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2 13:34:04 來源:資本邦 已入駐財經號 作者:佚名
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金在線微信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原標題:2020年科創板首家上會被否企業!精英數智IPO之路終止
9月2日,上交所信息顯示,精英數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精英數智)昨日(9月1日)科創板上會未獲通過,其科創板IPO終止。
(圖片來源:上交所網站)
值得注意的是,精英數智是2020年科創板IPO首家上會被否的企業。據悉,精英數智是一家為煤炭等高危行業提供以自主軟體為主的安全生產監測及管理整體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和服務面向煤礦等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監管部門、保險及安全服務機構。
公司業務以系統集成為主要表現形式,公司自主軟體產品需以系統集成的方式完成交付,配套軟硬體、安裝施工等內容與公司自主軟體共同構成公司為客戶提供的整體解決方案的組成部分,系統集成項目最終作為一個整體成為公司交付給客戶的產品。
該公司曾於2015年6月24日正式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開轉讓,證券代碼為832585,證券簡稱為「精英科技」。2020年8月20日,精英數智從新三板摘牌。
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精英數智實現營收分別為16,106.69萬元、21,063.34萬元、25,321.50萬元、11,684.42萬元;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106.74萬元、3,905.23萬元、6,037.92萬元、3,206.09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依託核心技術產品(自主軟體)為核心產生的安全生產風險智能監測業務收入分別為9,244.50萬元、11,205.27萬元和22,429.11萬元,公司核心技術產品(自主軟體)自身產生的收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28.38%、31.13%、64.57%,佔比較低。
(圖片來源:精英數智上會稿)
該公司此次申報科創板擬發行股份不超過2,200萬股,計劃募集資金33,730.71萬元,將用於投資建設安全生產智能感知系統產業化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圖片來源:精英數智上會稿)
此次上會,精英數智的業務情況、主要客戶、應收帳款逾期、募投項目前景等問題皆遭科創板上市委質疑。
業務情況方面,科創板上市委要求精英數智:(1)分析採用項目服務商方式開展業務的商業合理性,選取典型案例說明與項目服務商建立合作關係、確定雙方分工及收費的具體流程;(2)說明是否已建立與項目服務外包業務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包括對外包服務商的資質要求、選擇流程、與回款相關義務的落實、避免在合作過程中發生體外資金循環、商業賄賂及不正當競爭等情況;(3)結合期末應收帳款餘額中逾期款項佔比較高的情況,說明項目服務商與回款相關的履約義務是否未能切實履行、相關合同條款是否流於形式。
報告期各期末,精英數智應收帳款餘額分別為11,627.27萬元、24,421.75萬元和27,039.08萬元,應收帳款逾期金額分別為8,721.05萬元、14,078.99萬元和16,781.68萬元,佔應收帳款餘額的比例分別為75.01%、57.65%和62.06%。
主要客戶、應收帳款逾期方面,科創板上市委要求精英數智:(1)說明在發行人部分主要客戶已呈現諸多信用風險、期末應收帳款餘額中逾期款項佔比較高的情況下,發行人對資信狀況惡化客戶應收帳款的壞帳準備計提是否充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是否存在重大差異;(2)說明發行人是否對應收帳款逾期風險採取了有效的應對措施,發行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是否已採取有效措施避免發行人由於已存在應收帳款計提壞帳準備不充分而可能遭受損失的風險;(3)說明發行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發行人員工及前述主體的關聯方是否與相關客戶、第三方達成任何未披露的約定。
募投項目前景方面,科創板上市委要求精英數智:(1)結合山西省煤炭行業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情況,說明發行人在報告期內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較大的安全生產風險智能檢測業務是否將大幅回落,分析該等變化是否對發行人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2)結合2020年上半年業務的實際情況及對2020年全年業務收入的展望,說明發行人未來業務變化的前景,分析在市場空間可能收窄的情況下,以募集資金投入「安全生產智能感知系統產業化項目」的必要性。
據悉,報告期內,精英數智主營業務收入金額分別為16,106.69萬元、21,063.34萬元和25,321.50萬元,其中來自山西省的收入金額分別為15,119.81萬元、19,935.35萬元和23,261.69萬元,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3.87%、94.64%和91.87%,銷售區域高度集中。
此外,科創板上市委還要求精英數智說明:(1)自身地理信息系統的核心GIS平臺作為核心技術的產品特點,是否存在較高進入壁壘、是否存在相關專利保護或需要面對競爭對手通過專利保護形成的進入壁壘;(2)是否在地理信息外部供應商的基礎作業系統基礎上進一步做行業應用開發;(3)開發過程中是否與大部分商業化的地理信息系統一樣,需要大量人力現場標記和採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