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縮壓和舒張壓哪個更重要?控制4件小事,讓你遠離高血壓

2020-12-27 愛生活的秋大姐

血壓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也是我們常說的高壓和低壓。

當人的心臟收縮時,動脈內的壓力上升,心臟收縮的中期,動脈內壓力最高,此時血液對血管內壁的壓力稱為收縮壓,亦稱高壓。

當人的心臟舒張時,動脈血管彈性回縮時,產生的壓力稱為舒張壓,又叫低壓。

收縮壓的正常值為90-140毫米汞柱,舒張壓的正常值為60-90毫米汞柱。

收縮壓和舒張壓哪個更重要?

無論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高了,都可以判定為高血壓,都是需要積極治療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兩者是一樣重要的。

但是,兩者又略有不同。

在高血壓各種類型中,收縮壓增高最常見,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而表現的單純收縮壓增高,更易發生中風和冠脈急性事件。

單純舒張期高血壓也不容忽視,如果不及時治療,隨著年齡老化,預後就較差。

而且,高血壓的低壓高,在臨床上是個難題。

高血壓患者也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高壓升高,大部分人能夠降下來,一旦低壓升高,服藥卻很難降下來。

身體的7個信號,可能預示高血壓了

1、眩暈

眩暈是高血壓出現最多的症狀,女性患者出現更多,可能會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時發作。

此外,中午或傍晚出現的短暫、輕微的頭暈目眩,也可能是高血壓的信號。

2、頭痛

頭痛是高血壓患者經常出現的症狀,其誘發原因多種多樣,部位多在後腦,並伴有噁心、嘔吐感。

若經常感到頭痛,而且很劇烈,同時又噁心作嘔,就可能是向惡性高血壓轉化的信號。

3、失眠

高血壓會導致大腦皮層功能紊亂、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出現頭脹、胸悶等,自然會影響睡眠。

所以,若出現入睡困難、易做噩夢、早醒等失眠症狀,則需提高警惕,及時檢測血壓。

4、耳鳴

高血壓是引起耳鳴的常見因素。雙耳耳鳴伴有中樞眩暈,且持續時間較長。多為高血壓引起。

5、麻木

常見手指、腳趾麻木或皮膚如蟻行感,手指不靈活。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現麻木,還可能感覺異常,甚至半身不遂。

6、出汗

高血壓可以引起恐慌症發作,在這種情況下,高血壓會導致臉部潮紅、體溫升高、出汗和緊張。

7、心悸

很多高血壓患者的初期症狀會有心悸的表現,感覺胸悶氣短,上不來氣。

這是由於患者的心臟受高血壓的影響發生了功能性變化,致使左心室擴張或心肌肥厚,造成呼吸困難、胸部不適。

控制4件小事,讓你遠離高血壓

1、控制體重

早在上世紀20年代,已有研究者注意到肥胖與高血壓關係密切: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可以顯著增加高血壓患病風險。

對高血壓患者而言,在控制體重上應從3個方面考慮:

一是從實際體重與理想體重的差異來判定是否超重或肥胖。

二是從總體脂肪(體脂)量來判定。目前主張,成年男性體脂不超過體重的25%,女性不超過體重的30%。

凡是體脂超標者,即使體重正常,也視為肥胖,應當減肥,建議每半年進行1次體脂測定;

三是從脂肪在全身的分布狀況(體型)來判定。脂肪過多聚集在上半身或腹部稱為中心型肥胖。

2、控制飲食

飲食對血壓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想要控制好血壓,首先要注意控制食鹽的攝入量。每天攝入的鹽最好不要超過6g。

3、控制睡眠

正常情況下,夜間血壓低於白天,但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會導致夜間血壓升高,主要是交感神經興奮性異常增高所致,也會導致早晨血壓早期峰值,影響血壓的正常變化一整天。

但是,與此同時,高血壓患者也不是睡的越多越好。

如果每天的睡眠時間超過十個小時,有可能會因為活動量過少而導致身體的循環速度變得緩慢,反而就容易讓病情不穩定,血壓也會波動。

因此,每天的睡眠時間控制在7~8個小時即可,儘量不要超過10個小時。

4、控制運動

有高血壓的人也可以通過平時的一些鍛鍊方式來讓血壓保持穩定。

像唱歌、跳舞、爬山、瑜伽、打太極等等,這些運動都比較好,並且這些運動都是屬於有氧運動。

高血壓的人做有氧運動可以提高人體的血液循環能力,還可以提高心臟收縮的能力,經常做這些運動,慢慢的就可以讓人體的血壓得到一定的緩解,還可以將血壓保持穩定。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人群屬於運動風險高危人群,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都不能參加或立即終止運動。

靜息時血壓>180/100mmHg,或有靶器官損害,特別是視網膜、腎臟改變,或左心室顯著增厚者,以及合併不穩定型心絞痛、腦缺血或未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者不能參加運動保健。

註: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收縮壓和舒張壓哪個更重要?有何依據?
    收縮壓和舒張壓哪個更重要?要我說,一樣重要!大家都知道,我們測量血壓的時候會出現兩個值,高壓(收縮壓)和低壓(舒張壓)。在臨床上,無論是哪一個值偏高,都是高血壓的表現。也就是說,要想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無論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對我們人體來說都是一樣的重要的。那收縮壓和舒張壓在我們人體都有什麼作用呢?血壓,是指我們人體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作用於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而它也是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動力。
  • 收縮壓和舒張壓,哪一個更重要?不想被高血壓找上,謹記4個要點
    因此,要了解如何穩定控制血壓,另外,很多人不知道應該將收縮壓控制好,還是保持舒張壓的穩定,下面就來了解這方面內容。很多人不知道收縮壓跟舒張壓哪一個穩定控制對身體健康有利,其實,無論是舒張壓還是收縮壓明顯增高,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較為常見的就是收縮壓升高,這種情況會增加嚴重疾病的患病風險。
  • 收縮壓不高、舒張壓明顯升高 年輕人更需警惕這類高血壓突襲
    經了解,李先生患高血壓病10多年,因沒有明顯不適症狀,就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改善生活方式,結果年紀輕輕就出現血管粥樣硬化,影響到了大腦和腎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造成年輕人高血壓的重要原因提起高血壓大家並不陌生,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病,同時也是導致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
  • 血壓也分收縮壓和舒張壓,哪個升高危險性大,升高的原因是什麼?
    血壓也分收縮壓和舒張壓,哪個升高危險性大,升高的原因是什麼?一、什麼是收縮壓和舒張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收縮壓和舒張壓。我們心臟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收縮,通過收縮過程來讓血液更有力地流經身體的各個臟器。我們的動脈血管彈性很大,心臟在不斷收縮的過程中會使血液量激增,這個時候血液對於心臟附近動脈血管壁造成的壓力,就是我們常說的收縮壓。
  • 老年高血壓表現為收縮壓高,舒張壓低,有什麼危害,怎麼治療?
    老年高血壓指年紀大於65 歲,沒吃降壓藥物時,不是同一天,測量3次,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有些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在體檢血壓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個現象,收縮壓比較高,舒張壓比較低,收縮壓減舒張壓的值比較大,差值叫脈壓差。一、脈壓差正常是多少呢?脈壓差增大見哪些疾病?
  • 舒張壓升高,找準原因,通過6項措施才能降下來
    ,大家普遍重視的是收縮壓與舒張壓同時升高。實際上,無論是收縮壓升高,還是舒張壓升高,都是血壓升高過程的不同階段。通常,單純收縮壓升高,主要發生在老年人群;單純舒張壓升高,主要發生在中青年人群,對於這類血壓升高,重視程度往往不足。舒張期高血壓,同樣會對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 高血壓控制的標準是什麼?
    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診斷,高血壓的標準為:收縮壓大於等於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大於等於90毫米汞柱。但是在2017年,美國心臟病學會等11個學會提出了新的診斷高血壓的標準:收縮壓大於等於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大於等於80毫米汞柱。
  • 高血壓「高壓和低壓」哪個升高更危險,治療有區別嗎?醫生講清楚
    在測量血壓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得到兩個血壓數值,高的那個數值是心臟收縮時,動脈內的壓力,被稱為收縮壓;低的那個數值是心臟在舒張時,動脈內的壓力,被稱為舒張壓。由於收縮壓永遠高於舒張壓,所以朋友們經常把收縮壓稱為高壓,舒張壓稱為低壓。
  • 老年人脈壓差增大有什麼危害?又該如何降低收縮壓?醫生告訴您
    在過去的幾十年,傳統上一直都認為舒張壓在心血管風險分層上優於收縮壓。然而多年來的研究卻逐漸轉變,即脈壓是預測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因素,尤其是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之中。確實,與年輕的人群相比,高血壓在老年人中更為常見,但我們並不能只是將其視為衰老的正常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變得僵硬,順應性降低。
  • 高壓重要?還是低壓重要?高壓和低壓哪個高了更危險?醫生說明
    收縮壓就是我們說的高壓;舒張壓就是我們說的低壓!沒有絕對的說高壓重要還是低壓重要,都一樣重要,但有各自的特點。尤其是對於高血壓的人,不管是高壓高於正常值,或低壓高於正常值,都叫高血壓;當收縮壓或舒張壓利於正常值,都需要懷疑低血壓。一、血壓、高壓、低壓具體是什麼?
  • 舒張壓越低越好?!Circulation研究質疑舒張壓J型曲線理論
    非線性孟德爾隨機分析進一步證實,隨著舒張壓降低,心梗風險也持續降低,即便在基線舒張壓水平較低的人,也是如此。也就是說,有舒張壓偏低遺傳傾向的人,不用擔心心梗,或其他心血管事件。作者認為,如果患者的收縮壓較高,而舒張壓偏低,例如在70 mmHg左右,在將收縮壓降至目標值的同時,舒張壓自然也會降低,這並不是壞事,反而是好事。不過,有專家指出,孟德爾隨機分析並不等於因果關聯,因為有「致死血壓基因」的人可能已經死了,不會有機會參與這個研究。
  • 高血壓危害大,還是低血壓危害大,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拿出一個電子血壓計,綁上袖帶,輕輕地摁一下,幾十秒鐘之後就會出來兩個數字,一個大一點的,一個小一點,大一點的這個數字叫做收縮壓,也叫做高壓,小一點的,這個數值叫做舒張壓,也叫做低壓。正如其他的數據測量一樣,血壓的測量也是有單位的,血壓的單位是毫米汞柱。正常成年人的標準血壓是低於120/80毫米汞柱。那這兩個數字分別有什麼意義呢?哪一個更重要呢?他們的升高和降低有什麼危害呢?
  • 高壓155,低壓99,是高血壓嗎?嚴重嗎?醫生來回答你
    成人在安靜狀態下的血壓正常範圍為:舒張壓80~89mmHg,收縮壓為120~139mmHg。血壓達到了150/100mmHg這個層級,屬於一級高血壓。此時,如果能夠合理控制血壓,還不會引發其他併發症。你不知道的是,喝酒對血管的傷害更大。酒精中的乙醇如果長期刺激血管,會損傷血管內壁,使血壓升高,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等疾病。二、高壓155,低壓99,進入一級高血壓階段,怎麼調整才能降下來呢?
  • 血壓中的收縮壓與舒張壓,哪個高了更危險,為什麼呢?
    華子告訴他,血壓中的高壓與低壓,其實是兩個獨立的危險因素,哪個升高了都危險。不過如果硬要比較的話,高壓升高的危險性要更大一些。一、高壓與低壓是怎麼形成的血壓中的高壓(即收縮壓),指的是心臟在收縮時血管內的壓力。心臟收縮泵出血液時,人體的動脈有彈性,會擴張容納血液。
  • 高血壓危害大,醫生揭秘5個生活小竅門,有效控制血壓!
    新的指南指出,收縮壓(血壓讀數中較高的那個數字)高於140 和舒張壓(較低的那個數字)高於90被認為是高血壓。 正常情況下,收縮壓為120或以下,舒張壓為80或以下。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將處於高血壓和正常水平之間的血壓稱為「高血壓前期」,以提醒醫生注意那些有進展為高血壓風險的患者。
  • 2020年高血壓標準是多少?關於高血壓的5個誤區,你知道多少呢
    導語:人到中年之後會出現非常多的慢性疾病,在這些慢性疾病當中又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而原發性的比例佔到了95%,比如說原發性的高血壓通常需要終身服用藥物來控制,但是自己要對自己體內的血壓有所了解,這樣才可以做出藥量的調整。
  • 血壓為高壓130低壓95,低壓高算高血壓嗎?心內科的醫生作出解釋
    血壓測量的時候會顯示出收縮壓和舒張壓兩個數值,我們可以通過這兩個數值來判斷自己的血壓是不是處於正常範圍。得了高血壓之後,測出的數值會大於140/90mmhg,但需要注意以下,並不是兩個數值都超出了正常範圍才是得了高血壓,而是其中一個數值超出標準就能判斷已經得了高血壓了,因此我們會發現這兩個血壓值是有關聯但又有著各自的含義的,那麼到底哪一個血壓值比較重要呢?
  • 怎麼判斷高血壓的嚴重程度,能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嗎?
    在確定分級前必須要保證測量血壓的準確,高血壓分級主要是依據血壓值的不同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正常血壓:收縮壓小於130毫米汞柱和舒張壓小於85毫米汞柱稱為正常血壓。兩項指標必須都在正常範圍內方可定義為血壓正常。
  • 對於高血壓人群,低壓高比高壓高更危險?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高血壓,是大家不陌生的慢性疾病,可能在你的身邊已經有很多高血壓患者了。據2019年《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中顯示,我國已經有3.3億的心血管疾病人群,高血壓人群可以達到2.45億佔主導地位。雖然高血壓這麼常見了,但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人不清楚高血壓到底是怎麼回事?
  • 「清晨高血壓」你有嗎?打呼嚕也可以讓血壓居高不下?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氣溫每下降1℃,收縮壓上升1.3mmHg,舒張壓上升0.6mmHg。醫生告訴你:選項收縮壓 / 舒張壓A.≥140 / ≥90B.≥130 / ≥90C.≥120 / ≥80是不是覺得瞬間凌亂了這些數字似乎都看到過但到底是哪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