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密碼」

2021-01-09 求是網

  6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中亞之行回京。回顧今年以來多場外交活動,不論是出訪還是主場,都鮮明展現了這位大國領袖的中國智慧、中國氣派、中國風範,蘊含著高度的文化自信。2019年第12期《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為我們提供了理解中華民族為何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密碼」。請隨筆記君一起來看!

密碼一:以德服人、以文化人

  2019年3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羅馬,開始對義大利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步出艙門。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總書記說:

  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們的先人早就認識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道理。闡釋中華民族稟賦、中華民族特點、中華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學習筆記」註:

  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5000多年綿延不絕、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不僅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精神滋養,也為人類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這其中就包括中國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歐洲。

  「歐洲是多極化世界的重要一極,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因此2019年首次出訪,我選擇了歐洲。」習近平主席2019年首次出訪,來到了歐洲的義大利、摩納哥、法國。曾幾何時,中國的絲綢瓷器成為歐洲宮廷的時尚,中國的傳統文化為歐洲啟蒙運動提供思想的滋養。2020年互辦中意文化旅遊年,2021年互辦中法文化旅遊年,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2024年巴黎奧運會為契機加強中法兩國體育文化領域合作……一項項合作計劃,更顯中歐文化交流的蒸蒸日上。

密碼二:中華文化繁榮興盛

  2019年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總書記說:

  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紮根腳下這塊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住地氣、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學習筆記」註:

  在國際上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趨頻繁的今天,缺乏文化自信,沒有了精神獨立性,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就會失去精神根基。

  文化自信離不開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也正是因為擁有了這樣的自信,5月15日至22日,由中國倡議舉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中國北京舉行。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促進亞洲乃至世界各國文明加強平等對話、交流互鑑、共同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新平臺。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

密碼三: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2019年6月15日,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五次峰會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峰會並發表題為《攜手開創亞洲安全和發展新局面》的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總書記說:

  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

  強調民族性並不是要排斥其他國家的學術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較、對照、批判、吸收、升華的基礎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決好民族性問題,就有更強能力去解決世界性問題;把中國實踐總結好,就有更強能力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思路和辦法。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發展規律。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學習筆記」註:

  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堅定文化自信,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是重要內容,也是基本支撐。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風格、氣派從哪裡來?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我們立足的文化土壤。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古代大量鴻篇巨製中包含著豐富的治國理政智慧,這是我們獨特而珍貴的思想資源。

  6月12日至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主席訪問期間回顧中吉、中塔之間悠久的交往歷史,講起張騫、李白、索莫尼等歷史人物在古絲綢之路上留下的友好足跡,在往訪國引起熱烈反響。面對當前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提煉那些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可以為時代發展提供新指引,為人類文明作出新貢獻。

相關焦點

  • 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圖為我國自主設計、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復興號」動車組。(資料圖片)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我們要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而努力,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 以更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城市之林
    北京發布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以更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城市之林  光明日報北京4月9日電(記者張景華、董城)圍繞回答「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的時代之問,9日,北京正式發布《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
  • 增加文化內涵 培養文化自信
    我國新時期建設以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做出重要部署,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近幾年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對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逐年增加,描繪「十四五」發展規劃更是在國家層面上對提高文化軟實力描繪出一幅時間表和路線圖。
  • 【實踐新論】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事關國運興衰、事關國家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充滿信心,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充滿信心,才能有堅守的定力、奮發的勇氣、創新的活力。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正是有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才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這種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色和底蘊。
  • 「實踐新論」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正是有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才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這種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色和底蘊。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強國建設的底蘊和底色,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最穩定的精神DNA。
  •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復興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設文化強國,必須堅定文化自信。
  • 文化自信,民族之魂!議論文有關「文化自信」的素材要點
    清代學者龔自珍說:「欲要亡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因此,中華民族能屹立五千年生生不息,是因為中華文明的傳承。一直傳承至今的中華文明,我認為分為以下幾類:1. 語言文字。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明得以傳承的載體。
  • 論我們的民族自信和「謙卑」
    很久之前看過一篇新聞,新聞講述的是一名女學生被同學欺凌的事件,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後來媒體消息報導,這名中國女大學生在平日裡十分的有禮貌,待人謙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別人家的孩子。但正因如此卻反而遭到外國同學和舍友的欺凌,最後忍無可忍對舍友和同學大罵,同學們幾乎被嚇得目瞪口呆。
  • 文化自信在「抗疫」中升華
    18世紀(包括18世紀中葉的乾隆盛世)之前,西方的工業革命尚處於萌芽階段,給世界人民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的正是我國四大發明,遍尋外國史料和史學評論,對18世紀中葉之前的中華民族也大都飽含溢美之詞與崇拜之情。誠然,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國門,中華民族遭遇劫難,體會了「落後就要挨打」。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中體西用」,中國曾試圖通過學習西方世界標榜的資本主義文化和制度,進行自救。
  • 《天籟之聲》傳承民族音樂 搭建文化自信基石
    東南衛視、海峽衛視正在熱播的《天籟之聲》以其在民族音樂上的堅守和創新,開闢了以綜藝節目壯文化自信的先河。上周的研討會上,以喻國明教授為首的學術界更是從文化、藝術、情懷等多方面對節目提出肯定。昨晚(3月2日)播出的第六期《天籟之聲》中,諸位音樂人或唱出內心深處的情感,或用民族樂器挑戰搖滾,掀起新一輪的民族音樂傳唱狂潮。    騰格爾傾情獻唱《父親和我》    蒙古族音樂無論曲調還是語言都自帶含蓄的憂鬱感,騰格爾藉助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再次將《父親和我》這首歌搬上舞臺。
  • 堅定文化自信,吹響文化強國集結號
    堅定文化自信,擦洗文學創作者的思想文學在民族精神的重構和文化認同中具有鮮明的旗幟性、溫馨的家園性和強大的支柱性特點,中國文學應當在文化強國戰略中切實發揮精神引領和價值導向的支撐作用,文學創作者應當堅定文化自信,自覺承擔起引領民族精神的神聖使命,洗濯心靈上的塵埃,用思想的光芒點亮天空,用時代精神和核心價值觀塑造文學的靈魂
  • 世界最頑強的三大民族,延續幾千年仍屹立不倒,至今都是無比強悍
    「民族」是一種穩定共同體,人們因為共同的認知、文化、歷史、語言而形成同族,也許並無血緣關係,但骨子中流淌的血脈有一種天然的凝聚力,這就是民族的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有無數個民族,而有3個民族是歷經磨難而發展的頑強民族,它們都有著曲折的歷史淵源,而這些則讓它們發展得更為強大。
  • 弘揚民族文化 復興盛世中國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復興。中國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文化如同璀璨明珠,照耀著人類的文明史。從百家爭鳴到唐詩宋詞,從新文化運動到如今遍布全球的孔子學院,中國的文化,在創造著歷史,也在改變著潮流。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這些話我想應該深深的刻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 中國屹立
    綜觀世界歷史,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都會跌宕起伏甚至充滿曲折;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夠屹立不倒,都要經過風霜雪雨、驚濤駭浪的考驗。新中國成立前夕,面對敵人的封鎖,毛澤東說:「多少一點困難怕什麼。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外部壓力壓不倒中國人民,自然災害摧不垮中國人民,經濟困難也難不住中國人民。
  • 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傳承忠孝潔惠仁風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學思平治」秦宣:文化自信實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
    文化自信,歸根到底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題中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文化軟實力地位愈加凸顯的國際形勢,在強調堅定道路、理論和制度「三個自信」的同時,特別強調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
  • 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品格,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五千多年之久,仍然充滿生機。
  • 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李建森 牛瑞顏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擘畫的宏偉藍圖、前進方向和重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現代化國家構建進程中,中華民族始終是以多元一體的整體形態作為現代化國家構建的主體。  堅持黨對文化建設的領導權。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如何辯證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大勢,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是我們面臨的重要時代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