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俊峰】民進黨上臺以來一直明裡暗裡推行「文化臺獨」,但「臺獨」勢力在文化、社會生活中滲透有多深?島內普通民眾並無直接觀感。但「臺獨」大佬、「民視」董事長郭倍宏日前一席「咱臺獨現在有3個電視臺」,讓島內輿論震驚,原來「臺獨」分子已將魔爪悄悄伸向「華視」「公視」等知名電視臺。
據最新一期的臺灣《財訊》周刊報導,「咱臺獨現在有3個電視臺,民視、公視、華視」,這句話,郭倍宏近幾個月來常常掛在嘴邊,不少人都聽過他「意氣風發」地與人分享。繼郭倍宏去年6月出人意料地拿下「民視」董事長一職後,曾任臺灣「文建會」主委的陳鬱秀也在9月接掌公視董事長,成為公視、華視的「當家人」。兩人雖是電視新兵,卻頗有企圖心的攜手合作。郭倍宏曾經出席過華視關於世大運轉播的內部工作會議,陳鬱秀則在民視面談華視主管,「三家電視臺真宛如一家親」。《財訊》周刊報導稱,兩人的合作甚至到了讓民進黨感到「心驚」的地步。今年3月上旬圍繞華視新聞部經理的人事安排,民進黨當局屬意的人選竟然意外敗給了陳鬱秀力推的人士,讓民進黨政府驚覺,「這兩人聯手,可以讓新政府對媒體完全無法置喙」。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26日在臉譜上貼文稱,華視和公視是納稅人支撐的公有電視臺,納稅人不只是「臺獨」分子,「臺獨」反而是納稅較少的人,換言之,納稅人飼「臺獨」咬布袋。蔡正元稱,馬英九8年執政,拿華視、公視毫無辦法,內無能臣,外無戰將,對「臺獨」不粘鍋又不敢碰。現在看綠營上臺,吃肉不吐骨頭,公開宣稱說華視、公視是「臺獨」臺,「你馬金(指馬英九和金溥聰)又能怎麼樣?」
據介紹,目前臺灣有「臺視」「中視」「華視」「民視」和「公視」等5家無線電視,另外還有數百家有線電視臺,比較有影響的是東森、TVBS、中天等。由於臺灣特殊的政治和社會生態,相關電視臺都有其相對的政治立場。一個沒有立場的電視臺特別是新聞臺,就很難爭取到足夠的收視率。其中,中天、中視、TVBS等被列為傳統意義上的「藍色光譜」,其出資方或背後金主多具藍營背景;民視、年代、壹電視、三立等則屬於傳統的「綠營喉舌」,其投資者及支持者無不屬於綠營,民視則被視為民進黨的「實際黨媒」。東森、華視、臺視、公視等則屬於一般意義上的「中立」範疇,但在一些時候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偏藍或偏綠色彩。以TVBS為例,李濤李豔秋夫婦的知名節目《2100全民開講》和《新聞夜總會》,曾被視為陳水扁時代藍營政論節目的中流砥柱。
簡稱「華視」的「中華電視公司」原本是臺灣軍方的電視臺,以「弘揚中華文化」作為使命,歷史上曾經製作過臺版《紅樓夢》等精品電視節目,還播出了不少大陸電視劇。2004年6月,被稱為「鐵桿扁系人馬」的江霞接任華視總經理,不僅拒絕「挺藍藝人」在華視演出,並打著「發揮臺灣本土精神」的改革口號清除異己,一度明顯滑向綠營。馬英九上臺後雖然試圖扭轉這一局面,但成效並不明顯,華視始終在中立偏綠的光譜上遊蕩。
簡稱「公視」的「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1998年成立,號稱臺灣「唯一真正以民為尊」的電視臺,不受任何政府、政黨及利益團體的控制,更沒有商業廣告。近年來臺灣歷次「總統」選舉期間的候選人電視辯論會,都由公視負責轉播。不過陳水扁上臺後,公視「綠化」非常深,後來馬英九上臺後,要換一個公視的董事長都遭到強烈抵制。因此,蔡正元才痛批馬英九對「臺獨」太軟弱。
臺灣政治評論人董智森曾說,「臺灣90%以上媒體已經被綠營所操控」。島內媒體人孫藍26日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說,民視、年代、壹電視、三立等「獨派」電視臺,加上《自由時報》,一如既往地持續在島內散布「臺獨」思想,綠營方面很懂得操控媒體,過去陳水扁任內曾有所謂「植入性營銷」的說法,就是「由政府出錢、或政府威懾讓電視臺在一般節目中灌輸政府想要宣傳的事務」,而反觀馬英九任內,自恃清高,「絕不與媒體有任何關聯」,8年來放任綠營掌控媒體,不斷攻擊他與國民黨,讓臺灣媒體的政治生態持續惡化,「這是不可原諒的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