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僖宗乾符二年蝗蟲遮天蔽日,見大唐之威絕食而亡,這是咋回事?

2020-12-16 不二書

歷朝歷代都不缺乏蝗蟲之災,盛世大唐也不例外,根據《新唐書》記載,大唐一朝記錄在案的蝗蟲之災共計18次,從李世民貞觀二年到唐文宗開成五年每年一次蝗災,可以說蝗蟲貫穿了整部唐史。

但我們讀了這些歷史會發現,雖然唐朝多發蝗災,但有一次的蝗災是最令人稱奇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想必大家都知道,蝗蟲是要吃莊稼的,因為吃了莊稼導致農民沒有收成,進而會導致饑荒,這也就是蝗災的危害。

吃莊稼的蝗蟲,是正兒八經的蝗蟲,就和人肚子會餓要吃飯一樣,你見過不吃飯的人嗎?沒見過吧!

但在歷史記載中,居然有不吃莊稼的蝗蟲,這真的是奇了怪了。

在《新唐書》中記載:唐僖宗乾符二年,蝗蟲自東往西遮天蔽日。

蝗蟲遮天蔽日了,那數量不用多說,如果讓有密集恐懼症的朋友來形容,那真的就是當場我就想一死白了,真受不了這種噁心的程度。

當然,為了驗證這個事情的真實性,我們還可以看《資治通鑑》裡的記載。

資治通鑑裡面是怎麼說的?

資治通鑑說:唐僖宗乾符二年秋,大批蝗蟲自東向西飛襲而來,好傢夥,蝗蟲群遮天蔽日,所過之處皆為赤地。

不管是那段記錄,我們都能清楚的看到一件事,那就是這場蝗災很嚴重。

唐朝發生過很多次蝗災,所以在治理蝗災上也非常上心,我們看貞觀二年發生蝗災時,李世民那真的是相當重視,李世民為了讓手底下的官員們引起重視,嘴吞蝗蟲為表,說了這樣一段話:人以谷為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但當蝕我,無害百姓!

李世民不止嘴裡說重視這場蝗災,還身體力行吞蝗蟲做表率,皇帝做到了這個份上了,手下的臣子們還敢糊弄了事嗎?

當然不敢啊!

那麼換到皇帝不給力時,手下的臣子給力也行啊!比如說開元四年山東蝗災,唐玄宗對此沒有多做表率,讓他陪著貴妃遊山玩水可以,但吃蝗蟲他只能說一句寡人做不到。

但好在,他手底下有良臣啊!宰相姚崇對蝗災很重視,多次告令山東道、州、府抓捕蝗蟲活埋之,下面的道、州、府衙當時覺得不能這麼幹,你看十六國時期漢君劉聰,他也這麼幹,結果蝗蟲越除越多。

聽到這樣的話,姚崇當時就怒了,他怒斥道、州、府衙:劉聰是個偽主,能和當今聖上相提並論嗎?劉聰德不勝妖,而今聖朝,妖不勝德。古之良守,蝗蟲避境,若言修德可免,彼豈無德致然?今坐看蝗蟲食苗,忍而不救,因此饑民,何以為安?

姚崇主張除蝗救災,這裡面除了姚崇自身有作為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開元之初是盛世啊!盛世之時有一條很重要就是有錢,有錢就不怕花錢啊!治蝗災需要錢,那麼盛唐之時最不缺的就是花錢,姚崇有這個本事,當然也有花錢這個資本。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你說你能幹大事兒,但缺少幹大事兒的本錢,那就很無奈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看到唐僖宗乾符年間,蝗蟲又來了,這個時候大唐王朝氣數已盡,衰敗之象非常明顯,黃巢起義導致賊寇流竄天下。

這個時候的蝗災怎麼治呢?拿得出銀子治嗎?

所以唐僖宗讓臣子們拿出個辦法來,沒有人敢出來說怎麼治,明明前面有很多經驗啊,抄作業會不會啊?

肯定是會抄作業的,但這個作業抄起來有難度啊!得費人力花大錢啊!

說到花錢,那沒辦法了,這個作業沒有辦法抄,所以為了解決唐僖宗之問,大臣們想了一個辦法。

想了一個什麼辦法?

當時京兆伊上報說:這次蝗災全國波及,但託皇上的恩庇,我們京畿一帶雖有蝗蟲飛來,但它們不吃莊稼,全部抱著荊棘絕食而亡!

蝗蟲不吃莊稼絕食而亡,看得出來這位京兆伊還是很有想法的人,當然,朝堂之上的各位王公大臣也是看穿不說穿,該配合表演看京兆伊盡情在表演。

文武百官山呼海嘯恭賀唐僖宗聖明,蝗蟲見了大唐之威紛紛自殺,這是多麼光榮多麼偉大的一件事啊!

看到朝臣們舉國歡騰,幾十歲的唐僖宗笑得像個二百五十斤的胖子。

不管他後來信不信京兆伊的話,但在朝堂之上的那一刻,他信了,真的信了。

我們一直都說,唐朝的政治就是謊言政治,皇帝和朝臣之間有一堵謊言的高牆。

那麼這堵謊言的高牆是誰建立的?不僅僅只是臣子們,當然還有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如果說臣子們搬來磚石,那麼皇帝就是下令砌牆的人。

在位的皇帝如果清醒,那麼還可以看到高牆上的白雲藍天,但如果在位的皇帝不清醒,那麼不願意抬頭去看甚至連白雲藍天都看不到。

這個故事雖然充滿了黑色幽默,但背後卻是盛唐衰落後,上到皇帝下到臣子無法直面災難解決災難,缺少了全力抗擊災難的勇氣。

這個時候從上到下只能進行自我欺騙,就猶如閉上眼睛就覺得世界就是黑的,其他人眼中是不是黑的無所謂,至少我自己相信世界就是黑的。

那麼當有人站出來說,你睜開眼睛看看,這世界不是黑的,這個人就相當危險了,因為戳破謊言的人,往往都會被仇視和敵視。

有時候讀歷史可以讓我們明辨一些東西,最終要的就是在於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

特別是對於我們現在的孩子們而言,讀歷史故事、讀歷史人物、讀歷史情節,可以培養對歷史人文的感知和興趣。還可以增長知識,學會思考歷史,可以得到有益於己的智慧。

如果說孩子們學習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是掌握知識的話。那麼,學習歷史,則可以把人類時期所有的結晶汲取到自己身上。

之前有不少讀者也在後臺問我,小孩子看什麼歷史書比較好。不二一般給他推薦這套《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套書的作者叫做陳衛平,陳衛平是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的碩士,他是學者,是作家,也是一位資深的出版人。那麼這套《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為什麼值得小孩子們閱讀?其實給孩子看的歷史讀物有幾個點非常重要。第一:一定要語言非常流暢、故事生動,同時,要寓論斷於敘事之中。第二:兒童的專注力不夠,要吸引他們足夠的興趣,需要採用編劇的手法。第三:孩子閱讀歷史讀物,僅僅停留在故事結構,顯然是不夠的,內容上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要引導孩子來到意義的闡釋層面。讓孩子們很清晰的明白時代的背景、故事的延伸,包括一些歷史知識的常識。

第四:兒童閱讀歷史讀物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層面,就是價值觀念養成的層面。所以書籍中一定要有問答設定,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是居於怎樣的多重原因?一個歷史人物是居於什麼樣的原因,做出了如是的歷史選擇?歷史是否可以假設?在閱讀的時候,家長可以對應自己的人生經驗,和孩子共同探索。一些非歷史專業、非專業的兒童讀物出版人,很難全部做到這些點,但陳衛平先生卻可以,這套《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卻可以。

這也是這套書一出版就獲得了文津獎和金鼎獎的原因,此後還陸續斬獲了十餘個兒童出版類大獎,在2018年還被評為「最適合兒童閱讀的歷史科普讀物」。當然,除了上述這些,還有人問:我們人類讀歷史故事,最重要的作用是什麼?讀歷史可以讓我們了解他人,了解世界,其後,返觀自身,提升智慧。而童年時期看歷史風雲,是為了激發自己,了解世界和人心。

出版這套書的時候,作者陳衛平說了這樣一段話:「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選書的能力,決定孩子潛力的養成。我們出版《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為的就是讓我們的下一代能了解我們國家是如何邁向世界的,如果連自己國家的歷史都沒有了解,將無法在世界昂首闊步。可以說,孩子越早接觸鮮活的歷史,對他一生的影響越深遠。

這套書一共14冊,原價355元,但現在只需要175元,相當於一本只需要12.5元。或許大家覺得175元這個價格還是很貴,的確,因為是銅版紙彩印的原因,印刷成本就很貴。但是,這個世界最貴的書籍不是看數字有幾位,而是買來從來都不看的書,這樣的書才叫做貴,如果我們買來的書認真去看,這樣的書就不算貴。這套書適合小學階段的孩子,親們可以點擊下面橫條購買。

相關焦點

  • 蝗蟲改變中國
    以黃河流域為例,由於黃河中下遊經常爆發洪災,而黃河中下遊所處的黃淮海平原地區又屬於衝擊平原,土壤主要為衝積壤土和細砂土,水災後水不易積存,加上水災後經常暴發旱災,有適宜的溫度和溼度,就這有利於蝗蟲的生長;而蝗蟲有遷飛的特性,整個黃淮海平原地形平坦,少山地阻擋,使得蝗災發生後蝗蟲更容易遷飛,受災區域更容易擴大。
  • 呂布死時容光煥發,關羽落難卻絕食而亡
    戰爭的歲月不乏寶馬良駒,但是,赤兔馬依舊一騎絕塵,威名遠揚,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據傳言,赤兔馬日行千裡,夜走八百,實乃不世出之名馬。這匹馬到底是什麼來頭呢?根據《三國演義》中所說,赤兔馬的第一任主人應該是董卓,在西涼地區,戰亂之中董卓偶然得到這一匹良駒。為了招攬賢才,將此馬作為見面禮送給了呂布。呂布擁有了赤兔馬之後,真是如虎添翼。
  • 馬達加斯加蝗蟲遮天蔽日 一天吃光4萬噸葉子
    距離水潭100公裡,沙雞的巢安在這裡比較安全。因為靠近水源的地方,天敵比較多。好吧,我承認我被萌到了,這簡約的身形,這柔軟的皮毛,這銷魂的小眼睛(不確定是否真有眼睛),你確定你不是從口袋妖怪的世界走出來的麼?
  • 一次落第竟給大唐帝國帶來了滅頂之災,歷史上的「黃巢之亂」到底有多殘酷?
    偉大的大唐帝國在乾符二年(875年)已經風雨飄搖,而以黃巢、王仙芝為首的流民之亂,頓時讓人間陷入地獄!農民起義,黃巢之亂從北到南、又從南到北,一路流竄、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長達十年,直接導致大唐八百萬人死於此次戰亂,也直接導致了大唐帝國的崩盤,最要命的是對中國儒釋道文化、貴族精英的滅頂打擊。暴力充斥、人生完全喪失,沒有理由,只有搶掠與屠殺。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十年。「黃巢之亂」起因黃巢之亂的起因有多重背景。
  • 馬中赤兔,呂布死後赤兔馬活潑亂跳,而關羽死時赤兔馬卻絕食而亡
    例如呂布死後赤兔馬活蹦亂跳,而關羽將軍死後赤兔馬卻絕食而亡。這又怎麼解釋呢?下面小編就來帶大家一起解讀三國,聊一聊赤兔馬赤兔馬在三國裡是第一寶馬良駒。據說他日行千裡不是夢,騎著他的大將馳騁沙場來去自如。可以看出他不僅跑得遠,而且跑的速度也非常的快。
  • 唐僖宗的流亡生活
    流亡生活雖說沒有在長安過得舒服,但朝廷好歹保住了,能夠保住朝廷,全靠著田令孜和陳敬瑄兩人的保駕護航,田令孜和陳敬瑄一內一外,一文一武,同時還是親兄弟(田令孜入宮前本姓陳),哥倆強強聯手,消滅了諸多對朝廷有威脅的人物,使得唐僖宗能夠穩坐皇帝寶座不動搖。年方才19歲的唐僖宗面對如此的時局,哪有勇氣和經驗來處理?
  • 遮天蔽日 南非上百農場遭蝗蟲入侵!
    12月12日消息,據外媒報導,南非自由州省、北開普省和西開普省暴發了蝗蟲災害,超100個農場遭蝗蟲入侵。因為昆蟲成群地飛,天空變得黑暗,甚至像烏雲一樣遮住陽光,農作物大面積被毀。南非當地部門表示,希望農民和農民組織在發現蝗蟲時立即向相關部門發出警報,並與當地官員合作遏制蔓延。南非農業部也已向受災省份派出專家小組,與當地農業部門官員開展合作。專家指出,蝗災是世界性的災變,一旦發生蝗災,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以致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
  • 三國第一名駒,因思念主人絕食而亡,那赤兔馬到底活了多少歲?
    原因無它,這匹馬實在是太有名了,同它的第一任主人被贊為同類第一。「奔騰千裡蕩塵埃,渡水登山紫霧開。掣斷絲韁搖玉轡,火龍飛下九天來」《三國演義》的贊赤兔詩寫出了赤兔龍馬的神採。在讚嘆赤兔的同時也讓人好奇這匹三國第一名駒到底活了多少歲?為何說它不枉此生?「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國際觀察丨近30年最嚴重蝗災入侵新德裡,非洲蝗蟲為何「偏愛」印度?
    入侵蝗蟲來自伊朗和巴基斯坦連日來,大規模蝗蟲席捲印度中西部六個州,蝗蟲密度之大鋪天蓋日甚至宛如烏雲一般。據印度蝗蟲預警組織介紹,入侵的蝗蟲來自於伊朗和巴基斯坦。並且此次蝗蟲與往年不同,都是較為年輕的蝗蟲,飛行速度更快,飛行距離也更長,這也是印度自1993年以來遭遇到的最嚴重一次蝗災。印度農業部表示,蝗蟲一般都會向有農作物的地方移動。可能是暴雨加上強風導致蝗蟲群改變了路線,偏離了印巴邊境的荒蕪地區。由於城市人口密集,不可能用飛機噴灑農藥,因此只能依靠車輛來撒藥殺死蝗蟲。
  • 為什麼中國不擔心蝗蟲?
    《資治通鑑》裡曾有一段關於唐太宗李世民生吃蝗蟲的描述:「貞觀二年,畿內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見蝗,掇數枚,祝之曰:『民以谷為命,而汝食之,寧食吾之肺腸。』舉手欲吞之,左右諫曰:『惡物或成疾。』上曰:『朕為民受災,何疾之避!』遂吞之。
  • 大唐簡史
    公元626年6月4日,玄武門之變,震驚帝國的玄武門政變持續了僅僅幾個小時,大唐皇帝的第二個兒子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取得了帝國的最高權力。開國皇帝李淵退位,兒子李世民登上帝位,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玄武門之變極大地影響了大唐帝國的歷史,它不僅造就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帝王。在中國歷史上,唐太宗是一個幾乎完美的帝王。
  • 張自忠夫人李敏慧:17歲嫁給張自忠,丈夫犧牲後,她絕食7日而亡
    文|晨夕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的的運輸線,隨後集結三十萬大軍,在宜昌發起了棗宜會戰。 5月1日,抗日將領張自忠親自寫信昭告各部隊出戰: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
  • 蝗蟲危害中國數千年,為何短短幾十年便在中國「銷聲匿跡」?
    不少「吃貨」摩拳擦掌認為「東非不懂蝗的美,加點孜然流口水」▼但要知道,蝗災此前已經困擾了中國人數千年之久,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依舊是一個難題,想靠牧雞和全國「吃貨」把蝗蟲吃成稀有物種或許有些過於樂觀了。今天就來介紹一下,中國戰勝蝗蟲到底靠的是什麼?全民動員鬥蝗蟲 1943~1945年,中國正處於戰亂時期,長期的乾旱加上各水系頻繁泛濫決口,給蝗蟲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間,遮天蔽日的蝗蟲不斷地吞噬承載人們希望的禾苗。
  • 此將軍右腿被炸斷,為不連累戰友舉劍自殺,老父親也絕食而亡
    此將軍右腿被炸斷,為不連累戰友舉劍自殺,老父親深感無力報國也絕食而亡抗日戰爭中犧牲了很多很多抗日英雄、抗日將領。有很多在戰場上犧牲,有很多因被俘虜而犧牲,也有很多在戰場上自殺犧牲。但是這並不代表我方的勝利,寸性奇將軍在取得了小的勝利後,繼續率部抗敵。雙方多次發生肉搏戰,戰況相當慘烈。後來寸性奇將軍還親自率隊與敵人搏殺,期間不幸胸部中彈。與此同時,他還得知了軍長唐淮源殉國的消息。悲痛萬分的寸性奇,忍著傷痛率軍直接衝向敵人。可惜的是,在與敵人搏殺中。
  • 黃巢義軍大敗給大唐軍隊,最終為何能反敗為勝?
    唐朝持續了近300年時間,在中國歷史上,創造了無比榮耀的盛世時代。再繁華的舞劇,也要有落幕的時刻。大唐王朝也一樣,避免不了終結那一天的到來。而唐朝末年的黃巢義軍,正是壓倒大唐王朝最後的一根稻草。其實,在最初時期,大唐軍隊曾經大敗黃巢義軍。可是,到了臨終末晚,黃巢義軍卻反敗為勝,一舉打敗了大唐軍隊。
  • 賽先生在線 | 小小蝗蟲 抱團釀大災
    前期引起全世界關注的,那場爆發於非洲之角的蝗災,真是一場不小的驚嚇啊。你看到的那個呀,叫做螞蚱,是蝗蟲。因為它屬於蝗總科,所有蝗總科裡的昆蟲都可以叫做蝗蟲,所以呢,你說的螞蚱也可以叫做蝗蟲。但是蝗總科是一個大家族,一共有8個科。螞蚱呢,主要是對其中劍角蝗科或錐頭蝗科裡蝗蟲的統稱。所以,螞蚱是蝗蟲,但蝗蟲不都是螞蚱。哈哈!你的理解非常準確!
  • 南亞4000億蝗蟲離中國僅一步之遙,2009年早有人預言了這一切
    這次的蝗災,對於部分國家來說,是70年來最嚴重的蝗蟲災害。 蝗蟲軍團過境之時,如同烏雲般懸掛在地平線,遮天蔽日。  光衣索比亞、肯亞和索馬利亞境內的蝗蟲數量,就已達到3600億隻。 2019年,索馬利亞出現大規模的高溫和暴雨,為沙漠蝗蟲提供了完美的繁殖溫床。
  • 美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蝗蟲災害,可載入金氏世界紀錄
    蝗蟲,俗稱「螞蚱」,一旦發生蝗災,無數的蝗蟲遮天蔽日,所過之處寸草不留,它們吞食莊稼,使農產品絕收,進而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以致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戰禍。俄羅斯和中國西部,蝗蟲災害經常來自於哈薩克斯坦。當蝗蟲過境時,就已經是黑壓壓一片的狀況了。中國和俄羅斯一直有派人和哈薩克斯坦一起治理蝗蟲。雖然合作一直有成效,但只要不能根治,蝗蟲就趕不盡殺不絕。早在美國西部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蝗蟲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