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20多年旅居在東京的中國人,淇淇今天從歷史與地理的角度來淺談一下,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京都這個五大城市的不同特色。
其實,日本每個地區都有些屬於本地的一些特點,這是與各地的不同的地理,歷史,文化的發展與演變有很大的關係。東京,大阪,京都,名古屋,橫濱的不同,很難用一兩句話來簡單概括。既然有朋友想了解,那我就儘量概括性的回答吧!希望讓你對這些城市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首先,這五個地方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知道,日本整體是由3800多座大小島嶼組成,我們將這些島嶼分成了四個大的地理劃分,從北向南,北海道,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而這五個城市同是位於日本的最大島嶼---本州島。
這5個城市的歷史,是從南往北發展而成,今天我們就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利,京都--大阪--名古屋--橫濱--東京來介紹吧!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東京,雖然在全世界是最有名的國際大都市,但是在日本的歷史發展中卻是最淺,最新的城市。這樣大家可以有一個基本的概念了。
1. 京都京都是日本歷史最長的古都, 沒有之一。日本的歷史發源地,是位於本州島西部的奈良,那裡是日本天皇的創建地,也就是大和國的原址。 後來天皇的後代們,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將首都從奈良搬遷到了36公裡以外的京都,讓京都成為日本天皇的新家。一直至今為止,1200多年,京都一直日本皇帝的本家。所以,來到京都,你會覺得這裡街道的古建築氛特別多,沒有東京那樣的高樓林立的現代氣派,但是多了很多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寺院神社。
京都在最鼎盛時期,曾經大量的學習了很多中國唐宋朝文化,所以,它們的建築風格,讓中國人覺得似曾相識,這也是為何那麼多國人喜歡去京都旅遊的原因之一吧。在現代社會,為了最大化保護古都,國家給予了很多保護古代文化方面的特別政策,所以這座古城得到了完好保存。
1000多年前的歷史遺蹟遍布各地,很多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店鋪依然可以傳承下來,所以,你可以在京都找到很多古老的手工藝品店鋪,與傳統風味小吃。
對於代代生活在皇城根下的京都當地人,他們似乎有一種天生的優雅感,依然喜歡穿和服外出,京都人對生活很講究,並加以細膩的體會與感悟,對生活充滿了儀式感,並同時具有一種特別的優越感。 但是或許還是由於皇城根下生活的緣故,必須要謹慎言行,察言觀色,小心說話,否則就會面臨突然降臨的災禍。所以,京都人在社交中會保留很大的餘地,他們不會輕易地打開心扉與你開誠布公,有時候會還會口是心非,會讓人感覺有一些距離感,你很難真正從內心靠近他們,這是日本人對京都人的普遍感受。
2. 大阪而大阪與京都就有很大的不同。大阪距離京都43公裡,是一座面向瀨戶內海的港口城市,在古代歷史中被稱為攝津國,這是一片海邊的沼澤平原,地勢比較低,平坦開闊,因為有一個跨越南北的上町臺地(類似於小丘陵一樣的突起的區域),所以被稱為「 大阪 」,意思就是大斜坡。
從古代開始,這裡作為港口城市發展,對外的交流比較的繁盛。我們在小學歷史中學到的日本的遣唐使,遣隋使都是從大阪的港口出發的。(奈良與京都是內陸地,沒有港口),同時,大阪也是皇室的陵墓寶地,這個區域分布很多天皇一族的墓地,每年的祭祀活動會帶來很多人口的流動,再加上交通便利性,氣候溫暖,從古代起,大阪當地人就靠做小生意養家,因此,慢慢的形成了大阪人特有的經商才能。
大阪人吃苦耐勞,熱情好客,實在爽朗,又能說善辯,會融匯變通,這種才能就像基因一樣留在大阪人體內,所以大阪的商人,非常的具有經商頭腦,做起生意,非常厲害。至今對現代日本的商界有著巨大影響力,日本的十大財團其中有7家的老闆就是來自大阪地區。所以,大阪憑藉著強大的商業實力,在日本成為了第二大城市,如果你去大阪旅遊, 梅田、堺筋、道頓堀 等商業街,就可以感到濃濃的大阪當地商業氛圍。 大阪的物價與生活成本要比東京低,但是人又人情好客,美食又多,說實話,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大阪的。
3. 名古屋接下來,聊一聊名古屋吧。 這也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 它靠近伊勢灣,與三河灣,有豐富的漁業產業,也是連接本州島西部與東部的一個中間地區,屬於愛知縣的行政區域。
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這裡祭祀著一把具有1900年歷史,代表天皇家族神威的三大神器之一"草薙劍"的熱田神社,當日本古代第13代的景行天皇,在東徵途中,娶了當地的豪族尾張氏家的女兒,並得到了這把「神劍」以後,又相繼有好幾位當地豪族女性後代嫁給了天皇一族,其中有一位,姓藤原氏的後代,她的兒子源賴朝, 開創了日本的第一個幕府時代,鎌倉幕府,由此對日本歷史的影響產生了深遠的作用。 而大家熟悉的日本戰國時期的,鼎鼎有名的三大將軍中有兩位,豐城秀吉,德川家康,也是當地人。在這個地區同時還誕生出戰國時期的多名大將,如柴田勝家,丹羽長秀,前田利家等等。
因為這裡距離京都皇城的位置比較遠,天皇勢力範圍比較難以管控,人口的流動比較少,所以,古代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後來,在江戶時代,隨著德川幕府推行的「參勤交替」政策,以及全民朝拜天皇的本家的伊勢神宮的新潮流流行,東西地區人員來往增加,而這裡就成為了,連接東西兩地的重要的交通樞紐之地,在靠近東海道沿岸的地理長廊沿線,衍生出很多服務行業,如大大小小的酒店,飯店,遍布各處的旅館酒肆等等, 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成為一個很好的平臺。
到了明治時代,新政府提倡向西方學習工業技術,名古屋因為有良好的港口條件,他們在港口附近建設了大量的重工業工廠與倉庫,以及工業專用碼頭。成為了重工業發展的重點地區。至今,名古屋也是日本的重工業重鎮。工業成為名古屋發展的基本支柱,豐田汽車公司就在當地的豐田市內。名古屋是日本經濟實力第三位的大城市。
其實我對名古屋人的接觸並不多,沒有太多直接的了解,不過總體感覺,名古屋人比較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特別鮮明的地區特色,除了一口帶有貓咪化發音的口音以外,名古屋人平時比較節省,會過日子(說得不好聽就是摳門,哈哈)。不過,在嫁娶婚慶這件事上,他們非常喜歡大手筆操辦,搞得非常的高調鋪張,這點讓普通的人日本人感覺有些過於好面子的感覺。
4. 橫濱 一路往北,我們再來談一下橫濱這個城市吧!橫濱連接著東京,面臨相模灣與東京灣,有多處良港。
橫濱在日本歷史上稱為武藏國,因為有良好的港口地理條件,從鎌倉幕府時代開始,就作為貿易港發展起來,中間也經歷了幕府與戰國期間的各種風風雨雨。橫濱在歷史上最出名的就是,1854年1月美國海軍提督佩裡的船隊登陸在橫濱港的事件了,給日本的近代發展史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與變革,當時,與清政府一樣,日本實施的是鎖國政策,在1859年,橫濱港口與其他7個港口一起,就作為談和條件,正式向國外的商船開放,從此原本只是海邊小漁村的橫濱,開始了作為港口城市的真正發展。
1867年,這裡就有了賽馬場,還有外國人居住地,1871年開始了形成了華人集聚地,即現在的橫濱中華街! 所以,發展至今,橫濱在普通日本人心目中,依然是一個開放的,時髦的城市,通過海陸空全方位的國際貿易,這個城市的是經濟實力依然強大,位於日本第4大城市之位。 值得一提的時候,雖然經濟實力強大,這裡的居住環境適宜,城市化進程與生活空間的平衡做得非常好,這裡的人眼光比較的國際化,心態與眼光比較的寬廣,所以,這裡生活在這個區域沒有東京市區那麼壓抑,是關東地區值得推薦的居住地首選之地!
5. 東京最後,我們再來講一下東京。 東京位於在本州島的東部地區,屬於這五個城市中最靠北的一個城市,從前的東京被稱為 「江戶城」,也是由靠近東京灣的小漁村發展起來的,距今歷史不到600年。 是這個五個大城市中最年輕的一個。
它的發展是因為江戶城的城主,戰國時代的三大名將之一的德川家康一族,通過500年的持續治理,才不斷變為強大起來的。儘管東京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了世界最知名的發達大城市,國家的政治機構都設立在東京,連原來世代住在京都的天皇一家也早在200多年之前的明治時代,搬遷到了東京,入住在原來德川家的宅邸(即現東京的最中心的天皇居所),但是日本政府至今還沒有出臺過任何一部公開的法律規定,東京是日本的首都,即便這世間所有人心目中都已經將東京作為日本的首都看待。 而在那古樸固執的京都人,那高傲而優雅的心中,京都依然是日本的首都,京都人一直有一種固有的觀念:住在東京的都是鄉下人! 東京人是瘋狂的工作狂!等讓人忍俊不禁的想法。
確實,我雖然現在生活在東京,但我實在也不太喜歡東京市區,不要說擁擠狹小的工作生活空間,高居不下的物價,壓抑的人際關係,早高峰地獄般擁擠的地鐵電車車廂,這個由絕大多數外地移民為主體的城市,確實有很多不適合居住的理由。 所以,我選擇住在東京的郊區,一個緊貼著神奈川縣的小城市,這樣,我的生活還能保持一種相對的平靜,我還計劃有一條可以跑到更加偏遠的山區生活,我想那裡一定會發現道比東京更加有意思的生活!
想要了解日本的各個城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來日本住一段時間,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你一定會有更多有意思的發現哦!等待疫情快點結束,恢復可以自由出行的歡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