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兵血戰日本武士,1592年加藤清正入侵東北之戰

2020-12-14 騰訊網

對於中國來說,日本絕對算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領邦了,某種程度來說日本屬於中國頭號地緣競爭對手。在古代由於中華帝國的強大實力,日本朝大陸擴張的努力被多次打敗;而近代由於中華沉淪,日本涅槃,日本一度朝大陸大幅擴張,這也是中國最為沉痛的一段歷史。

中國和日本第一次大規模較量,可能很多人知道是在唐朝,當時唐朝在白江口擊潰了幹涉朝鮮半島事務的倭國大軍、攻滅倭國的盟友百濟,一日之內焚船400,殺敵上萬,這種實力極大的震懾了日本。

是的,朝鮮半島屬於中日之間的位置,中日兩國的地緣衝突通常也是從朝鮮半島出發的。日本出兵大陸通常要先打朝鮮(壬辰倭亂、九一八事變都是如此)、而如果大陸政權要攻擊日本,通常也是以朝鮮為基地(元日戰爭)等。

這裡要問一個冷知識了:不包括倭寇等海盜勢力,日本正規軍隊第一次入侵中國本土,是在什麼時候呢?

可能有些人會想這應該是明治維新後吧,其實並不是,日本正規軍第一次入侵中國本土並和中國軍隊進行戰爭,是在明朝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地點位於日本人所稱的兀良哈,即今天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所謂兀良哈,實際上原本是蒙古人對朵顏衛的稱呼,蒙古泰寧衛、福餘衛、朵顏衛三衛(即著名的「朵顏三衛」)也被稱為兀良哈三衛。元朝滅亡後,兀良哈三衛與韃靼、瓦剌構成了蒙古的三大部落。「朵顏三衛」後歸附明朝,這三衛的駐地也被統稱為「兀良哈地區」。15世紀中期後,兀良哈三衛的勢力範圍延伸到了明朝長城邊外甚至到了東北。但日本人可能有誤解,所以把這批女真人也叫成了「兀良哈」,實際上這應該是海西女真的部落。

當時西方人畫的東北亞地區圖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豐臣秀吉大規模入侵朝鮮並覬覦明朝,由於朝鮮王朝當時軍備廢弛,所以很快八道幾乎全陷,而豬突猛進的日本先鋒部隊——加藤清正的第二軍團在鹹鏡道城津海汀倉打敗朝鮮鹹鏡北道兵使韓克誠及其帶領的朝鮮王朝最精銳的北境騎兵,意猶未盡的他竟然打進了中國境內。

日本方面關於入侵兀良哈的史料,朝鮮方面也有類似史料

這麼大的事兒明朝沒有強烈反應嗎?一開始確實沒有,因為當時遼東以北的東北地區是女真人的地盤,並不屬於明朝內地,只是理論上歸明朝羈縻。所以這次衝突基本不涉及明軍,而是女真人部隊。

萬曆二十年(1592年)7月27日~8月22日左右,加藤清正帶著8000日軍和3000投降的朝鮮軍侵攻名義上臣屬於明朝的兀良哈的建州女真及海西女真各部落。而當時這些女真人在此處實力不強——他們正忙著抵禦準備統一女真的努爾哈赤呢。

所以,這一仗日軍大勝,日軍的「鐵炮部隊」(火銃手)打得女真人鬼哭狼嚎,900多人被殺(加藤清正自己吹牛說是斬殺了8000多人),中心城被擊破。而當加藤清正的部隊乘勝追擊,準備在局子街(今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火攻女真的13個城塞時,其軍營四周突然遭到海西女真聯軍包圍,並反覆進行攻擊。加藤清正軍隊死傷不少,無法抵禦進攻只能突圍。最後加藤清正率遠徵軍衝出突圍,渡過豆滿江返回朝鮮。

日軍的進軍路線,加藤清正曾經短暫越過朝鮮邊境

打穿朝鮮後,加藤清正大喜,太閤豐臣秀吉甚至來書狀給加藤清正指示:「今略明地」,不過實際上這個方向是錯的,朝這個方向打只會打到蒙古,而與明朝越來越遠,豐臣秀吉想經由名義上附屬於明朝的建州入侵中國之議因而做罷。

兀良哈之戰是日本首次進攻中國本土,此處也是古代日本軍隊所到最遠之處。根據後世分析,加藤清正應該是碰到了女真烏拉部一部。

此戰之中,日本軍隊強大的戰鬥力給了女真人很大震懾,這種心態後來被朝鮮王朝覺察。所以朝鮮王朝後來普遍將「降倭」(歸順朝鮮的日本士兵)收納入北境部隊,讓其攻擊女真人,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在和女真人進行邊境談判的時候,甚至經常誇大其詞,說自己部署了「數千降倭」在邊境,以震懾女真人。

然而,女真騎兵擊潰了強大的日軍,其戰力也不容小覷。搞笑的是,此戰之後120年,公元1709年,朝鮮方面竟然在鹹鏡道豎立「北關大捷碑」,認為是鹹鏡道的義軍同時擊退了入侵的加藤清正部隊和女真部隊。這應該就屬於吹牛了。

作者:雲帆

相關焦點

  • 公元1019年,女真入侵日本國
    公元1019年,女真入侵日本國燒殺擄掠閱讀 傑克與世界的文章,喜歡的請關注、點讚、留言、分享吧!我們知道13世紀蒙古曾經兩次進攻日本。但其實早在蒙古侵略日本前兩個半世紀的1019年,他們的同胞女真人就已經登陸過日本了。到今天,剛好是大約過去了1000年的時間。女真是生活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及中國東北、朝鮮半島的一群說阿爾泰語系的人。有句話叫做「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戰」。這句話是來形容女真族戰鬥力的,意思是說他們戰鬥力很強。歷史上女真人區區幾千人就滅掉了遼國。
  • 歷史上中國與日本的五次較量:第三次萬曆朝鮮之戰(上篇)
    萬曆朝鮮之戰的起因日本從公元1467年應仁之亂起,進入了長達一百多年,各地大名割據,相互徵伐的狀態之中,史稱「戰國時代」。在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兩位大名率領下,逐漸平定日本各地的大名,基本結束了戰國割據的局面。
  • 日本武士軍團唯一一次侵入我國:上萬日軍遭5個村子農民打爆逃跑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大順軍,大西軍,清軍,南明互相攻伐,為何,已經統一了日本的德川家族沒有乘機參戰呢?日本在當時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日本火繩槍部隊實力比較優異,裝備長矛的足輕,配備盔甲長槍的武士。大阪之戰中伊達政宗所率領的龍騎兵(騎馬鐵炮)。
  • 歷史上滿族先民與日本人的三次碰撞
    不過好太王碑裡的「倭寇」指的是入侵朝鮮半島的日本侵略軍,而不是指後世的那個「海盜集團」。這也是有文字記載的滿族先世與日本人的第一次交手。萬曆二十年(朝鮮宣祖二十五年,1592)4月,豐臣秀吉以小西行長為先鋒,輔以加藤清正、島津義弘等率領陸軍約16萬,又派九鬼嘉隆、藤堂高虎等領戰船七百艘約四萬水師,於朝鮮南部的釜山登陸。
  • 加藤清正福島正則對豐臣家忠心耿耿,關原合戰卻加入東軍!為啥
    德川家康的東軍對抗石田三成的西軍,有人因此認為,加藤清正和福島正則背叛了豐臣秀吉和豐臣家,事實真是如此嗎?不說加藤清正和福島正則所處的是以下克上盛行的日本戰國時代,就看關原合戰,我們就會發現,這2人談不上什麼豐臣家的叛徒,甚至可以說他們對豐臣秀吉和豐臣家忠心耿耿。這怎麼說呢?
  • 公元1592,亞洲命運的十字路口
    年,是明神宗萬曆二十年、日本後陽成天皇文祿元年、朝鮮王朝宣祖二十五年,幹支紀年壬辰。這場由萬曆皇帝支持和主導的抗日援朝之戰,歷史評價一直毀譽參半,後世無數文人政客甚至指其是導致大明帝國衰敗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所謂的萬曆三大徵之一。為了能夠讓我們的視野變得更加清晰,我們把時間暫停,調整一下歷史望遠鏡的焦距,以這支小部隊為圓心,在地圖上畫三個同心圓。在圓心的西南定州方向,朝鮮國王李昖和他的臣僚們正面色蒼白地朝著義州趕路。
  • 新書丨朱爾旦:《萬曆朝鮮戰爭全史(1592-1598)》出版
    內容提要      萬曆二十年(1592年),野心勃勃的豐臣秀吉初步統一日本,就迫不及待地傾全國之力發動侵朝戰爭,試圖以朝鮮為跳板進攻大明。朝鮮不能抵擋,短短月餘便丟失漢城、開城、平壤三都,戰火燒到中朝邊界。關鍵時刻,明神宗派大將李如松出師東徵,抗日援朝。
  • 一千年前東北3000老鐵就殺向了日本
    公園1019年,也就是日本寬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日本的對馬島正像往常一樣沉浸在寧靜與祥和之中。負責對馬島防務的日本對馬國司守晴遠得到線報,有一大群從未見過的武士殺上了對馬島。遠晴站在高處一看,頓時目瞪口呆。海面之上至少有50艘戰艦靠了岸,幾千名武士衝上對馬島。
  • 日本三大名城之黑色城堡──熊本城
    日本三大名城之一的熊本城,雖然在2016年的熊本大地震損毀許多需要花很多時間修復(一些重要部份已在2019年底得以修復),不過百大名城及三大名城之一的名聲還是非常響亮,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熊本城的歷史以及迷人之處,並且期待修復完成之日到來!
  • 一戰打出遼東百年安寧:明憲宗對建州女真的犁庭掃穴之戰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明憲宗當年,把滿清的祖宗—建州女真殺的太狠了,明憲宗成化年間的犁庭掃穴之戰,差點將建州女真打得滅族,結果就是明憲宗在後世被滿清死了命的黑。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當年那場酣暢淋漓的犁庭掃穴之戰。
  • 大明1592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後還想徵服中國,是自大還是自保?
    第一次交手,日本就領略了唐軍碾壓的戰力,從此消停了900年,直到1592年4月,小西行長由對馬渡過海峽登陸釜山,日軍才再次成建制的踏足半島。結合400年後的中日甲午戰爭同樣從朝鮮爆發的特點來看,東北亞火藥桶的引線就藏在朝鮮的三千裡錦繡江山中。
  • 中國明朝時期曾經暴打日本!
    中國和日本的恩恩怨怨上千年,無論是唐朝還是明朝,或者清朝到近代都糾纏不清,終其原因日本侵略成性,今天我們講述的是發生在400多年前的明朝萬曆年間的抗日援朝戰爭,也就是是萬曆三大證之一,萬曆朝鮮戰爭(1592年—1598年),又稱萬曆朝鮮之役、萬曆援朝戰爭(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
  • 萬曆朝鮮之戰,為何兵力更多的日本會輸?指揮官都是一些二流將軍
    豐臣秀吉在當上的關白之後就一直在謀劃的對朝鮮用兵,作為繼承織田信長政治遺產之人,豐臣秀吉在行動做派上也頗有信長俾睨天下的氣場。而徵伐朝鮮則是豐臣秀吉向東亞大陸進軍的第一步。對比當時日朝兩國的實力,一直積貧積弱的朝鮮根本不是剛從百年戰國鬥爭中剛統一的日本對手。因此在這一戰前,豐臣政權普遍對於局勢很看好。
  • 日本戰國時代:「鐵壁之國」——西日本城郭及其建築智慧
    不過西日本最大的廣島城與岡山城的普請卻因豐臣秀吉展開針對朝鮮和大明的文祿·慶長之役而推遲,使岡山城到慶長2年(1597),廣島城到慶長4年(1599)才竣工。慶長元年,被稱為「築城名手」的藤堂高虎開始建造宇和島城,隨後加藤清正在九州修建熊本城,而這兩者都是在1600年關原之戰結束後才徹底完工。
  • 1597年:在萬曆朝鮮之役中,朝鮮名將李舜臣以12艘板屋船擊退日艦130餘艘,是為鳴梁海戰.
    1586年擔任造山萬戶兼鹿屯島屯田事宜,在此期間與上司李鎰不和,後因女真入侵鹿屯島造成人員傷亡,隨即以延誤戰機過失罪革職,以白衣從軍。不久,受全羅道觀察使李洸舉薦,備邊司任命李為全羅道助防將。1589年,金海都護府使李慶祿向時任左議政李山海推薦李舜臣,後者調任井邑縣監。1591年升任珍島郡守,未赴任就升任加裡浦僉節制使。