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給2022年冬奧會各國運動員提供一個什麼樣的居住環境?8月20日,延慶冬奧村樣板段亮相。記者第一時間探訪這座山林掩映的冬奧「山村」。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延慶場館建設處處長劉利鋒介紹,延慶冬奧村按照計劃將在今年年底實現完工,於2021年8月達到賽事接待條件。延慶冬奧村是按照中國北方山村文化特色設計的一個運動員村,突出中國文化特色、突出了生態特色,也突出「以運動員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延慶冬奧村賽後將作為休閒度假酒店向社會開放。
「五環」為延慶冬奧村著色
延慶冬奧村位於延慶小海陀山腳下,毗鄰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和山地新聞中心。延慶冬奧村採用了低層、高密度的「山村」式建築布局。半開放式的建築庭院依山而建,既展現出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又不破山型、不奪山景,融入到周圍美麗的風景之中。
據劉利鋒介紹,延慶冬奧村以「組團」形式散落在山林間,共有6個居住組團和1個「公共組團」,總建築面積約11.8萬平方米。「居住組團」主要為居住功能,屆時可為運動員及隨隊官員提供約1430個床位。「公共組團」主要為綜合服務功能,將為運動員提供比賽裝備保養、餐飲、休閒等綜合服務。其中1號組團的33間樣板房作為此次亮相的樣板段,包括17間運動員樣板間、13間無障礙樣板間以及3間服務用房。
冬奧村內部採用了奧運五環的顏色作為主色調,色彩方案均源自奧運五環的顏色。各組團之間的暖廊採用了五環中的黑灰色,暖廊的地面,使用了五環中其他四環的藍、黃、紅、綠色的融合色,以區分層次達到視覺美感,同時營造出濃濃的奧運氣息。
東道主滿滿誠意從細節著眼
為了給運動員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休憩環境,房間設計堅持以運動員為中心的原則,諸多細節均體現了東道主滿滿的誠意。
房間的功能設計上,一切從運動員需求著眼。房間內,採用了國際化插座與電話接口,保證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都能夠正常使用電器。房間中還配置了奧林匹克網絡電話接口與電視接口,方便運動員進行國際通話。同時還與奧林匹克轉播中心聯通,運動員可隨時觀看比賽,實時掌握比賽成績,身在冬奧村就可以一覽賽場風雲變幻。
特別值得一提是,延慶冬奧村考慮到冬季舉辦賽事,專門設計建造了地下暖廊。通過暖廊,各國運動員、教練員無需再穿厚重的外套就可以在各個組團之間完成就餐、健身、文化交流、器械保養等日常活動,為運動員及賽事組織人員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交通便捷一切為運動員著想
延慶賽區核心區為運動員建立了便利的交通體系。運動員在30分鐘內就可以到達賽區內的任意一個場館任意一個賽道。
據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魏介紹,延慶賽區內共有7條內部道路,總長約14公裡。同時,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內共設計了9條索道,9條不同制式的索道又形成了5個換乘站,確保運動員可以從冬奧村在30分鐘內就可以抵達各項目出發點。例如,從延慶冬奧村出發至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高山滑雪速降項目出發區,運動員可從海拔900米的冬奧村西側的主纜車站出發,乘坐索道到達海拔2198米的山頂出發區。索道在滿負荷運營的情況下,約30分鐘左右即可到達。高山滑雪運動員比賽結束後,既可以通過索道原路返回冬奧村,也可以通過回村雪道,從比賽結束區直接滑行回到冬奧村。而參加雪車雪橇比賽的運動員,可從乘坐擺渡車只用約5分鐘時間到達國家雪車雪橇中心。
生態「山村」從一草一木著手
據國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世革介紹,在設計施工建設過程中,為了能最大程度保護周邊自然環境,原生樹木作為延慶冬奧村最主要的景觀被原地保留下來。建設方和專業的園林公司開展合作,對施工區域的樹木品種、數量和分布進行普查,樹木成為設計圖紙上的重要元素進行重點標註。施工過程中,建設者用密幕網將留在原地的樹木保護起來,並按季節和樹種特點進行澆水、施肥、治療病蟲害。對於無法原地保留的樹木,建設者將其近地移植或者遷到專用地塊進行保護。施工結束後,被移栽到山下的部分樹木也將再度回遷。同時,對地表種植土進行了剝離,作為後期原土覆蓋、生態修復所用。目前,延慶冬奧村原地保護或移植、遷地保護的樹木共計313棵。
記者在延慶冬奧村看到,一座座合院天井之中,就地取材的原生態石塊砌築了樹木的「安樂窩」。施工過程中開挖出來的碎石,被建設者充分利用,製作成了別具一格的「石籠牆」,與門廊的原木色門窗遙相呼應,形成質樸的中式山村庭院。
同時,延慶冬奧村還建立了動物保護通道。在施工現場周邊,經常有松鼠、蜥蜴、野兔等小動物出現,為了儘量減少施工對周邊自然環境和小動物們的影響,在施工現場用碎石等材料為小動物建設棲息地,建立了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畫面,使延慶冬奧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村落。
延慶冬奧村創新性地將遺址保護融入規劃建設成為延慶冬奧村的廣場。小莊科村是晚清時期的一處村落遺址,反映了一定時期山區人居的歷史特色。建設方將遺址作為冬奧村中的人文景觀進行妥善地保留展示,使其成為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古村居文化的窗口。
節能環保為延慶冬奧村著「綠」
延慶冬奧村全部按照國家最高等級綠色建築三星級標準進行設計。其中D6組團,作為超低能耗示範項目進行建設。據國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超低能耗建築是指通過合理的朝向、保溫隔熱以及節能散熱系統,自然通風等,讓房屋內無論是在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都可以達到舒適的溫度和溼度要求,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時,提升宜居體驗。
考慮到冬奧村位於燕山山脈,供暖需求較大,建築採用了電鍋爐加水蓄熱的供暖方式,利用夜間的低谷電對鍋爐中的水加熱至80度左右,白天利用夜間熱水儲蓄的熱能進行供暖,以達到節能的目的。通過對延慶冬奧村D6組團在供暖、空調和照明一次能源消耗量與滿足《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的參照建築對比,節能率達到60%。
奧運村還是一座「海綿型山村」。通過建設下凹式綠地、滲透溝和雨水調蓄池等措施,延慶冬奧村可以對雨水全部回收利用。對延慶冬奧村產生的生活汙水,也全部進行處理淨化實現再利用。
據了解,北京冬奧會將成為奧運歷史上第一屆100%使用綠色清潔電能的奧運會。隨著今年6月世界首條50萬伏張北柔性直流輸變電工程投用,來自張家口的風電、光伏電能等綠色清潔電能已經進入延慶賽區。
劉利鋒表示,冬奧村作為運動員集中生活居住的區域,其設計、建設工作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但因秉承「以運動員為中心」和「綠色」的理念,我們建設者信心十足。在賽時,延慶冬奧村將在為各國運動員提供一流的生活居住服務的同時,還將成為一個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及綠色發展的窗口,為實現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做出貢獻。
(燕都融媒體記者 陳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