現特高防護等級的綠色高效災備數據中心,被用於存儲騰訊核心大數據。在今年9月舉行的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一次性發布多項產業級新技術,其中優圖實驗室的AI技術能識別審核視覺內容,騰訊雲則推出了區塊鏈底層引擎和區塊鏈可信計算平臺兩大產品,智慧交通新戰略「We Transport」為城市提供雲端大腦和數字底座,全面助力交通建設、管理、運營和服務。今年10月,騰訊自動駕駛雲仿真技術在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獲得創新技術獎,這一全套自研技術,累計申報專利超過40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事實上,創新二字始終貫穿在騰訊22年的發展中,如在即時通信工具QQ中創造性地加入群組和QQ秀等功能;微信開發應用後,逐步添加朋友圈、公眾號、微信支付、小程序等核心功能,使其成為網際網路史上用戶增速最快的在線通信工具。此後推出的微信公眾號又使得微信兼具媒體和電商雙重屬性,從而全面改變了中國網際網路及媒體產業的既定生態。而微信紅包這個看似意外的創意則讓騰訊迅速成為最重要的在線支付服務商之一。
時光倒回到1995年,馬化騰憑著一腔熱情投入了當時堪稱「巨款」的5萬元,在家中配備了4條電話線和8臺電腦,架設起國內早期BBS網絡的深圳分站,成為當時國內第一批網際網路弄潮兒。此後,深圳的創新氛圍推動著他與騰訊在摸索中走向更加寬闊的網際網路世界。「深圳是中國最具活力的標本城市。那時在校園裡最流行的一個詞語是『時不我待』。老師們經常教導我們,如今是百年一遇的大時代。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以及深圳務實創新的氛圍,幫助我們不斷成長,成就了我們的夢想。」馬化騰回憶當年創業情景時說。
目前,騰訊一方面利用社交產品連接智慧產業,另一方面致力於打造面向未來的「科技引擎」。「如果長期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領域缺席,我們的各種應用創新就可能像沙漠裡蓋起的高樓,隨時有倒塌的危險。」馬化騰總結說,近兩年來,騰訊積極開展布局,建立四大AI實驗室,涵蓋全面基礎研究到多種應用開發,同時還建立前沿科技探索的實驗室矩陣,包括機器人、量子計算、5G、邊緣計算、IoT物聯網等領域。
創新要堅信「危中有機」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無接觸、線上化成為社會各方的迫切需求,騰訊順勢推出一系列產品和服務。截至今年9月,騰訊健康碼累計亮碼150億次,累計訪問量440億次;疫情期間,騰訊推出的「基於CT影像的新冠肺炎AI輔助診斷」項目幫助湖北多家新冠肺炎一線救治醫院用上人工智慧CT設備,由AI在數秒內協助醫生識別是否為新冠肺炎。此外,微信小程序自疫情以來日活躍帳戶超過4億,政務類小程序用戶同比增長近60%;騰訊智慧校園、騰訊課堂等產品累計幫助超過1億學生在線學習;騰訊會議的推出兩個月內活躍帳戶數超1000萬,目前用戶已超過1億,企業微信的會議功能截至今年5月份累計服務2.2億人次,有效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海量應用和多元化服務的背後是騰訊的迅速響應能力。騰訊會議曾在8天內緊急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100天內迭代20多個版本。深圳利用「深i您」平臺率先上線騰訊健康碼,成為疫情期間全國首個憑「碼」出行的城市,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為此聯合多個部門和單位與騰訊團隊加班加點,快速打通資料庫,騰訊作為技術方僅用3天時間就上線了第一版本。
化危為機,危中尋機。面對困難甚至危機,不被擊倒的同時還能藉此取得新突破,這在騰訊發展歷程中並不陌生。
2004年上市前夕,騰訊曾陷入被動的戰略調整。彼時,騰訊近七成的營業收入來自「夢網」業務,但該業務卻在騰訊上市前一天被宣布需要清理整頓。危機之下,騰訊及時推出手機QQ,並在接下來幾年內相繼開發出手機QQ遊戲大廳、手機騰訊網、手機QQ瀏覽器以及手機安全管家,早於其他網際網路公司完成了手機端的布局和投入。
2010年前後,「網際網路2.0」風潮湧現,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公司在海外崛起,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亟待新突破。當時,儘管已經擁有市場優勢和眾多主力產品,騰訊依然堅決地進行變革,砸下重金研發了微信。「騰訊從來沒有哪一天可以高枕無憂,每一個時刻都可能是最危險的時刻。我們曾幾次遇到公司瀕臨倒閉的窘境,但最終還是挺過來了。」馬化騰曾這樣感慨。
創新將紅利廣泛輻射
「網際網路的本質是連接、開放、協同、分享。」馬化騰表示,一個好的生態系統必然是不同物種有不同分工,相互配合,而不是所有物種都朝著一個方向進化。在這種新的思路下,網際網路很多惡性競爭都可以轉向協作型創新。利用平臺已有的優勢,廣泛開展合作夥伴間橫向或者縱向合作是創新中的一個重要方向。
今年,騰訊研究院聯合騰訊雲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疫情與「新基建」的雙重因素催化產業網際網路發展,今年全國用戶用雲量增速超過1倍,傳統行業對「入網上雲」的訴求越發迫切。在如何更高效地助力傳統行業方面,馬化騰認為,應通過產業合作夥伴共同參與,多元協作、開放共建產業網際網路,為「新基建」創造豐富的應用場景,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建設。
騰訊扶持更多上下遊創新力量的戰略布局如今已初見雛形,在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宣布其產業生態中已有超過8000家合作夥伴,與合作夥伴一起共建形成300多項聯合解決方案,市場營收達到百億元規模。產業網際網路和「新基建」輻射出的紅利已切實改變了大眾生活:騰訊文旅通過數位技術將全國各大景區裝進一個小程序,還推出「一部手機遊雲南」。廣東省推出的全國首個微信政務服務小程序「粵省事」,已累計有7200萬用戶實名註冊,查詢辦理量達27億。騰訊提供的數據還顯示,今年小程序的日活躍用戶超過4億,覆蓋超200個細分行業,「小程序從業者」達536萬,微信生態裡活躍的第三方服務商超過4萬家。作為產業網際網路與消費網際網路的交匯點,微信「小程序經濟圈」已初具規模。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j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