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法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並不算出彩。二戰爆發前,法國國內一度盛行「綏靖主義」思想,一度試圖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來姑息希特勒德國。眼見希特勒胃口大開,法國已經無法滿足其欲望。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後,英法兩國被迫對德宣戰。但即便如此,在二戰開始的前幾個月裡,法國仍採取宣而不戰的策略,坐視波蘭淪陷,以至於後世學者將其稱為「奇怪的戰爭」。
1940年,德國將擴張的矛頭轉向西歐,法國也只得被動地放棄「假戰爭」狀態,進入「真戰爭」狀態。法軍雖然兵力眾多、裝備精良,但由於整體戰略戰術不及德軍靈活變動,加之「綏靖主義」的思想殘餘在作怪,遂很快敗在德軍機械化兵團的進攻之下。1940年6月14日,巴黎失守,法國政府旋即垮臺分裂。6月21日,以貝當為首的維希政權向德國投降。彼時,除了敦刻爾克撤退的法軍殘存部隊,以及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尚在抵抗外。法國本土的大部分地區都被德國佔領。
法國在二戰初期的失敗,對其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打擊都是巨大的。維希政權需要為德國佔領軍支付高昂的軍費,法國本土的物資也被德軍大量掠奪,由此導致經濟日漸凋敝。戰爭結束時,法國工業生產降至1938年的38%,農業產量大幅度暴跌,總體損失也很嚴重。與此同時,由於法國在面對德軍進攻時迅速敗降,導致二戰期間幾次重大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達會議)都與法國無緣。而在戰後初期的國際會晤中,法國的地位甚至不及中國國民黨政府,可謂是一落千丈。
然而,隨著時局的變遷,法國逐漸走出了陰霾,繼而重新成為了世界性的大國。而法國的重新崛起,不僅同戰後各大國在歐洲的戰略博弈有關,也同法國的自身努力爭取有關。在戰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以戴高樂為代表的法國政治家們認為,如果再不整頓法國,加強對法國的控制與建設力度,那麼法國可能就此跌出一流國家行列。因此,法國高層推行了如下策略。
第一,努力恢復經濟,倡導歐洲聯合。法國在二戰中所遭受的破壞,雖不及德國、英國那樣大,但同樣也很嚴重。戰後初期,法國高層動用大量人力物力,甚至倡導國民學習德國的「瓦礫女人」,為重建家園而努力工作。戰後最初幾年,法國的經濟一直在復甦,部分產業也大致恢復到戰前水平。同時,1948~1951年,法國共接受了「馬歇爾計劃」27.06億美元的資金,國內重建工作由此得以更加順利地開展。50年代初期,法國經濟已基本恢復至戰前水平,從而為其後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基礎。
50年代初期,由於蘇聯的軍事威懾程度日漸加大,美國計劃整合歐洲,並將西歐建設成抵禦蘇聯的「前沿堡壘」。而戴高樂則針鋒相對,主張建立「歐洲人的歐洲」,並積極推動法德和解。法國和西德的聯合,大大減少了兩國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並且為此後的歐洲一體化提供了可能。與此同時, 法國也憑藉雄厚的資源稟賦,成為歐洲聯合的最大獲益者。進入60年代以後,法國經濟增長率高達5.7%,超過美國、英國,和西德不分伯仲。強大的經濟實力,奠定了法國重新崛起的基礎。
第二,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鞏固國家地位。1945年二戰結束時,法國雖然實現了光復,但是只剩下數十萬部隊,根本無法同蘇美抗衡。而後的幾年,由於蘇美兩國的核力量都在不斷發展,所以法國同它們的差距更加顯著。戴高樂認為,軍事力量是主權國家存在的重要因素,遂將加強軍隊建設提上日程。50年代末~60年代初,戴高樂改組政府加強中央集權,同時加大對高科技軍事產業的投入。這些措施,極大促進了法國軍力的增強。
1960年2月,法國首次核試驗成功,打破了蘇美英的核壟斷,西方各國為之驚動。而在軍事實力增強了之後,法國便漸漸不願對美國馬首是瞻了。1966年,法國宣布退出北約一體化軍事體系,間接改變了北約和華約間的軍力對比。而在70年代以後,法國繼續加強在軍事領域的建設,並逐步建立起由陸基中程飛彈、戰術飛彈、核潛艇組成的獨立核力量體系。二戰結束後,核武器就是衡量大國實力的標準之一。彼時法國的核力量雖不及蘇美強大,但也足以令其重返世界大國行列。
第三,加強對前殖民地的影響,並拓展同第三世界的聯繫。二戰結束後,亞非拉掀起民族解放的浪潮,法國控制下的殖民地也不例外。50年代的越老柬抗法戰爭,以及60年代的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都意味著法國殖民帝國的終結。不過,法國仍憑藉逐漸恢復的強大國力,對前殖民地國家(尤其是法語非洲)施加影響。例如,象牙海岸曾是非洲的富裕國家,但同時也被稱為「法蘭西的後花園」。查德同利比亞發生摩擦時,法國也積極介入,並幫助查德獲勝。
與此同時,法國還積極發展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聯繫。眾所周知,法國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這在當時的西方陣營看來,是相當不可思議的。同時,法國也在積極發展同阿拉伯世界的聯繫,通過向它們提供軍事裝備、資金支持,來散播法國的影響力。當時,海灣地區的君主國,除了得到美國支持以外,基本就是接受法國援助居多。而在兩伊戰爭時期,伊拉克也曾大量採購法國武器,甚至構建核電廠的反應堆都是從法國運來的。外交影響力的拓展,又進一步提升了法國的地位。
依靠經濟、軍事、外交的多管齊下,法國快速走出了二戰的陰霾,重新實現崛起。總體來說,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由國家硬實力和國家軟實力共同決定。任何國家,只有在具備強大硬實力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提升國家軟實力,方能促使其成為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