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閒魚上買到了一張不存在的顯卡,RX 5900XT 拆解評測

2021-01-11 愛用熱切的描邊怪

這件事情要從我上班摸魚在廁所刷閒魚說起。

▲坐在馬桶上打開閒魚想找找有沒有 Intel 11代QS 的 CPU,結果在老賣家的閒魚上看到這個,一張伊拉克成色的 RX5900XT,正常關注 PC 的用戶都知道這個命名規則是 AMD 的顯卡,但是 AMD 從來沒有推出過 5900XT 這張卡。

賣家承諾性能和 6800XT 基本一致,而且還提供三個月質保,看賣家信用還不錯,在我一番討價還價下,最後只用了 3500 買下了這張卡,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看看這張卡會不會翻車。

外觀展示

▲外觀描述和賣家一致,正面只有三個風扇,沒有風扇的外框,不過賣家倒是幫我配上了一個擋板。

▲中間的風扇略小一點,不過是透明的,應該是設計為了 RGB 風扇,不過在這張卡上不會亮就是了。

▲這張顯卡還是挺重的,主要重量就來自這個散熱塊,這個散熱塊無論是長度還是厚度都是蠻嚇人的。

▲不過散熱塊的鰭片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彎折,甚至是完全擠在一起,這讓我不得不擔心起來它的散熱情況。

▲雖然賣家給我配了一個擋板,但是明顯對不上號,沒有固定中框的兩個螺絲孔,而且其中一個 DP 還少了一顆螺絲,整個擋板還是鏽跡斑斑的,只能說湊合用用,到時候自己重新再買個擋板裝上就好。

▲顯卡的背部完全沒有噴漆和裝飾,直接就是一塊鋁板,不過好在沒什麼明顯的劃痕。

▲顯卡的供電口為三個 8pin,這個特點讓我對這張顯卡的真身充滿了好奇。

目前 RX 6000 系列陣營中僅有華擎的 6800XT Phantom Gaming 和 Taichi 為三 8pin 供電設計,這張卡很有可能是這兩張卡中某一張的測試樣品。

拆解環節

▲移除散熱器就能看到中框了,這張顯卡的中框倒是沒有太多的劃痕,成色還不錯。

▲GPU 周邊共有八顆三星 GDDR6 顯存,單顆容量為 2G,共計 16G。GPU 的矽脂都幹了,看來這張卡之前遭過不少罪。

▲Die 右側有十顆 MOS,這些 MOS 上側兩顆為 Vmem MOS(顯存供電),第三顆為 VDDCI MOS(顯存控制器供電),剩餘七顆為 Vcore MOS(核心供電)。

這三路供電全部使用 TDA21472,來自 Infineon(英飛凌),這是一顆 70A SPS MOS,就是俗稱的 Dr.mos。

▲Die 左側還有六相供電,但它們也不全是為核心工作,上側四顆為 Vcore MOS,下側兩顆為 Vsoc MOS(片上系統供電),和 AMD CPU 的 SOC MOS 不同,GPU 的 SOC MOS 主要是給 DATA BUS 和 UMC 使用。

這六顆 MOS 和 Die 右側的一樣,均來自 Infineon 的 TDA21472。

▲顯卡背面倒是沒啥花頭。

▲PCB 背面還有兩顆 PWM,各自控制兩路供電。

IR35217 主要為 GPU 外圍服務,來自 Infineon,控制 Vmem MOS 和 Vsoc MOS,2+2 相,均為直出。

XDPE132G5D 主要為 GPU 本身服務,同樣來自 Infineon,控制 Vcore MOS 和 VDDCI MOS,11+1 相,均為直出。

▲簡單總結一下供電。

XDPE132G5D 來自 Infineon ,控制 Vcore(核心)、VDDCI(顯存控制器),MOS 均為 TDA21472 70A,11+1 相直出,MOS 同樣來自 Infineon。

IR35217 來自 Infineon,控制 Vmem(顯存)、Vsoc(片上系統),MOS 均為 TDA21472 70A,2+2 相直出,MOS 同樣來自 Infineon。

▲在背面的 PCB 上貼了個貼紙,上面寫著 RX5900XT PGD 16GO,目前華擎 RX6000 幻影電競系列的命名也是如此,所以這張卡應該是 6800 XT Phantom Gaming 的早期 ES 樣品。

▲散熱器上的矽脂也是幹的,周邊的顯存矽墊有些也歪七扭八,很明顯是被人拆過了。

銅底不僅為 Die 散熱,同時還為顯存散熱,在銅底兩側還有長條的導熱墊,可以同時為 MOS 和電感進行散熱。

▲熱管也沒有鍍鎳,並且有發黑的現象,看起來是氧化了。

▲透過光可以看到這個散熱器一共有八根鍍鎳熱管,有六根穿透散熱鰭片,兩根埋在了鰭片裡。

▲背板在顯存、MOS 的背面貼有導熱貼,可以一定程度的幫助散熱。

上機測試

▲首先來看看本次的測試硬體,主板是華擎的 Z590 Pro4,這張主板將會在本月 11 號晚上正式解禁,屆時我也會對其作出詳細評測,總結就是一句話,如果放在 Z490 中,那麼這張主板擁有在 2K 價位內最優秀的供電。

▲CPU 為 Intel 旗艦 10900K,搭配上面的主板也可以開啟 SAM。

▲內存來自 ZADAK 的 SPARK DDR4 3600 8Gx2。

▲我使用的這兩條的規格為 XMP 3600 C17-19-19-39,屬於那種延遲中規中矩的 3600 頻率的條子。

▲它頂部的金屬特別像是皇冠,搭配獨家設計的五段式超廣角 RGB 燈效讓它無時無刻散發出王者的氣息,當然插滿食用更加。

▲測試 SSD 為大華 C900 ,這款 SSD 性價比非常不錯,TLC 顆粒,1T 容量僅有 700 元不到,緩內速度寫入也能達到 1800MB/s。

▲散熱器我選了超頻三凌鏡GI-CX360 一體式水冷,三把 12cm 風扇均為九片扇葉,可以有效提高風量,總體風量可達 72CFM。

▲冷排採用了 12 根低流阻水道,搭配三把 12cm 風扇,可以更加快速的帶走熱量。

▲冷頭的柔光罩可以 360 度自由旋轉,可以適用於各種角度的安裝方式,無時無刻保持 LOGO 永遠正對使用者。

▲電源則是安鈦克的 HCG-X1000,提供長達十年的換新服務,十年換新和十年保的意義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相比於自家的 HCG 系列,HCG-X 能夠提供更好的電氣性能,提高電腦穩定性。大一號的風扇可以進一步的降低風量,減少風扇轉速帶來的噪音。

▲土豪金磨砂配色成為我購買它的最大理由,雖說沒有性能提升,但是讓你的電腦檔次更高。

▲琳琅滿目的輸出口,單路 12V 的功率可達 996W,整體最高功率可達 1000W,輔以 80 PLUS 金牌認證,可謂是高端必選之一。

▲在我收到貨之後賣家就了無音訊了,並且這張顯卡無法使用 AMD 官方的驅動,所以我對這顆 VBIOS ROM 打起了主意。

▲之前賣家說性能和 6800XT 一致,通過主板的 PCB 外觀等方面來看,這張卡很有可能就是華擎 6800XT 的早期工廠樣品,不過那時的 AMD 還管這張卡叫 5900XT,後面因為老黃的 3090 橫空出世,所以不得不將其改名為 6800XT,並且放出了 Navi 21 完整版 6900XT 來應對 3090。

又因為華擎自家的 6800XT Taichi 和 PG 是同一塊 PCB,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提取 6800XT Taichi 的 VBIOS 將其刷入這張 5900XT,刷好之後也是成功的安裝上了 AMD 6800XT 的官方驅動。

理論性能測試

▲DX12 2K 遊戲性能測試的 3DMark TS,取顯卡分,越高越好,跑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DX12 4K 遊戲性能測試的 3DMark TSE,取顯卡分,越高越好,跑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DX11 2K 遊戲性能測試的 3DMark FSE,取顯卡分,越高越好,跑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DX11 4K 遊戲性能測試的 3DMark FSU,取顯卡分,越高越好,跑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光追遊戲測試的 3DMark Port Royal,越高越好,跑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3DMark 光線追蹤功能測試,跑三圈取平均值,越高越好,結果如圖。

▲2020 新版魯大師顯卡測試,取顯卡分,越高越好,結果如圖。

這張顯卡確實在性能上和我手上的正版 6800XT 幾乎無區別,同時因為我們刷入的是頂級非公 6800XT Taichi 的 VBIOS,所以性能會更好。

溫度功耗測試

▲通過半小時 FurMark 1080P MSAA x8 的燒機後,這張卡沒有出現花屏死機的情況,這才讓我放心。

功耗上因為和 Taichi 同用一版 VBIOS,所以功耗牆也是一樣的,功耗上因為散熱器成色的問題,相比正版 6800XT 高了一點,不過這個表現在一眾非公 6800XT 中依舊還是非常的優秀。

總結

這次的運氣還算不錯,算是撿到一張 3500 塊的 6800XT,儘管成色很爛,但是日常使用和測試基本沒有問題,我的正版 6800XT 也是終於不用被我插插拔拔了。

閒魚有風險,購買需謹慎,雖然這種 ES 的樣品卡價格很低,但是就怕後續遇到問題,例如賣家人沒了,卡壞了等等問題,如果自己能折騰還好,不能折騰的還是繞道而行吧。

最後如果有購買了華擎 6800XT PG 或者 Taichi 改水的,並且願意把原裝散熱器賣給我的同學請評論區聯繫我,我有意購買。

相關焦點

  • 5900x+技嘉B550超級雕+RX5600xt黑果記
    此前就寫了AMD黑蘋果的裝機單,這次就應要求,使用技嘉B550 AORUS MASTER主板,搭配Ryzen 9 5900x處理器和RX5600xt顯卡組裝3A黑蘋果主機實戰一番。硬體選購此前就有吐槽,說2020年了玩黑蘋果哪家主板都一樣。
  • RX 6900 XT首測:AMD與NVIDIA的巔峰之戰
    在今年的顯卡市場中,AMD無論是中端,還是高端旗艦,都有著不小的地位。  RX 6900 XT開箱:RGB信仰燈  因為公版可以在國內買到,所以開個箱看看樣子還是有必要的,也可以作為大家買之前的參考。  顯卡散熱器為純銅鰭片設計,以及全覆蓋的真空腔均熱板。  顯卡拆解:16相供電
  • AMD Radeon RX 5600 XT顯卡首發評測
    不過由於RX 5700和RX 5500 XT這兩款顯卡之間的性能還存在較大差距,目前這部分顯卡市場仍然被NVIDIA的GTX 1660 Super、GTX 1660 Ti和RTX 2060這3款顯卡所佔據。為了填補這部分顯卡市場的空白,AMD在1月21日正式發布AMD Radeon RX 5600 XT顯卡(下文簡稱RX 5600 XT)。
  • RX 560XT首發評測:一代神卡重出江湖 打遍千元顯卡無敵手
    1顯卡簡介回頂部【PConline 首發評測】礦潮後顯卡市場一路走低,為了掃除顯卡市場上空的陰霾,NVIDIA打出了主打光線追蹤新體驗的RTX 20系列+主打性價比(相對有性價比)的GTX 16系列的組合拳,但目前來看收效甚微,價格高昂的新顯卡大家都只能持幣觀望,也許是在期待更高性價比的型號出現。
  • 進軍頂級顯卡市場,AMD Radeon RX 6900XT首發評測
    在高端顯卡領域蟄伏多年的AMD終於憑藉RX 6800XT顯卡重返高端消費級顯卡市場,從我們的評測結果來看,這款顯卡的確擁有不小的市場競爭力。今晚10點,這款顯卡的評測內容終於解禁,我們也已經完成了這款顯卡的詳細評測工作,下面就請跟隨本文來看看RX 6900XT的性能究竟有多強,它是否能給NVIDIA帶來足夠的壓力。
  • 訊景XFX RX 6800 XT海外版顯卡評測:性能更勝公版,溫度清涼用料十足
    預覽相比公版來說,XFX RX 6800 XT海外版在頻率上有所提升,但在TGP上還是比較保守的,只多了30W,此外在尺寸上由於散熱器的加強,相比公版更厚更長一些,我們在評測開始之前先來回顧一下全新的RDNA 2架構改進點。
  • 迪蘭RX 5600 XT X戰神評測:中端的芯,旗艦的用料
    [PConline 評測]RX 5600 XT發布有一段時間了,這款產品有著非常出色的能耗比和不俗的遊戲性能,本應在市場有一番大作為,不過由於首發價格誠意稍顯不足,所以沒有吸引到很多人。但通常情況下電子產品都是會隨著時間推移價格下降,RX 5600 XT的價格優勢也會漸漸顯露出來,等等黨永遠不虧(滑稽)。話不多說,這次我們帶來迪蘭RX 5600 XT X戰神非公評測。
  • 藍寶石RX 5700XT白金版OC評測:TRIXX BOOST加持 這黑科技能讓幀數...
    [PConline 評測]相信大家已經對7月份發布的RX 5700系列顯卡比較了解了,AMD全新RDNA架構的首發顯卡RX 5700和RX 5700XT實測下來結果也比較喜人,性能上兩款顯卡都超越了上代旗艦Vega 64,能耗比方面也大大的縮小了和N卡的差距。不過首發上市的只有公版,公版卡雖然能有效降低機箱內部溫度。
  • RTX2080Ti殺手來了,AMD RX5950XT顯卡現身,擁有Navi大核心加持
    不過,相比於強勢的處理器產品,AMD的顯卡產品就沒有這麼好運了,在這一整年中,除了5700系列產品以外,AMD並沒有拿得出手的產品來對抗英偉達,不過如今這種情況似乎會得到一定的改善。近日,根據外媒的爆料稱,目前新款的AMD高端顯卡已經正式出現在歐亞經濟委員會的網站上,這就意味著AMD新顯卡已經拿到了EEC認證,馬上就可以進行上市銷售了。
  • AMD 銳龍 9 5900X/5950X首發評測:地表最強單核!時代真的變了
    今年年底可謂是硬體圈的春晚,移動端的十一代酷睿、RTX 30系顯卡與AMD的CPU顯卡產品齊發,讓往年逐漸趨於無味的DIY市場增添了一份新鮮感。當然,大家更喜歡看的是紅藍綠三廠之間的激烈對抗。   除此以外,PConline籤約KOL搞機猛男也製作了評測視頻,感興趣的可以跳轉觀看。
  • 入門顯卡之爭:RX580 VS GTX1650 別迷信買新不買舊了!
    [PConline 雜談]連甜點級顯卡也漲到2699起步了,這波被迫消費升級讓不少DIYer叫苦連天直呼雅蠛蝶,好在隨著時間推移,無論新顯卡還是舊顯卡都是會降價的,如今一千塊左右就能買到一張能玩3A大作的顯卡了,三千塊也能裝一臺爽玩網遊和不少3A大作的電腦。
  • 風之力三風扇散熱導入、技嘉 Radeon RX5600XT GAMING OC 6G顯卡...
    身為御三家之一的技嘉GIGABYTE應對AMD這一波RX5000系列顯卡浪潮,自然也是不會缺席的,首波針對終極1080p電競體驗RX5600XT顯卡推出兩個版本,其一為WINDFORCE版、另一款就是小楊手上拿到的GAMING OC版本,是為預先超頻版本,同時也搭載了技嘉風之力三風扇散熱系統,其獨特的抗擾流風扇設計,可以增加三風扇的散熱效率,視覺上再搭配自家RGB
  • 微星發布 RX 6800 XT Gaming X Trio 非公顯卡:搭載方形熱管技術
    IT之家12月24日消息 微星今日在海外視頻直播中公布了 Radeon RX 6800 XT Gaming X Trio 非公版顯卡,並進行了現場拆解。根據直播中的信息,該系列 6800 XT 與 6900XT 顯卡的 PCB 設計不同。
  • 新世代顯卡馬上完成鋪貨 哪些顯卡最值得選
    那首先,我肯定會說在這個顯卡從28nm差不多完全過渡到14/16nm的時間點上,上一代的NVIDIA 9系、AMD 3系都已經不太值得選購了,除非很大幅度的降價,然後根本木有什麼降價的事兒發生。  然後就是二手的問題,這個也沒辦法給很確切的答案,假如對某個型號的二手價格比較關心,建議上閒魚上關注它一段時間,你就會得到答案了。  那麼在這個從1000到5000價格都已經被新時代顯卡覆蓋了的節骨眼兒上,哪些顯卡比較值得選擇呢?
  • 華碩官網已列出TUF Gaming RX 6900 XT旗艦顯卡
    根據 AMD 早前公布的時間表,大多數廠商都會在 12 月 8 日開售 AMD Radeon RX 6900 XT 旗艦顯卡,遺憾的是有不少零售商坦言首發庫存相當稀少。即便如此,@Momomo_US 還是在 Twitter 上分享了華碩官網最新上架的 TUF Gaming 系列 RX 6900 XT 旗艦顯卡,可知這款 AMD Big Navi GPU 產品採用了三槽三風扇的散熱設計。
  • 銳龍9 5900HX、銳龍6000移動顯卡爆料,AMD要逆襲?
    近期關於AMD移動端顯卡和CPU的爆料層出不窮,仿佛AMD要在這一代硬體比拼中大放異彩。近期爆料人@APISAK在Geekbench資料庫中發現一顆名為銳龍9 5900HX的處理器,擁有8核16線程,基礎主頻3.3GHz,加速4.6GHz。儘管基頻和上一代旗艦銳龍9 4900H近似,但加速頻率高出200MHz。
  • RTX3080 20GB正在籌劃中,劍指AMD旗艦顯卡RX 6900 XT
    出於成本的考慮,老黃將次旗艦RTX3080顯卡的顯存從RTX3090的24GB砍到10GB。不過說實話,RTX 3080 10GB確實是一張非常香的顯卡,RTX2080Ti的一半價格卻是兩倍RTX2080的性能,難怪科技圈都說這次老黃良心發現了。
  • AMD將發頂級顯卡RX5950XT
    近幾年來,AMD在高端顯卡領域一直被英偉達遠遠甩在後面,VEGA56/64系列雖然堆料很足,但是功耗和發熱感人,Radeon 7也是由於種種兼容性問題成為生命周期最短的旗艦顯卡,而AMD現在又推出了全新的RDNA架構、Navi核心RX5000系列,憑藉著專為7nm工藝研發的架構,RX5000
  • NV GT730顯卡評測
    因為它定位599元的價格,再低的定位已經是核顯的天下,獨顯已經沒有存在價值。加上GT740套上的是GK107的馬甲,是克卜勒入門級的架構。結果我們被打臉了,比GT740更低端的GT730將會陪伴我們將來一段不短的時間。  低調的GT730,我們似乎聞到了濃濃的馬甲味。所以,它自然不姓麥克斯韋,而是Kepler+Fermi的合體。什麼?竟然玩起合體?
  • 卡皇RX 6900XT駕到,它能成為地表最強的遊戲顯卡嗎?
    那麼問題來了,AMD 今年的推出的最強顯卡,性能到底咋樣?有沒有機會和老黃來一場真正的戰鬥?這個終極問題一直縈繞在託尼的心頭,直到前兩天,有位好心人給我寄了張這個。。。而以往基於 Windows 系統的 CPU 一次只能獲取 256MB 的顯卡顯存,在效率上就很拉跨。顯卡:誒嘿,你進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