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建勳:把論文寫在脫貧攻堅「主戰場」

2021-01-18 昌寧發布

  在近日公布的雲南省2018年脫貧攻堅獎獲獎者名單裡,昌寧縣溫泉鎮松山村大學生村官李建勳與其他48名同行一起,獲得了扶貧好村官稱號。這是對他近三年村官工作的最好肯定。2015年11月到松山村工作以來,李建勳始終牢記使命,發揮自己所長,積極投身各項工作。2017年12月擔任松山村黨總支副書記,李建勳更是全力投入脫貧攻堅,用實際行動把論文寫在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戰場」。

  因為喜歡茶,畢業於雲南農業大學的李建勳在校期間,選修了茶學、制茶、茶藝等專業課程,並獲得了高級茶藝師、評茶員、茶葉加工員等資格認證。這個「業餘愛好」,讓李建勳在松山村脫貧攻堅戰場上有了用武之地。到松山村兩年多來,他共在村裡開展茶葉技術培訓30餘場500多人次,茶文化培訓學生200多人次、村民100多人次。並抓住各級政府鼓勵創新創業的機遇,租了一個老茶廠,與人合夥進行改造後成立了茶葉公司,為茶產業持續發展探路子。今年,公司共加工銷售幹茶10噸,其中名優茶1噸,實現產值30萬元。

  李建勳說:「三年前大學畢業就考上了大學生村官,被分配到溫泉鎮松山村。剛來村上的時候還是有些不適應,但是我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早日融入了群眾,成為了松山村的一員。由於我大學學的是農學,學農又到農村工作能發揮自己的優勢、特長,於是,我結合松山村茶葉大村的實際情況,成立了一個茶葉公司,對茶葉發展也有一定的幫助,然後帶動了一些村民增收致富。」

  丫口寨村民小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銀書家因家中有三個上學的孩子,儘管種了8畝茶葉還是難以脫貧。近兩年來,李建勳一有時間,就會到李銀書家,指導他們科學管理,走生態化發展路子,茶葉效益明顯提高。2018年,李銀書家實現茶葉收入2.5萬餘元,比2016年增加了5000多元。說起李建勳來,李銀書心中的感激溢於言表:「小李來掛鈎我家,他教我們些採茶技術,我交給他茶,他每斤補給我五角錢,對我們相當好。」

  今年「五四」期間,共青團昌寧縣委在全縣評選昌寧縣創業青年致富「領頭雁」,作為村官的李建勳在眾多的參評者中成功突圍,成為了其中的一員。這一方面源於他投資辦廠加工茶葉,另一方面源於他在松山開展的馬鈴薯種植試驗。松山村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靠茶葉,近年來大多數村民依靠茶產業,實現了脫貧,但只要茶葉市場稍有波動,就會有許多村民面臨返貧。面對這一現狀,李建勳積極深入各村組和田間地頭調查了解,為改變松山村產業單一問題不停奔波。他發揮自己畢業於雲南農業大學的優勢,聯繫到了雲南省馬鈴薯專家楊豔麗教授,詳細諮詢了秋馬鈴薯種植技術,決心自己試驗探索出一條新的產業發展路子。2017年7月,他在劉家河租了3畝田,試驗種植秋馬鈴薯,實現產量1.5噸,實現收入4500元。種植秋馬鈴薯成功後,周邊的許多村民都要求一起種植。但他不放心,又於2017年12月底試驗種植冬馬鈴薯4個品種,其中新品種2個。為了試驗結果的真實性,也為了探索純生態種植方式,他沒有施用任何植物生長調節劑,確保測出真實的產量。今年5月,馬鈴薯全部挖收後,經實際稱重,試驗種植的「蘭貴人」品種畝產1000斤,產值5000元;七彩馬鈴薯畝產可達1200斤,產值3900元。常規品種合作88畝產2300斤,產值2500元;麗薯6號畝產2500斤,產值3000元。

  李建勳說:「現在種植已經成功了,有很多村民也想跟我一起種,在有基礎的情況下,我想成立一個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更多的群眾受益。」

  李建勳工作負責也在當地出了名。他在做好村內各項業務的同時,常常到村民家中、田間地頭走訪,了解農戶需求,為全村發展想方法、謀思路。松山村黨總支書記王子江這樣評價他:「建勳從來到我們村以後,工作十分主動,結合村情也結合他自身學的知識,做茶、種洋芋,做了很多的事。他雖然是來自昌寧縣城,但在得住、辦事非常用心認真,我們村民對他非常肯定。」

  工作之餘,李建勳始終不忘學習,除了學習工作所需要的各種理論知識外,目前正在攻讀雲南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因為他還想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寫出更精彩的青春華章。

  「年輕人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這是時常激勵我的一句話。」李建勳說:「因為年輕,難免會有些不足,村幹部、村民都給我提出一些寶貴的建議,我也積極採納,這對我的成長也是一種幫助。我覺得我們大學生村官到村上來,就是要多幹一些實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自己的青春貢獻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主戰場上。」


責任編輯:吳再忠 / 值班編輯:楊曉華

大家都在看:

▶ [關注] 昌寧縣脫貧攻堅方言微電影《第一書記》今日首映(附視頻)

▶ [要聞] 昌寧啟動2018年全縣「10·17」扶貧日活動

▶ [投票] 昌寧縣6人入選保山市第三屆道德模範,快來為他們投票吧!


相關焦點

  • 李建勳:用青春抒寫脫貧攻堅精彩篇章
    本網訊 昌寧縣柯街鎮臘邑社區黨總支書記助理李建勳自參加工作以來,一頭扎進農村,發揮專業特長,大膽嘗試創新,帶領群眾發展產業,用實際行動把論文寫在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戰場」。到臘邑社區後,李建勳迅速熟悉社情民意,積極參加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等工作,深入田間地頭,給群眾傳授人參果種植管理技術。果農瞿紅明種植人參果24畝,但效益一直不明顯。在李建勳的指導下,瞿紅明的人參果種植管理技術不斷提高,今年人參果單價達6元/公斤,每公斤比去年提高近1元。「李建勳經常到我們這裡來支持我們工作,來教我們人參果種植、管理還有修剪技術。
  • 「雲嶺脫貧攻堅群英譜」李建勳:傾盡所能為群眾鋪出特色產業致富路
    2015年11月,李建勳到保山市昌寧縣溫泉鎮松山村委會擔任大學生村官(支書助理),開始了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日子。他始終牢記使命,積極投身各項工作,致力於推動脫貧攻堅,用實際行動把論文寫到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戰場」。
  • 中國科協與央視聯合打造脫貧攻堅科技人物專題節目《把論文寫在...
    節目預告中國科協與央視聯合打造脫貧攻堅科技人物專題節目《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前五集將於12月7日-11日,在CCTV10科教頻道《人物故事》欄目播出,敬請關注!播出時間首播:周一至周五 19:42重播:次日 16:49人物簡介《李玉》12.7 19:42、
  •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丨陳士林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丨陳士林 2020-12-11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望謨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第55次)會議召開
    望謨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第55次)會議召開9月30日,望謨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第55次)會議在縣政府視頻會議室召開,州政協副主席、縣委書記李建勳,出席會議並作講話。會上李建勳強調,全縣幹部職工要統一思想,保持狀態。「大考」在即,務必在思想上保持高度重視、高度集中,要做好「五個起來」,號召各級黨員幹部爭做「五最幹部」,用五個「百分之百」開展工作,實現「五個經得起」,取全縣之力來迎接好第三方的評估、驗收。
  • 集智興農 湖南召開「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學術交流會
    1月7日上午,湖南省「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學術交流會」在長沙召開。會議為論文獲獎者頒獎。紅網時刻1月7日訊(記者 吳公然 通訊員 潘斌)1月7日上午,由湖南省生產力學會、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湖南省扶貧開發辦、湖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湖南農業大學、湖南領航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院共同承辦的湖南省「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學術交流會」在長沙召開。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戴道晉,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等出席。來自全省的專家學者和高校師生共計160餘人參加會議。
  • 「從脫貧攻堅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四川之路」研討會召開
    經驗和精神總結好、研究好,把脫貧攻堅的相關史料徵集好、整理好,把中國脫貧攻堅的故事、四川脫貧攻堅的故事、涼山脫貧攻堅的故事講述好、傳播好,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劉曉晨在致辭中說,四川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涼山州是其中「最難啃的硬骨頭」。當前,在黨中央和全省各級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在大批脫貧攻堅幹部接續奮鬥、廣大社會力量無私奉獻、貧困群眾頑強拼搏下,四川如期完成了這項震古爍今的英雄壯舉。
  • 奏響脫貧攻堅最強音——省內幫扶單位助力安定區脫貧攻堅
    原標題:奏響脫貧攻堅最強音 ——省內幫扶單位助力安定區脫貧攻堅省市縣各幫扶單位充分發揮行業部門優勢,幫扶成效顯著。不丟下一戶,不落下一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號角全面吹響。泉坪村是內官營鎮的深度貧困村,截至2018年6月,貧困發生率22.18%,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情況複雜,人居分散,土地均為旱山坡地,是脫貧攻堅主戰場最難啃的「硬骨頭」。像這樣的村子,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的幫扶點還有6個。作為21名派駐駐村幫扶隊員之一,劉文祥到村後發現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村「兩委」班子不齊,村幹部力量薄弱,幹事創業信心不足。
  • 【熱辣頭條】司法助力脫貧攻堅——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名羊農業...
    【熱辣頭條】司法助力脫貧攻堅——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名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錦秀 2020-05-24 0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北農林科大:研究生助力脫貧攻堅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組織研究生助力脫貧攻堅,不但為助力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研究生在實踐中也經受了鍛鍊、增長了才幹,把脫貧攻堅主戰場變成「立德樹人大課堂」,讓青春夢想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  一是組建「研究生助力團」。
  • 雲展|貴州「脫貧攻堅」百米畫卷展播 筆墨描摹美麗山鄉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李楨 實習記者 李紅麗)用「百米畫卷」 勾勒出貴州脫貧攻堅掠影。11月10日至30日,由貴州省文史館、省扶貧辦共同主辦的「貴州脫貧攻堅百米畫卷」作品展,在貴州美術館展出。展覽通過「時代楷模人物」「安居典範村寨」「交通巨變橋梁」「生態家園寫意」「脫貧攻堅辭賦書法」五個板塊講述了貴州脫貧攻堅主戰場湧現的英雄楷模故事,描繪了多彩貴州的秀麗山水。主創人員代表包括人物畫家黃天虎、山水畫家張潤生、書法家陳弘等80餘位省內外書畫名家、辭賦名家。
  • 「貴州最後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望謨縣委書記李建勳:奮進新...
    至此,貴州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監管。脫貧摘帽不是收官,只是廣大群眾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摘帽」之後怎麼幹?多彩貴州網記者採訪了此次「摘帽」的部分貧困縣的縣委書記或縣長,聽聽他們的怎麼說。
  • 容縣:關愛激勵駐村隊伍 提升脫貧攻堅活力
    今年以來,廣西容縣切實加強關愛激勵駐村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從生活關心、精神關愛、政治激勵三個方面著手,不斷提振工作隊員「士氣」,持續提升扶貧工作活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助推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
  • 文字和鏡頭記錄河北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
    12月15日至18日,第二屆河北省自媒體「百佳號」「收官之年看脫貧」線下主題實踐活動順利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30多位「百佳號」代表,跟隨省內主流媒體,先後走進邢臺市平鄉縣、衡水市武強縣、滄州市海興縣,用文字和鏡頭記錄了河北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講述了全省各地鮮活感人的脫貧故事。
  • 報告文學:忠實記錄脫貧攻堅偉業
    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在對象上由村及縣、由縣及地區再到省域的拓展,為讀者認知脫貧攻堅事業的不同層面提供了更多可能。葉多多的《一個都不能掉隊——雲南脫貧攻堅之路》,通過尋訪怒族、拉祜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特別是其中的直過民族,反映出「雲南式脫貧」的特殊之處。王宏甲、王琰的作品以治水、治沙、修梯田、興產業和扶貧搬遷、文化再造等為切入點,較為全面地報告了具有甘肅特點的脫貧攻堅實踐。
  • 南召縣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
    央廣網南陽11月5日消息(記者 李凡 通訊員 王修文 李姿穎)11月4日,南召縣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動員全縣各級各部門、廣大黨員幹部保持清醒、堅定信心,繼續以扶貧「九問」攻堅行動為抓手,查漏補缺、夯實基礎、提升水平,全力推動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努力向黨中央、省委、市委和全縣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 青陽蓉城鎮:助力脫貧攻堅 人大代表在行動
    安徽網池州消息   為鞏固脫貧成效,池州市青陽縣蓉城鎮人大積極動員、組織、引導全鎮各級人大代表主動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當好脫貧攻堅的「宣傳員、戰鬥員、監督員」,發揮人大代表在農業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方面的示範引領和監督促進作用,彰顯人大代表履職為民的初心使命,助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 葉祥發:把論文寫在新疆大地上
    把論文寫在新疆大地上 ——記浙江省援疆幹部、阿克蘇地區科技局副局長葉祥發8月4日,浙江省援疆幹部、阿克蘇地區科學技術局副局長葉祥發來到溫宿縣克孜勒鎮阿熱買裡村調研,了解到村裡種植黑木耳的40戶貧困戶,戶均已採摘幹木耳50公斤。
  • 我眼中的脫貧攻堅手抄報怎麼畫
    首先畫出一位農夫,在頂部寫上主題,並在人物兩側畫上三個邊框,主題的左右兩側畫上柳枝和太陽裝飾,先給主題塗彩色,人物帽子塗黃色,衣服塗藍色,邊框塗紫紅色、藍色和黃色,我眼中的脫貧攻堅手抄報就完成了。我眼中的脫貧攻堅手抄報教程1、首先在手抄報的底部畫上一位農夫,農夫戴著帽子,雙手高高舉起,表情非常的開心,注意畫出衣服的細節。2、接著在手抄報的頂部寫上主題,並在主題兩側畫上柳枝和太陽裝飾,在人物的左側畫上一個方形邊框。3、繼續在右側畫上一個方形邊框和一個圓形邊框,就可以塗色了,先給主題塗上彩色,柳枝塗綠色,太陽塗黃色和紅色。
  • 海口脫貧攻堅答卷:寫滿了脫貧戶的笑臉
    「如果說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是一張答卷的話,那麼現在海口這張答卷上肯定寫滿了脫貧戶的笑臉。」12月10日,黃一笑一邊向記者展示著自己手機上的圖片,一邊自豪地說。 黃一笑是海口市瓊山區委宣傳部主任科員,2016年1月,他多了一重身份——瓊山區大坡鎮福昌村委會幫扶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