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陳泥 通訊員 史婉慧)土筍凍、面線、馬蹄酥、粉粿……這些地方美食,很多都源自食品小作坊。為打造集特色化、規範化、標準化為一體的小作坊品牌,讓「草根美食」通過品牌化、規模化走得更遠,在廈門市食安辦指導下,廈門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日前啟動了我市首批十佳食品小作坊特色品牌評選活動。綜合網友投票結果及專家評審意見,海滄區金三都土筍凍店、集美區德芳源麵製品廠等10家小作坊最終脫穎而出,成功當選「十佳」。
三年提升行動
推動小作坊規範化建設
按照《廈門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質量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部署,我市將在三年內陸續打造一批規模小、聲譽美,場所小、工藝精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到2021年末,努力使「小而美」「小而精」的食品小作坊規範化建設成為常態,使小作坊成為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民心工程。
以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小作坊品牌為目標,市市場監管局運用市場機制,倒逼小作坊規範生產經營,落實主體責任,多措並舉研究小作坊特色食品品牌發展策略,引導小作坊科學發展:2017年,推動新圩豆乾小作坊成立「豆製品小作坊聯盟」,發揮產品傳統優勢,集體提升改造,當年共有24家新圩豆乾小作坊聯盟單位籤署了自律公約,實現原料、鹽滷統一採購;2018年9月,充分發揮老字號協會等行業協會作用,發布實施了全省首個特色食品團體標準——《土筍凍團體標準》,全市已有10家土筍凍小作坊主動採用該團體標準;2019年,指導新圩青年創業促進會、新圩特色食品小作坊業主制定發布了「新圩嫂」公用品牌系列團體標準。
「小作坊生產的食品,可以說是廈門地方傳統、特色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市食安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十佳食品小作坊特色品牌評選,目的在於促進我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質量管控水平提升,展示我市小作坊治理成果。
培育特色品牌
提升小作坊產品競爭力
據介紹,此次評選歷時一個月,經過小作坊自薦、各區市場監管局審核推薦,共有18家廈門食品小作坊入圍網絡評選和專家評審環節,登上特色品牌候選名單。
此次參評的食品小作坊各有特色,有被《舌尖上的中國》推薦過的手工面線,有參與制定地方美食團體標準的土筍凍,也有早已成為廈門知名伴手禮品牌的餡餅。不少小作坊仍保留著家族傳承的傳統工藝,但也開始引進現代化生產線、註冊了商標,嘗試向企業化管理轉型;它們的客戶也早已從街坊四鄰,擴展到了廈門知名餐飲連鎖品牌企業和各大星級酒店。
在網絡評選環節,市食安辦在「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開通網絡投票通道,供網友「優中選優」進行投票。8月13日上午,在市食安辦指導下,市食安聯召開首批食品小作坊特色品牌專家評審會,邀請市食藥研院、質檢院、海關技術中心、餐飲協會、老字號協會的專家,以及資深媒體記者等擔任評委。根據評分規則,專家評審佔比66.7%,網絡投票佔比33.3%,經過加權得分,評出首批十佳食品小作坊特色品牌。
「創建、評選食品小作坊特色品牌,對小作坊主們樹立責任意識、培養品牌意識,起到了推動作用。」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處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說。在引導創建「小而美」「小而精」的小作坊品牌過程中,我市不少食品小作坊都開始改造、提升自己的軟硬體設施。現在入選「十佳」名單,他們的努力也得到了肯定。「一直以來,食品小作坊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消費者都比較青睞有品牌的產品,入選十佳特色品牌,也會讓這些食品小作坊的產品更有競爭力。」
【數字】
廈門現有食品加工小作坊241家,生產的產品覆蓋糧食加工品、豆製品、糕點、肉製品、蜜餞產品等11大類44小類。
截至目前,我市已創建45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示範點,提前兩年完成了國家提出的創建要求。其中,2家小作坊轉型升級為食品生產企業,4家小作坊獲評「廈門老字號特色食品」品牌。
十/ 佳/ 名/ 單
●廈門市海滄區金三都土筍凍店
其品牌「三都」是廈門老字號。按照食品生產企業標準打造無塵車間、使用淨化水源,生產流程由傳統人工升級為機器操作為主、人工為輔,讓傳統行業食品安全上了一個新臺階。同時,經營者改良土筍凍包裝,使其成為規範預包裝食品,避免銷售過程中受到汙染。金三都作為行業帶頭人,參與了廈門市土筍凍團體標準和地方標準的起草和制定——這也是福建省首個食品安全團體標準,為規範行業發展、提升行業標準貢獻力量。
●廈門市集美區德芳源麵製品廠
始於1917年洪德芳於灌口創辦,傳承四代,歷史悠久,秉承優良傳統並不斷創新,且不添加任何添加劑,保證綠色健康,口感上佳,廣受當地民眾好評。德芳是廈門知名餐飲——味友鄉土美食推廣有限公司鴨肉麵線的供應廠家。德芳源麵製品廠於2015年取得小作坊生產核准證,並於2018年獲廈門市小作坊示範點稱號。
●廈門市集美區梅爽君麵製品店
自2019年通過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核准以來,嚴格按照食品安全規定的各項要求,強化食品質量,積極更新設施設備,改進生產加工條件,逐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依法依規開展誠信經營。該小作坊加強對多道生產工序的質量管控,加工環境整潔,生產出的掛麵以極佳的口感深受市場歡迎。
●廈門市同安區錦大華糕點加工廠
被廈門老字號協會授予「廈門特色品牌」小作坊。自2006年起,開始從事餡餅生產,於同年取得小作坊生產核准證。錦大華加工廠配備齊全,嚴格管控生產加工環節,建立了完善的食品進貨查驗制度,有規範的食品包裝和標籤,在產品質量方面,用料精細,選用優質麵粉以及研磨十分精細的餅餡,餡餅外皮酥脆,口感細膩。
●廈門市同安區楊金燦面線製造廠
老闆楊金燦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手工面線生產。於2016年取得小作坊生產核准證,該作坊設立了洗手更衣區、材料區、工具區、加工區、包裝區,環境乾淨整潔,建立操作規範等管理制度。面線質量好、口感佳,煮熟不糊且富有韌性和彈性。
●廈門市同安區玉琛梅影食品加工廠
於2019年4月成立投入生產,聘請有著40年閩南古早味特產製作工藝的老師傅進行指導生產,致力於生產閩南古早味特產食品。工廠生產的麵茶可以充當早餐及下午茶、生產的花生酪是茶配佳品,兩款產品均能勾起很多人兒時的記憶,深受消費者喜愛。
●廈門市翔安區豆多多豆製品加工店
自2017年起從事豆乾生產,同年取得小作坊生產核准證。積極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自覺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各項食品安全工作。嚴格把控食品原料關,對豆乾生產的原材料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和購貨記錄;在生產工藝上嚴格秉承古法鹽滷製作,始終堅持不用石膏,不添加消泡劑等添加劑。
●廈門市翔安區劉夫人吉祥麵製品加工店
於2017年取得小作坊生產核准證,獲得2018年廈門市小作坊示範點稱號,註冊商標喆祥麵坊。該小作坊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經過一系列的產品工藝改進,生產出低鹽、全素的麵食,且無添加食品添加劑。現為廈門日報線上平臺「廈門喵」區域內唯一合作單位。
●廈門市翔安區面緣百豐面線加工廠
於2017年取得小作坊生產核准證,獲得2018年廈門市小作坊示範點稱號,註冊商標黃水加。該小作坊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合理布局,規範生產;手工製作,生產的面線纖細有彈性。成立至今,抽檢合格率達100%。現為翔安區非遺工坊、《舌尖上的中國》推薦美食。
●廈門市翔安區鑫金坤鏵澱粉製品店
於2018年通過小作坊生產核准,註冊商標振金坤,其產品為地瓜粉粿。該小作坊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不斷改進工藝,工序優良,環境整潔,生產的地瓜粉粿爽滑可口,地瓜粉粿暢銷全市。
【連結】
特色品牌 評選標準
具有一定知名度。產品獨特,具有鮮明的廈門地域文化特徵,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得到社會廣泛認同,經營狀況良好,且具有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過程管控嚴格。生產加工過程管理嚴格,建立從原料購進到銷售的全程記錄製度,規範食品的包裝和標籤,臺帳資料齊全,食品安全各項制度嚴格落實。
美譽度高。產品信譽良好,信守承諾,無欺詐消費者行為,服務體系完善,用戶滿意,投訴少且能及時妥善處理。
無違法違規記錄。無違法違規行為,且產品抽檢未出現不合格。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