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颱風生成!最強10級!本澳天氣將...

2021-02-23 微觀澳門

今年第1號颱風「杜鵑」

(英文名稱:Dujuan;

名字來源:中國;名字意義:一種花)

已於18日下午

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

強度為熱帶風暴級( 8級,18米/秒),

下午2點鐘其中心位於菲律賓

馬尼拉東偏南方約1460公裡的洋面上。

預計,

「杜鵑」將以每小時5-10公裡的速度

向偏西方向移動,

逐漸向菲律賓東南部沿海靠近,

強度逐漸增強,

將於20日夜間登陸菲律賓東南部沿海

(強熱帶風暴級,10級,25-28m/s),

以後穿過菲律賓中南部,

可能於22日白天移入南海東部,

後期強度趨於減弱。

香港天文臺表示,熱帶風暴「杜鵑」預料增強,並於下周三(24日)逼近香港800公裡警戒線。

上午10時,「杜鵑」集結在馬尼拉東南約1,370公裡,預料向西南偏西緩慢移動,橫過菲律賓以東海域。未來兩三日大致移向菲律賓中南部。

根據香港天文臺的熱帶氣旋路徑資訊,「杜鵑」於周日(21日)增強成強烈熱帶風暴,並預計於下周三(24日)以熱帶風暴姿態逼近香港800公裡警戒線。

澳門氣象局表示,預料「杜鵑」下週初期進入南海中部。按現時資料預測,「杜鵑」對本澳影響機會較低,請市民留意最新天氣消息。

相信小夥伴們最關心的是

接下來的天氣情況怎麼樣?

據@中國氣象愛好者 透露

3月份還會再冷

大家做好兩手準備


預計,未來三天

廣東大部以晴天為主,

晝夜溫差大

天氣乾燥。

澳門未來七天天氣預報

珠海未來七天天氣預報

今年的颱風比以往來得早一些

去年的1號颱風是在5月初生成的

今年1號颱風到底算不算早呢
據中國氣象頻道氣象分析師信欣:

今年的初颱,比常年提前1個月報到(常年3月19日)。不過2月就生成颱風也不算很早,因為1949-2020年期間,有28個年份在1月就有颱風生成,佔比38.9%。因此1-2月生颱風,不稀奇。

據廣東天氣,1949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首個颱風平均生成時間為3月6日;1980年至今,這40年的平均生成時間為3月19日。首颱生成最早紀錄是1979年1號颱風,為1月1日08時生成的;史上最晚的1號颱風Nichole紀錄是1998年7月9日。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去年的首颱不?——到5月中旬才生成第一個颱風黃蜂。

過去二十年的1號颱風中,登陸我國的概率只有15%,登陸廣東的概率更低→10%(2個)。

廣東歷史初颱:1951-2020年間,廣東的初颱風平均出現在6月25日,最早是4月19日(2008年,浣熊)。初颱風偏愛粵西,佔比超過40%,其中湛江一騎絕塵,初颱登陸次數是沿海市縣中唯一一個多達2位數的。

近期,天氣持續晴燥,

防火仍然是第一要務!

回程、上下班路上,亦或在家裡,

若遇火災如何逃生

掛圖學習一下!

在看的你真「好看」

相關焦點

  • 本澳今夜料掛三號
    氣象局將於早上 10時懸掛 1號風球,晚間視乎情況考慮是否改掛 3號風球。
  • 颱風「妮妲」過境 澳門堅挺三號風球!?是否涉嫌官商勾結?
    今晚兩位澳門立法議員蒞臨《澳門開講》做嘉賓,並將繼續和大家探討颱風「妮妲」過境澳門,氣象臺堅持不掛八號風球事件是否有貓膩!
  • 明年度施政報告將於11月16號發表
    行政長官賀一誠將於11月16日下午3時在立法會發表《202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並於同日下午5時在政府總部舉行記者會就施政報告內容回答記者提問行政長官於17日下午3時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回應議員關於2021年度施政報告的提問
  • 浪卡襲澳8號波12小時
    【2020年10月13日-星期二-澳門新聞】熱帶風暴「浪卡」今日清晨趨近本澳,氣象局於今日早上7時半改掛8號東北風球,民防行動中心同步啟動,是《民防法律制度》生效後首次按新法律啟動民防架構。改掛8號風球後本澳海陸空交通隨即基本停頓,然而今日日間風力和雨勢均不強,8號風球下仍有不少旅客入境本澳,造成的士站大排長龍。
  • 超強颱風山竹實時衛星雲圖
    超強颱風山竹星期六將迫近華南沿岸,為及時掌握颱風最新的動向,給各位提供以下的網頁觀察實時雲圖。
  • (視頻)超強颱山竹來襲 周末可能掛十號波
    氣象局代副局長鄧耀民昨(12)日出席民防行動中心應對熱帶氣旋應急會議時表示,由於「山竹」在未來將維持高強度,本周末有機會掛出十號風球,假如「山竹」在珠江口以西登陸,更可能出現去年「天鴿」颱風的情況。
  • 颱風登陸花蓮橫掃全臺5死逾百傷
    警方表示,張家人被救起後已緊急送醫,目前2人開放性骨折、1人輕傷、其餘4人送往親友家,均無生命危險。同樣是新北市另一個家庭,卻沒有那麼幸運。一名38歲利姓婦女6日下午4時許,帶著7歲雙胞胎女兒,與徐姓友人母女共5人,前往宜蘭蘇澳內埤海灘踏浪,卻被「蘇迪羅」來襲引發的狂浪捲入海中。利婦和雙胞胎姐姐獲救後送醫不治,妹妹仍失蹤,僅徐婦女兒無生命危險。失蹤人員仍在搜救中。
  • 【多圖多片】港5年來首掛10號風球 帶來意想不到的波濤洶湧!
    颱風「天鴿」今早襲港,天文臺今早發出的風暴訊號在4小時內「三級跳」,至9點10分發出最高級別的10號颶風信號。由於「天鴿」襲港時正值漲潮,天文臺稱在風暴潮和漲潮夾擊下,本港多個低潌地區水深遠高於正常,如鰂魚湧水位已上升至3米或以上,吐露港更升至接近5米,與2008年颱風「黑格比」襲港時相約。
  • 半世紀來距離最遠八號波 浪卡掠澳 市面如常
    「浪卡」生成於菲律賓北部呂宋島西部的海面,於上周日晚10時進入本澳800公裡範圍後,氣象局懸掛一號戒備信號,隨著其持續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並集結在本澳西南偏南方向,繼而於周一晚8時改掛三號風球,並在昨日早上7時30分改掛8號東北風球。
  • 10號風球!人員撤離!「山竹」12級風圈下的澳門珠海現場直擊…更危險的還在後面!
    ♥ 因應本澳於今早09時00分懸掛9號風球,基於綜合評估及安全考量,西灣大橋下層行車道將同步採取封閉措拖。♥ 根據治安警察局資料,於颱風訊號期間,於本澳各區打擊的士違規和非法經營「白牌車」,維護市民及旅客出行權益。
  • 大陸的高考為何選在6月7.8號?
    好了,筆者還是收回發散的思緒,回到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大陸高考為何設在每年的6月7.8號呢?其實,對於將高考時間安排在7月的決定,多年以來,社會各界都存在爭議。其主要的意見是7月份天氣炎熱,對考生考試、老師閱卷、家長照顧考生等方方面面都十分不利。而且,在我國南方的許多省份,7月洪澇和颱風頻發,給高考的組織工作帶來諸多不便。為此,大陸「教育部」就高考改期一事進行了調查研究工作。
  • 香港3.4級地震40年來最強 天文臺:香港非強震帶毋須擔心
    長洲附近海域昨日發生芮氏(即裡氏震級)3.4級地震,亦是40年來在香港附近發生的最強一次,長洲及大澳居民皆感到震動。今次亦是香港一個月內第二次發生地震,令人擔心香港會不會將有大地震出現,天文臺指香港並非處於強震帶,市民毋須過於擔心。昨日清晨六時五十五分,香港西南海域、長洲以南發生芮氏3.4級強度地震,震央距離香港天文臺之西南約41公裡。
  • 香港天文臺紀念數字颱風信號一百周年
    信號站則是在1962年設於碼頭附近的長洲警署內,於1971年遷到氣象站內,信號站在2002年1月1日停止使用。數字颱風信號百年來的演變自1884年起,天文臺開始向市民發出熱帶氣旋警告,初時以鳴炮示警。香港於1917年首次使用數字颱風信號系統向市民預警熱帶氣旋吹襲時的風力及風向。經過多次修訂,現時使用的信號系統為1973年制定的版本。
  • 【今年首個9號波】海高斯速來速走 玩命港男帶七旬母塔門露營追風
    颱風「海高斯」在今日(19日)凌晨時份逼近本港,天文臺一度發出今年首個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直至今日上午11時1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海高斯」逐漸遠離本港。天文臺:掛1號波至9號波用近22小時 有紀錄以來第
  • 八號風球現正生效,韋帕給澳門帶來什麼影響?
    衛生局就診安排仁伯爵綜合醫院及衛生中心就診安排衛生局宣佈於本澳懸掛8號或更高風球期間,為保障居民安全,仁伯爵綜合醫院只開放舊急診隧道入口通往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大樓,其餘入口將採取封閉措施;而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包括離島急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